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正仓院70回展启幕:中国最美铜镜来袭_一窥大唐盛世之宫廷生活_螺钿-丝绸之路-唐代-铜镜--玳瑁-日本-餐具

编辑:陈小利 来源:雅昌网
 
京城的银杏树黄了,京都的枫叶红了,便是与正仓院约会的花信,于是走进“丝绸之路的终点”正仓院一窥盛唐风

京城的银杏树黄了,京都的枫叶红了,便是与正仓院约会的花信,于是走进“丝绸之路的终点”正仓院一窥盛唐风貌。

上世纪30年代,中国学者傅芸子曾多次进入正仓院,发出这样的感叹:“吾尝谓苟能置身正仓院一观所藏之物,直不啻身在盛唐之世!”

今年第70回正仓院展已于2018年10月27日在奈良国立博物揭幕,将展至2018年11月12日,展出共计56件宝物(北仓10件,中仓16件,南仓27件,圣语藏3件),其中首次对外公开的展品多达10件,这也是平成年最后一回正仓院展。这样短暂的会面,俨然成了节日般庄重盛大,人们从全球各地赶来排队,只为赴这场一年一度之约。

QouhnpAzkyeR4sZ9IRhcJi2czlMHti86oGhRCe05.jpg

Vnp2hc3XThX5qxroz4Oq7hEVVkLafqqrTAecLdwB.jpg

展品目录

9sjvU9fIHHrYOFruK5qPJpQDO4sAFaru84dc3I9r.png

隆重的开封仪式,为秘不示人的正仓院宝物更添一份神秘感

由海报可知,今年正仓院展的关键词便是“螺钿”——两件唐代螺钿美器,一件是来自中仓的玳瑁螺钿八角箱,另一件则是来自北仓,有着“中国最美铜镜”之称的螺钿镜。这些螺钿历经1300多年岁月仍光彩照人,令人感慨万千。唐代螺钿制品在国内出土了数件,多有损毁,但正仓院的藏品保存完好、种类也很全。正仓院中的螺钿藏品,大多数是遣唐使从中国带回,并为历代天皇所珍藏,根据当时的献纳目录《国家珍宝帐》记载,光是螺钿器物多达20余件。

D5s7tkhU3kg5oh8HyY6AnzAi4Jgr4nkCvMtfPeij.jpg

平螺钿背八角镜

根据《国家珍宝帐》记载,此为圣武天皇生前心爱之镜,铜镜为青铜铸造,背面是树脂杂以浅蓝色绿松石,花朵为贝壳嵌入,而花心则是红色琥珀,鲜艳华丽,高调奢华。根据X光分析报告显示,此镜的金属成分比例与当时的中国镜成分比例极为相近,因此被认为是唐朝传来的舶来品。此镜于鎌仓时代宽喜二年(1230年)被盗时遭受严重毁损,后于明治时期修缮完成。

BPJhfSuV5bIdhwCtUiDulwm0N5Zx2hCzIpUinXJd.jpg

不同于平民使用的螺钿器,正仓院珍藏的螺钿片还用针、刀刻画出更加细腻的图案,螺钿片由于材质原因,夜间会散发出莹润光芒、流光溢彩。听起很简单,实际操作起来螺钿的工艺复杂程度简直令人发指,因工艺太过繁复,有的工匠甚至为此视力衰弱以致失明。

a7QGXiUzmsroNivV3gH9vEpTTRJgs9Tc2TTXg309.jpg

平螺钿背八角镜 局部

正仓院的螺钿铜镜展现了一千多年前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正如复旦大学历史学院韩昇教授说: “把南海出产的夜光贝,东南亚出产的琥珀,特别是缅甸出产的红琥珀,以及中东出产的宝石,阿富汗的蓝宝石,巧妙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五彩缤纷的图案,既有吉祥的衔枝飞鸟和象征爱情的鸳鸯,还有中国特有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兽。能用这么多国家的珍宝来构成中国图案,显然只有唐朝才能做到。”

QY81KarkKE4wGGrwPjM3N1KDkw1xbLoo9IappBid.jpg

平螺钿背八角镜 局部

有学者认为,唐代螺钿上复合镶嵌其他宝石的做法是受萨珊波斯文化影响。“据《册府元龟》记载:从贞观二十一年至大历六年(647 年—771 年),波斯派往中国的使节近30 次。651 年,萨珊王朝被阿拉伯人灭国后,其王子卑路斯(Peroz)和大量波斯人流亡到中国,中国最终成为亡国的波斯皇族和数以万计波斯流亡者的避难地。众所周知,萨珊王朝的宝石镶嵌工艺举世闻名。唐代螺钿工艺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螺钿上复合镶嵌其他宝石。萨珊王朝统治下的中西亚地区不产漆树,漆树主要生长在亚洲的东部地区,早期美索不达米亚螺钿工艺用沥青作为黏合剂,到唐代,虫胶树脂由于其黏着力强、光泽好而取代了沥青也在情理之中。”

qhgNBvRClHEbnOYymMpvD1LHuLoRxOeXcSgDXqpY.jpg

而螺钿漆器工艺之繁,靡费之巨,连南宋的高宗都嫌过于奢侈,一度下令禁用。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描述:“绍兴初,徐康国为浙漕,进台州螺钿椅桌,陛下即命焚之。至今四方吹颂圣德。……上指御座曰:‘如一椅子,只黑漆便可用,何必螺钿。’”

5TM3zOaGHS6rLJ08iGT4OAWOxQ6SPro1Q7YWQK5R.jpg

玳瑁螺钿八角箱

跟前面那件平螺钿背八角镜一样,玳瑁螺钿八角箱的螺钿片上也进行了精细的再创作,盖板花心处的红色宝石是来自东南亚的琥珀。

rWndSqv7x2DpO84w9gJxALGrQea5gterY8WN13sV.jpg

玳瑁螺钿八角箱 局部

eRet3MDXq5Pa1KRnpaTg5ExjONW54JzfsaDkNjx6.jpg

玳瑁螺钿八角箱 局部

TBPNXMwTmyLeHlN9FA8MibXpUpGy0lLlZjSnrUI2.jpg

wj6I7mzyajCgUuR45DNxJBVdyVtRcUNGv8AjbPQ0.jpg

De8HK6D2YsCH8gk9f2IbC99oxY3KsrFXrAlkvkZm.jpg

佐波理餐具

佐波理加盘是有盖的容器,形状与中国的碗无异,由大到小,一个套一个,八只一套。

相比华丽的螺钿,正仓院南仓收藏着一批“朴素的”佐波理餐具(700余件),佐波理指的是一种合金,它的成分为铜80%,锡20%,硬度不高,因此比较容易加工。这些佐波理餐具,厚度一致,显示出相当高的加工技术水平。看到这些金属餐具,让人很容易就想起韩国来,难道这些餐具也都来自朝鲜?幸运的是,佐波理餐具留存甚多,有些根本就没有打开运输时的包装,专家们还意外地发现用作包装纸的竟是古代新罗村落文书,不但证明它们是朝鲜制品,而且还可以确认其年代,而新罗古代村落文书还是研究新罗古代历史的珍贵史料。

KTbej7fnzPMpo6Gb5JMjnRbUPefYHdHJgjfW6P5k.jpg

南仓33 白铜剪刀   长22.6 cm  重183.6 cm

半圆形刀刃,握柄长且有蕨叶状装饰。此把剪刀用途及产地不明,有一说是修剪灯蕊用的剪刀。此外,韩国庆州的月池(雁鸭池)曾出土数把与本器的大小形状相近的剪刀或金属零件,有一推论是此物来自日本与新罗贸易频繁时传来的物品。

佐波理器的形制,可以看出受中亚的影响。正仓院南仓收藏的佐波理水瓶,大腹长颈,颇有波斯器物的风格。韩国考古学家从庆州的著名新罗遗址雁鸭池打捞出大量古代器物,其中就有和正仓院藏品十分相似的佐波理器具。显而易见,正仓院的佐波理餐具应是新罗到日本的使者带去的。这又给复杂多变的日本与新罗关系史研究增添了许多珍贵的实物证据,也充分表现出正仓院藏品所具有的高度国际性。值得注意的是,还有一件白铜剪子,同类文物出土于新罗别宫月城的苑池月池亦可佐证上述观点。

EylVonMHX8QzzU4RapFi1b6qp8TqjD7Y6Bqb0w20.jpg

​新罗琴为朝鲜半岛传统乐器,有12根琴弦,也被称作伽椰琴,琴尾呈现羊角状为其主要特色。新本琴体以桐木刳成槽,琴尾以榉木制成,内外琴身采截金制法,以金漆绘制纹样。槽侧面附有后来新补上的悬纽,应是为了演奏时若将琴悬挂于脖颈,可支撑槽的重量之缘故。根据本次亦有展出的《杂物出入账》所载,此琴在弘仁十四年(823年)2月19日取代〈金缕新罗琴〉,于同年4月14日纳入宝库。

由此可见,那时与日本交流的不仅仅是唐王朝。朝鲜半岛的王国、新罗,包括中国东北部渤海地区也曾派使节前去日本交流、交易。

ooRamBE8skmOPXTcNupxoaAHkZu1BtNpGjOmEfpl.jpg

“校仓造”结构、干栏式建筑,建筑分三部分,地板架高,不设窗,墙面采用三角形截面的木材叠放的方式,当空气湿度大,木头吸水膨胀,起到阻隔外界的作用。当空气干燥时,木头之间的缝隙变大,起到通风作用。因此整体起到防潮防火的效果。

其实,正仓院的陈列物是以圣武天皇的遗物为基础构成的,而圣武天皇的年代正好是唐朝最繁荣昌盛的时期。圣武天皇于笃信佛教,他去世后,光明皇后因睹物思人,遂将其遗爱之物分五批献给东大寺卢舍那佛。光明皇后捐给东大寺的物件主要有三个来源:第一个是当时的遣唐使在中国搜罗的精美物件;第二是在中国购买、从波斯等地进口的物件;第三个则是奈良时期日本仿制的大量器物。唐朝的物品引领国际时尚潮流,日本人非常喜欢。

上一页 1234 下一页
关键字: 内容标签:正仓院,螺钿,丝绸之路,唐代,铜镜,,玳瑁,日本,餐具正仓院 螺钿 丝绸之路 唐代 铜镜 玳瑁 日本 餐具
下一篇:来艺术头条直播_看67位国际美术院校校长用艺术的力量改变世界_路易丝·布尔乔亚-周京新-直播-佳士得拍卖--预告-艺术-时间||上一篇:_OCAT西安馆开启五周年特别展___凯伦馆长回顾机构成长_OCAT西安馆-五周年--五年-当代艺术-学术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