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6日,香港著名收藏家简永桢先生拿出100多件单色釉收藏,与瑞士日内瓦的鲍氏东方艺术馆藏品一道组成主题为“千载霓霞”的瓷器展览。得益于香港中文大学的林业强教授牵线,并且与现任鲍氏艺术馆的总馆长及前总馆长执笔,从唐宋、明、清三个时期来梳理单色釉的发展脉络。
27. 暗花「僧帽」壶,壶身划缠枝莲花 承托佛教八吉祥 甜白釉瓷
明永乐年製(1403-1424) 高20.2公分,宽18.2公分 竹月堂藏
52. 浅青釉双耳小炉 清雍正年製(1723-1735) 高5公分,径7.4公分 竹月堂藏
简永桢是有百年历史的“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家族后人,现在是资深土木城规工程师,喜好钻研及搜罗古玩,尤其喜爱单色釉瓷器。“在审美上,我比較上喜愛純淨優雅一路,或曰文人雅士不浮不囂的本質。”曾祖和祖父曾有收藏,这种审美偏好似乎影响到简永桢,上世纪70年代末,他在蘇富比看到一件明代沙梨皮紫砂壶,于是斥资2万港币买下,聞說这件藏品与杜月笙家族有关。以此开启了他的收藏之路,1980年初,仇焱之旧藏释出,以此为契机,他开始了自己单色釉的收藏。继仇焱之旧藏之后,上世纪80年代末,船王赵从衍的旧藏也流向市场,这两批藏品成为他首批重要的单色釉收藏。
102. 霁蓝釉梅瓶 清乾隆年製(1736-1795) 高35公分,径21公分 竹月堂藏
116. 浅松绿釉杯 清雍正年製(1723-1735) 高4公分,径30公分 竹月堂藏
谈到这次展览,简永桢介绍到,“展览入口是唐宋时期的单色瓷器,涵盖了邢窑、龙泉等各个窑口,第二部分是明代的单色釉,充分显示了矿物颜料进入瓷器烧造中的变化,第三部分则通过瓷器呈现出清代帝王悠闲生活的一个侧面,最后一部分则是技术和材料使用日臻完善的清代单色釉。”
上一页 12 下一页关键字: 内容标签:单色釉,瓷器,简永桢,,藏品,艺术馆,馆长单色釉 瓷器 简永桢 藏品 艺术馆 馆长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