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在1984年做毕业创作时,湖北美术学院版画系教授张广慧就做了工业题材,“当时做这组作品的时候,我在工厂里待了几个月,在工厂的环境里写生、创作。那个时候,那种热火朝天的场面,有人和机器的关系,有人和社会的关系,有群体和时代的关系,它很容易就能够截取一个画面映照工业的环境”。
现在,张广慧住在武汉市周边的一个新型工业区,附近工业区和工厂片区的场景已经和24年前截然不同。“那里一个烟囱都没有,也看不到有大量的人流,在这样的工业场景中,已经没有了严格意义上的工业群体”。
这样的时间差,是工业版画在面对与以往迥异的工业环境的困惑,更具体地说,也是“中国工业版画三年展”在经历了前两届对工业版画的历史梳理后,开始面对社会现实来选择符合当下的工业版画的困惑。
“纵观半个多世纪的中国工业版画发展史,人们已经习惯于从题材内容方面去认识其存在的合理性。然而如果结合当代愈显理性、抽象的工业景观,就不难发现传统的版画样式更有利于表现蒸气电力时代的文明景象,能够带给观众关于逝去年代的诗意畅想;而立足版画概念所生成的综合作品形态,则是通过多样化的材料和手段匹配方式,以研究性和思想性的美学气质表现了艺术家对后工业时代社会状况的深切凝视,其中包括人类作为生物个体与工业文明如何依存、便捷生活与心灵异化、人工智能与精神家园等严肃的思想议题。”正像是担任“工业4.0:转型的力量——2018中国工业版画三年展”总策展人的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苏新平所谈到的,如果仅从题材来与工业版画的概念相对应,两者的直接关联早已悄然割裂了。
“工业4.0:转型的力量——2018中国工业版画三年展”展览单元“记忆与未来”展出作品
卢波·阿特那萨夫 《线圈I》 铜版 60×103cm 2010
“工业4.0:转型的力量——2018中国工业版画三年展”展览单元“记忆与未来”展出作品
谢应云《温暖的记忆 NO.10》 丝网版 140×90cm 2017
上一页 1234 下一页关键字: 内容标签:湖北美术馆,2018中国工业版画三年展,工业版画,,作品,年展,转型湖北美术馆 2018中国工业版画三年展 工业版画 作品 年展 转型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