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吴历:一个不务正业的画家_画作让王翚佩服_故宫-上海博物馆-中国书画--博物院藏-故宫-设色

编辑:陈小利 来源:雅昌网
 
  【编者按】2018年正逢清代名家吴历逝世三百周年,自9月8日起,澳门艺术博物馆联合故宫博物院、上

  【编者按】2018年正逢清代名家吴历逝世三百周年,自9月8日起,澳门艺术博物馆联合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旅游局、澳门基金会及澳门日报等机构共同举办“渔山春色──吴历逝世三百周年书画特展”,展至11月11日,展出清代著名画家吴历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及其师友书画作品,共八十四件(套),此为吴历首次大型个展,近半数展品更是首次公开展出,较全面地展示吴氏的艺术和笔墨面貌。

吴历

吴历

  吴历(1632-1718)与王时敏、王鉴、王原祁、王翬及恽寿平合称“清六家”,原名启历,字渔山,江苏常熟人,号墨井道人、桃溪居士。吴历出身书香世家;先祖吴讷,为明成祖永乐年间都御史,吴讷孙淳、曾孙堂均为进士。传至吴历时,虽则家道中落,父士杰又早于吴历年幼时客死河北;但是吴母王氏对子女并未疏于管教,吴历志行高洁,实与王氏之教诲有莫大关系。他早年儒学受业于陈瑚、学诗于钱谦益,随“得虞山琴派之正传”的陈岷学琴,学画于王时敏(吴历在画作题跋上常写的“拙修堂”观画,就是指王时敏家)、王鉴,其中以画名最盛,作品出入宋元之间。但是吴历只是把绘画当作一种兴趣和寄托,着力程度不如“四王”。从稚年学画至87岁病逝,期间51岁-63岁这一漫长的13年里,他几乎因潜心天主教的传教事务而荒废了绘画,在六年后即57岁便擢升为司铎(神父),画作却让同乡同学王翚佩服。

  未署年的吴历《人物故事图册》(故宫博物院藏),从风格看,当属36岁至40岁之间所作,构思巧妙;册页八开,每开均取司马迁《史记》中的一则历史故事作画,在对页工整地书写上摘自《史记》的故事原文。第一开取材《平原君虞卿列传》,所绘即有名的“锥处囊中,脱颖而出”的毛遂自荐故事。图绘楚王与平原君已歃血定盟,毛遂立于檐下,持盘招从客十九人。第二开取材《屈原贾谊列传》,绘屈原放逐,行吟汨罗江畔,与渔父相遇而语,死志已定,渔父乃鼓栧而去。第三开取材《信陵君列传》,绘魏信陵君无忌礼遇都城守门人侯嬴事。侯嬴敝衣白须,与屠夫朱亥晤谈市中,目光斜瞟信陵君;信陵君着红衣,手握马缰,恭立一旁。

清 吴历 云白山青图 绢本设色 25.9×117.2公分 台北故宫收藏

清 吴历《云白山青图》绢本设色 25.9×117.2公分(1668年,37岁) 台北故宫收藏

  那么,王翚有多佩服吴历的画作?

 

  上海博物馆收藏了一件吴历1677年创作《凤阿山房图》,上有王翚的题跋:“墨井道人与余同学同庚又复同里,自其遁迹高隐以来,余亦奔走四方,分北者久之,然每见其墨妙,出宋入元,登峰造极,往往服膺不失。此图为大年先生作,越今已二十余年,尤能脱去平时畦径,如对高人逸士,冲和幽淡,首貌皆清,当与元镇(倪瓒)之`狮林’、石田(沈周)之`奚川’并垂天壤矣。余欲继作,恐难步尘。奈何!奈何?癸未(1703年)嘉平,耕烟散人王翚”。“癸末”为1703年(康熙四十二年),两人都已年过古稀了。

  王翚题跋中的“遁迹高隐”,既不是陶渊明式的归隐田园生活,也不是像某些失意文人那样隐迹山林、与世隔绝,而是加人了天主教,奔走于城市乡村之间,以济世救人为己任,像苦行僧般的生活。有意思的是,回望吴历与王翚的人生旅程可以发现,两人为同一年出生、是同学,又是同乡,都擅长山水画,据方豪《中国天仁教史人物传》考证,不但吴历从小受大主教领洗,王翚也从小领洗。在去北京以前,吴历和王翚走着相似的人生道路,为何从北京回来之后却出现如此歧异呢?

  为了纪念第二次南巡盛典,康熙皇帝玄烨亲自下诏,决定以宏大的绘画叙事方法记载此行经过,具体由内务府曹荃负责监画。主持绘事的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宋骏业,于是便推荐自己从画的老师王翚担纲,他以布衣应诏供奉内廷,1691年开始绘制《康熙南巡图》,三年后完成,受康熙皇帝褒奖御赐“山水清晖’四字,因而又号“清晖老人”,走上人生巅峰。

  “槐荣堂”是吴历好友许青屿的祖居。此图刻画谨细,设色清丽,是画家传世的佳作之一。款识“夫山高阳氏槐荣堂图。虞山吴历画”。

  

清 吴历 《寿许青屿山水》(1672年作,41岁) 上海博物馆藏.

  《寿许青屿山水图》是吴历给许青屿画的祝寿山水图。此幅作品堪称吴历的中年精品力作,全图青绿着色,用笔洒脱。把江南山水灵秀之美和画家写景设色之功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画出了江南明媚春光。

  而吴历1670年上京城是跟随他的忘年交许青屿为汤若望恢复名誉一事赴京以谢皇恩。许青屿,清顺治进士,官至御史。康熙时,杨光先仇教,诬陷以汤若望为首的一众教士,许之渐因同情汤若望等而被罢黜,后汤案事白而得复官,他即上京谢恩。许青屿与吴历相知相交,遂邀请吴历同往北京游历。或许,许之渐有意向京城贵胄推介吴历;但是吴历生性冲和淡泊,不嗜名利,在北京反被天主教吸引了,这样的性格也是以后入教的原因之一。康熙皇帝命南怀仁继汤若望而为钦天监,对教士们优待有加,教会再次在京城活跃起来;亦由于许之渐与天主教教士熟稔,吴历得以与他们有较多的接触。在京近两年的时间中,吴历结识了不少当时著名的文人学者,如吴伟业、程可则、王士祯等,接触到一大批古代书画藏品。两年之后的10年中是吴历绘画创作的高峰时期,奠定其画坛上之地位,令他跻身“清初六家”之列。

吴历 《兴福庵感旧图》 故宫博物院藏

吴历 《兴福庵感旧图》 (1674年作,43岁)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自题:“吾友笔墨中,惟默公交最深。予常作客,不为话别,恐伤折柳。庚戌清和,游于燕蓟,往往南传方外书信,意甚殷殷。辛亥秋冬,将欲赋归,意谓同此岁寒冰雪,而未及渡淮,闻默公已挂履峰头,痛可言哉。自惭浪迹,有负同心,招魂作诔,未足抒写生平,形于绢素,訾笔陨涕而已。却到昙摩地,泪盈难解空。雪庭松影在,草诏墨痕融。几树春残碧,一灯门掩红。平生诗画癖,多被误吟风。鱼雁几曾隔,赋归迟悔深。自怜南北客,未尽死生心。痴蝶还疑梦,饥鸟独守林。云看无限意,何事即浮沉。甲寅年登高前二日雨霁并书。桃溪居士吴子历。”钤“吴历”印一方。卷尾有许之渐、纪萌、张景蔚三家题记。甲寅为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吴历时年43岁。

  吴历正在北京时,挚友默容和尚离世,吴历对于未能陪伴挚友,感到非常悲痛,自责曰:“自惭浪迹,有负同心”。之后吴历绘《兴福庵感旧图》以纪念故人,此画构图有异平常。右下角是兴福寺一角,那是吴历和默容畅谈诗画的地方,如今书案空在,人影渺渺,松树白鹤虽是长寿之像,默容却一去不复返,而昏鸦群集更显落寞。天空高迥,但老树盘据中央,吸引了所有视线;偏偏这树又枝桠横生,错落零乱,叶落净尽,像是提醒观画者人生幻变,世事无常。树木勾点结合,层次分明,穿插自然,蜿蜒曲折的围墙加强了画面的纵深感,山石有皴有染,大面积的青绿敷色表现了真实自然的景致,是画家兼取宋、元画法而别具一格的代表作。

吴历 仿古山水册之一 南京博物院藏

吴历 仿古山水册之一 南京博物院藏

吴历 仿古山水册之二 南京博物院藏

吴历 仿古山水册之二 南京博物院藏

吴历 仿古山水册之三 南京博物院藏

吴历 仿古山水册之三 南京博物院藏

吴历 仿古山水册之四 南京博物院藏

吴历 仿古山水册之四 南京博物院藏

吴历 仿古山水册之五 南京博物院藏

吴历 仿古山水册之五 南京博物院藏

吴历 仿古山水册之六 南京博物院藏

吴历 仿古山水册之六 南京博物院藏

吴历 仿古山水册之七 南京博物院藏

吴历 仿古山水册之七 南京博物院藏

  吴历曾答应送默容几幅画,默容虽死,吴历仍遵守诺言,绘制了《仿古山水册》共十幅作品,送予默容的弟子圣予和尚。此册作品虽说是仿古,实则以各种笔法传达己意,极为精到。画册后有后辈钱载云:“此册笔墨精妙,气逸神腴,尤平生杰作。默公不知何人,其能为先生所契重,定非寻常缁流,殆与此画并不朽矣!”钱载(1708-1793)为雍、乾时画家,已不知默容为何人,但想吴历精心之作,必然送赠予贤达名流,却不知默容只为一介寻常僧人,从此可知吴历淡泊名利,不趋炎附势。

上一页 123 下一页
关键字: 内容标签:吴历,故宫,上海博物馆,中国书画,,博物院藏,故宫,设色吴历 故宫 上海博物馆 中国书画 博物院藏 故宫 设色
下一篇:2018年9月_一群青年在杭州勇敢地公开讨论“女性”_女神的装备-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鸟瞰图-女神||上一篇:不同时期“新海派”如何延续创新?_水墨-新海派--海派-水墨-创作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