新国学网:吴洪亮:直面“前 ’_85”——“_敢为先行——湖北群体(1976—19_前’85-湖北省美术院--中国画-研究-美术

编辑:洪镁 来源:雅昌网
 
  “敢为先行——湖北群体(1976—1985)

  “敢为先行 —— 湖北群体(1976—1985)中国画探索研究展”是对历史节点的过程性研究,其意义在于串联那些“珍珠”,试图探寻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具体来说,“’85新潮”是中国当代艺术显性化的滥觞,中国艺术生态重要的转折点。所谓新潮美术运动并不是从天而降的,如果说“’85新潮”像京剧“蹦——登——呛” 锣鼓点里“呛”声中的亮相,那么从1976到1985年这近十年的时间,就是 “蹦——登”的过程。这是一个常被历史回放镜头所忽略,却又极为鲜活的酝酿阶段,我们姑且把这段时间称之为“前’85”时期。

  湖北的状况与全国有共通处,又有其自身的特点。 有趣的是“前’85”时期,在湖北首先激活不一样思维的并不是年轻人,而是那些出生并成长于民国时期的前辈。如成立于1979年并对湖北美术生态产生了较大影响的“晴川画会”,画会大部分成员生于上世纪20至30年代,到70年代,他们都已经过了不惑之年,甚至即将退休。正是他们在1976到1985年的酝酿期里,为湖北培育了相对丰沃的艺术土壤,活跃于“’85”及此后的新潮艺术家,其最初的知识系统恰恰来源于这些老先生们。那么,为什么这些老先生能在改革开放初期产生一定的引领作用?如前文所说,我们常常更注意“’85新潮”,却鲜少探究“前’85”时期的演进过程,湖北省美术院组织的这次“敢为先行 —— 湖北群体(1976—1985)中国画探索研究展”,恰好为讨论这个问题提供了论据和平台。展览聚焦的是陈方既、汤文选、鲁慕迅、周韶华、邵声朗、冯今松这六位老先生,他们同为“晴川画会”的成员或顾问,又是湖北省美术院和湖北省美协的同事,其所能辐射的讨论范围就不止于这六位先生,也不止于1976至1985年之间。湖北美术界有中国画创新愿望的画家在这个时期聚到一起,以群体的声音撬动了美术创作板结的单一土壤,而后又因不同的中国画创新主张而各殊其貌。从历史大系统来说,湖北的“前’85”是个案,而对每个人来说又是群体现象,形成既有全景关照,又有局部甚至细节的把握;既在通史中把握,又在断代系统中拿捏的多维联系。如此几重因素的并置、交叉与叠加,也促成了这一研究展在研究与展览方法上的复杂性,以及我们对研究成果的希冀。

  总之,研究“蹦——登”的过程,甚至上溯敲出“蹦”这个鼓点之前的蓄养,以及发现“蹦——登——呛”对今天乃至未来的影响,这恰恰是研究湖北“前’85”这段历史的意义,也是湖北省美术院倾全院资源来筹划这一展览的价值所在。

上一页 1234 下一页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中国画,前’85,湖北省美术院,,中国画,研究,美术中国画 前’85 湖北省美术院 中国画 研究 美术
下一篇:舒丛:在孤独中辨别自己想要表达什么_油画-舒丛--自己的-莫斯科||上一篇:故宫举办第三届太和论坛___集中探讨古代文化遗址保护_古都文化保护-故宫博物院-太和·世界古代文明保护论坛--论坛-文化遗产-太和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