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_庞茂琨:以“赋格与重置”_与西方的经典和文化对话_写实油画-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庞茂琨--创作-油画-古典

编辑:陈峰 来源:雅昌网
 
“赋格与重置——庞茂琨作品展”海报导言:2018年

 

“赋格与重置——庞茂琨作品展”海报

“赋格与重置——庞茂琨作品展”海报

导言:2018年9月29日下午,“赋格与重置——庞茂琨作品展”在深圳招商蛇口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举办。本次展览不仅是对庞茂琨近两年关于创作的一次集中呈现,也是对艺术家个人艺术观念的梳理与重新品读,共展出包括《委拉斯贵兹的客厅》《抱貂的女人》等在内的代表性作品40余件。

多年来,庞茂琨一直坚持探索古典油画语言在当代文化情境的表达与呈现,将个人的艺术创作熔铸在当下社会现实之中,他总是以凝视的视角来描述现实本身,原本静穆的古典画风也被他赋予了一种别样于日常的陌生感和距离感,而这样的艺术气质不仅仅代表着个人化风格的建构与完整,更能由此衍生出油画艺术在当代艺术中的价值和意义。

艺术网对话庞茂琨,听他详谈本次个展的由来、作品的创作意图及创作脉络。

“赋格与重置——庞茂琨作品展”展览现场

“赋格与重置——庞茂琨作品展”展览现场

“赋格与重置——庞茂琨作品展”展览现场

“赋格与重置——庞茂琨作品展”展览现场

“赋格与重置——庞茂琨作品展”展览现场

“赋格与重置——庞茂琨作品展”展览现场

艺术网:此次在深圳举办个人作品展览的契机是什么?

庞茂琨: “赋格与重置”这次展的作品在今年6月份的意大利佛罗伦萨个展的一个延续。在这次展出的作品中有相当比重的作品是近两年我最新的创作,而这一新的创作最早与观众见面应该是在去年春天,北京艺琅国际展出了这批作品里的几张,是一个小型的个展,主题叫“折叠的肖像”。第二次展出是在去年12月的艺术长沙,规模最大,比较集中和完成地呈现了我对这一创作主题的思考,展览主题为“折叠的伊甸园”仍然延续了“折叠”的概念,在时间与空间的概念中我又增加了未来科技的虚拟时空与过去、现在的碰撞与重置的思考。第三次展出就是今年6月份的意大利个展,根据策展人的意图和展览场地的因素,选择性地挑选了新作中一小部分展出,也增加了一些自己另一个创作线索的作品——人物肖像,与临摹于西方经典作品的新作形成对比和呼应。

这是第四次展出,这次不仅仅作品有一些调整和变化,更重要的是作品与展览空间形成了一个很好的组合与对应关系。艺术总监京奇将展览主题概括为“赋格与重置”是非常贴切的。不论是“赋格”,还是“重置”旨在谈如何把传统的东西和现代人的感受加以对接;“赋格”是盛行于巴洛克时期的一种复调音乐体裁,基本特性是运用模仿对位法,让简单的主题运用复调手法加以不同的调性和节奏变化,形成高度统一且和谐的音乐形象,那么由此类比到我的作品,

,它们似乎就像是经典作品的一个变调,由此经典也会因此而不断重生,在当代可以不断地找到它新的意义。“重置”是今天艺术的一种观念创作手法,利用既定的或者现有的资源进行再创新。在我看来中国人对西方的经典有一种距离,中国油画家要进入或者了解西方绘画语言,首先是通过改变开始的一个学习过程,之后从自己的角度来和它对话,其实也可以说是一种解构,把西方那么神秘、高贵、殿堂级的一些东西转换到今天的现实中,为今天的思考发挥作用。同是,这次在深圳的展出空间是一个不同于常规展览的空间,空间对于绘画作品的完成呈现提出了非常具体的问题,而我很感谢设计师的创意,他不仅很好地理解了我的作品,在作品与空间之间也设计出了一个别出心裁让观者在观看期间很有意味的形式。这又让我们在视觉节奏上多了一层复调。

抱貂的女人 布面油画 80×65cm 2017

抱貂的女人 布面油画 80×65cm 2017

折叠的伊甸园 布面油画 200cm×85cm×2 2017

折叠的伊甸园 布面油画 200cm×85cm×2 2017

纳西索斯的新世界 布面油画 180×140cm 2017

纳西索斯的新世界 布面油画 180×140cm 2017

艺术网:这些作品选择的都是美术史上比较经典的图像?

庞茂琨:之所以这样选择是基于我这次创作的意图,即希望能够营造一个古今对话的可能性,而这样的对话不是个人化的,是应该引起观者的共鸣与通感的。因此,我选择的都是西方美术史中经典的观者耳熟能详的图像。这些作品看似是我作为一个艺术家的自由想象,但是其间却给予着一个艺术家对我们文化现实的切身思考。且在我看来,艺术家有义务通过自己的作品去唤起观者对于文化与艺术、当下与历史的不同视角的感知与体验。

 

古典No.10 纸上铅笔色粉 56.5×38cm 2017

古典No.10 纸上铅笔色粉 56.5×38cm 2017

再古典No.11 纸上铅笔色粉 56.5×38cm 2017

再古典No.11 纸上铅笔色粉 56.5×38cm 2017

艺术网:您是怎么开始想到以这种形式来跟西方的经典、西方的文化对话的?

庞茂琨:这是很偶然产生的创作思路,也是基于这么多年来自己对西方古典艺术的学习和研究积累之上的一种自然反应。从大学时期开始,我对古典艺术比较感兴趣,可以说是迷恋,对于古典绘画语言与技法的研究相对于国内其他艺术家而言要深入一些,体会也更深刻、更复杂。但我始终都有一种强烈的意识——完全重复古典的模式已经失去了意义,面对中国现实文化语境与西方现代、后现代艺术100余年对古典艺术的革新,古典绘画语言需要找到在当下现实情境中的转换手法与呈现方式。因此,尽管在一直面对古典艺术,但整个过程中却反而总是想着如何从里面慢慢地逃离,慢慢地背叛,并去努力寻找新的东西。然而,这次突然觉得可以回到古典本身,利用作品本身去延展自己新的观念。当然,这样的想法也不是凭空诞生的,也得益于自己多年对古典绘画体验。

这次创作可以说是从临摹开始,在临摹与不断阅读古典作品的画册中,我逐渐找到一种处理与美术史对话的方式。在惯常的古典绘画学习中,临摹更多的是一种学习手段,之前我也会去博物馆临摹古典大师的作品,但都只是把临摹当做一次学习,或者是一个很好玩的参与活动,并没有觉得临摹的过程、那些古典作品可以直接跟自己的创作产生关系。只是在有一天突然觉得临摹也可以作为创作的一种方法,是可以利用的。其实自现代主义以来,西方古典艺术都在被20世纪的艺术家们不断地在再创作,特别是观念艺术以来更是打破了以前的条条框框,这让在架上艺术语言在几乎穷尽之时的视觉艺术变得更加鲜活而更能准确地对应文化激变与多元的当下现实。 可以说西方艺术史给了我成长的养分,也正是有了不断的积累与滋养,这一所学才能也为我所用,才能够自如地在创作中完成自我与历史、与经典的对话,这一系列的创作呈现其实是自己艺术经历中水到渠成的发生。

艺术网:这些临摹作品得以成为创作的关键点在哪里?

庞茂琨:让临摹变得有意义,在我看来,是创作意识的改变,主动地观念性介入让单纯的临摹变得有异于日常。同时,对于古典艺术语言的转化重要是的一种植根于现实的体验与发现,而不是从中树立某种个人风格。基于此,在我看来,在创作中发现一种新的关联是至关重要的,再原有的常规秩序中寻求新的链接,新的对应,新的组合是破解旧格局的重要手段,那些原来被认为是老套的、过时的体系经过新的观念的介入或在内部结构中进行改组,皆可获得一种在意义上的重生。

此外,也是通过这次临摹美术史经典作品的再创作过程,也让我更加明确地认识我们独创并非是绝对的,各时期各领域的艺术总是承上启下,相互关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此创造是一种包容的、多维度的、精神性的、观念性的活动,既与客观世界相关,也与主观幻想相联,既与现实相关,也与历史相联。既与我们的认知相关,也与我们的选择判断相联。

子夜 布面油画 150×100cm、150×160cm、150×100cm 2015

子夜 布面油画 150×100cm、150×160cm、150×100cm 2015

拿苹果的女孩 布面油画 80x65cm 2014

拿苹果的女孩 布面油画 80x65cm 2014

艺术网:为什么您选择的都是西方的经典作品,没有中国的传统艺术?

 

庞茂琨:油画语言的系统是根植于西方文化与艺术中的,我所关注的艺术方向让我更直接地面对东西方文化与艺术的差异,历史与当下的碰撞。作为一个中国油画人,我希望可以慢慢建构起自己之于油画语言的理解与认知,并能够立足于中国今天的社会现实而有所真切地表达。因此,西方艺术史是无法回避的,不能摒弃的,而是系统地进入和了解,并在此基础上找到自己所擅长的语言方式,形成与之对话的可能性。当然,在创作的期间,我也试图找到在中国传统中找到一种视觉上的对比,在我的手稿中有几张体现,但尚没形成较为成熟的创作方案,我会继续思考。

艺术网:您之前作品的创作脉络是怎么样的?

 

庞茂琨:我的创作脉络一直以来是比较清晰的,总体上来说都是从具象写实的角度思考怎么和这个时代现实问题相结合,寻找古典绘画语言在当下现实情境中的转换与呈现方式。从1980年代的彝族系列,1990年代早起的生活情景描绘,再到1990年代末期较为主观化的创作“模糊”系列,以及2000年之后主观情景化增强的“虚拟时光”系列,我都一直将自己对社会以及个体生存体验的思考不断地呈现转化为创作,近几年更是要求自己能够带着问题进行创作与思考——2010年前后,我创作一些列抽离于现实却又关联现实的“舞台”系列创作,来对应“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的现实极速转换与变迁;2013年至2014年,我借用快拍的手法描绘了一组“游观”系列的作品,试图借助异常化的色调让观者能够从画面审视到内心,不是一个简单的旅游题材,是带有主观态度的审视。2015年,我又开始了关于对自我认知的思考进一步深化,通过镜像等方式来来表达数码时代下自我关照的复杂性。而现阶段,我的作品是有关于历史和今天的对话,实际上也是从今天创作者的角度来思考,从这个时间点回望过去展望未来,这是一个时空的跨越,这在作品的情境里都有体现。明年我也计划将这一些列带有问题式的创作集中梳理一下,通过展览的方式集中呈现出来,这是我明年比较重要的一个工作计划。


关键字: 内容标签:赋格与重置,写实油画,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庞茂琨,,创作,油画,古典赋格与重置 写实油画 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 庞茂琨 创作 油画 古典
下一篇:新一届广州市美协主席团成员公布_汪晓曙当选主席_汪晓曙--水彩-连环画-阳光||上一篇:“2018曾梵志三地联展”之香港独家现场:以绘画作为媒介的比较研究_赵干-绘画-豪瑟沃斯画廊-曾梵志--画布-图片-绘画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