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40年研究续写曾国考古成就:“曾侯乙编钟出土四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湖北省_考古研究-曾侯乙编钟--音乐-中国-湖北省

编辑:洪镁 来源:雅昌网
 
  ()2018年9月19日,“曾侯乙编钟出土四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湖北省博

  ()2018年9月19日,“曾侯乙编钟出土四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湖北省博物馆召开。来自中国大陆、美国、韩国、德国、中国台湾的五十余为考古、音乐专家齐聚一堂,总结四十年来曾侯乙编钟等曾侯乙墓出土文物研究成果,结合近年来曾国考古新发现,展望未来曾国历史、考古、文化研究趋势。

  在此次会议上,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勤,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罗泰,著名音乐学家老锣以曾侯乙编钟为研究对象,分别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曾国考古发现与研究》、《中国早期编钟的新发现及其意义》、《假的传统 VS 当代的艺术——曾侯乙编钟音乐的未来》等主题报告。

  1978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北随州擂鼓墩发现了举世闻名的曾侯乙墓,墓中出土了一万多件青铜器、漆木器、金玉器。十二律俱全的编钟、尊盘、九鼎八簋、《二十八宿图》衣箱、十六节龙凤纹玉佩为代表的精美文物震惊世界。曾侯乙墓发掘和整理、研究过程中,谭维四等老一辈考古学家与来自音乐、古文字、科学技术史等不同学科的学者紧密合作,极大地推动了相关学科的发展。

  今年是曾侯乙墓发掘四十周年。四十年来,曾国考古取得了重大进展,成果丰硕。与此同时,曾侯乙墓出土文物,特别是曾侯乙编钟的研究不断推进。擂鼓墩二号墓、叶家山、郭家庙、苏家垄、文峰塔等曾国墓地、遗址的发现,引起学界极大关注,曾国研究新作迭出,方兴未艾。“曾随之谜”逐步被揭开,曾国的族姓疆域、始封情况,曾侯世系、曾楚关系也日渐清晰。这些重大考古发现证明,曾国历史悠久,文化深厚,一度是名副其实的“汉东大国”,对于江汉地区乃至整个中国南方青铜时代的政治版图、文化面貌有着重大影响。

  出土40年间,作为来自“孔子时期的声音”,曾侯乙编钟以其恢宏气势、浑厚音色,不仅见证着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事件,也拉近中国与世界的距离,成为文化传播的符号和对外交流的桥梁。今年4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以省博物馆为“国家客厅”,与印度总理莫迪在此进行非正式会晤,共同参观曾侯乙编钟等精品文物展。9月6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期间,省博物馆接待毛里塔尼亚伊斯兰共和国和加蓬共和国总统,展示了文物实证中华文明、发挥对外交流金色名片的重要作用。

  与会学者认为,曾侯乙墓出土文物体现的音乐、科技、艺术成就,是人类“轴心时代”文明的杰出代表,曾侯乙墓被公认为20世纪世界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曾侯乙编钟音乐性能卓越,音律纯正,音色丰富,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其长篇铭文系统记载了中国当时的音乐学理论。它以声音和文字互相印证的方式,保存了2400年前人类的音乐记忆,是世界文明史上最早的有声音乐理论文献。曾侯乙编钟是最能代表中国伟大音乐传统的乐器,以曾侯乙编钟谱写的当代乐曲,可以作为21世纪中国的象征呈现在国际舞台上”。


关键字: 内容标签:湖北省博物馆,考古研究,曾侯乙编钟,,音乐,中国,湖北省湖北省博物馆 考古研究 曾侯乙编钟 音乐 中国 湖北省
下一篇:国家博物馆因施工暂停开放__恢复开放时间另行公告_博物馆公告-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暂停-公众||上一篇:北京画院2018年工作年会召开:总结山水之年__未来将深入研究叶恭绰_齐白石艺术过国际研究中心-传统中国绘画研究中心-山水画--山水-山水画-研究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