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editor

    宗教门户网:中国画存在的根本是文化_成了-英语-这一-古汉语-矫枉过正-文化-纳入

    分类栏目:艺术融合

    条评论

    说起古汉语和中国绘画的关系,以及古汉语、中国画和中国社会发展的关系,不禁感慨万千,感慨中不无伤感,简直有一种悲从中来的感

    说起古汉语和中国绘画的关系,以及古汉语、中国画和中国社会发展的关系,不禁感慨万千,感慨中不无伤感,简直有一种悲从中来的感觉。

    中国社会发展到清朝末年,积贫积弱,备受列强凌辱,一些有识之士寻找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方法,病急乱投医,误以为是中国传统文化出了问题,于是要砸烂“旧文化”,甚至要废除汉字。中国画的命运也是如此,认为“中国画衰败极矣”,自然也在“破除”之列。这段历史大家都知道,就不多展开。我想说的是,正因为有这一段特殊的历史,所以,清末民初成了中国传统文化走下坡路的开始,甚至是出现断层的开始。从此之后,古汉语地位每况愈下,中国画的发展也每况愈下。

    中国画和中国书法一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中国画存在的根本问题,不是技法层面的,而是文化层面的。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出现断层,出现式微,中国画要重现繁荣局面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就好比贫瘠的土地长不出参天大树一样。中国传统文化是土地,古汉语则是构成土地的最基本要素。

    《中国美术报》就“将古汉语纳入书画专业研究生入学语言考试可行吗”这一题目,发来一组相关的问题,征求讨论意见。如:将古汉语纳入语言类考试选项有没有必要?如实施的话难度在什么地方?我们现在对古汉语的定义是什么,或者说中国画艺术需要的古汉语能力是什么?古汉语对传统绘画的重要性体现在什么地方?古汉语的缺失会对现在画家的学习造成什么影响?等等。对此,我的看法非常明确,回答非常干脆,这就是:毫无疑问应该如此,早就应该如此。

    自从40年前恢复高考后,我国对英语一直比较重视,无论考研、评职称,都需要靠英语,这是“硬杠子”。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国门刚刚打开,改革开放需要吸收外来文化。但后来,越来越矫枉过正,对英语的重视,远远超过了传统文化,超过了现代汉语,古汉语就更不要说了。这就有点不正常了,也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特别是中国画、中医等领域,古汉语的重要性,远远超过英语。不懂古汉语,如何阅读古典文献?如何研究古代书论、画论?如何领略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如何研究古代医药典籍?

    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些年来,在广大青年学生、广大知识分子中,英语的重要性早已形成共识,英语的基础教育也已经普及,留学归来的人如同大潮汹涌,英语不再是全社会的“突出问题”,已经用不着“矫枉过正式”地采取强制措施来逼着大家学习。

    相反,古汉语反倒成了社会性的问题,不要说古汉语,不少年轻人对现代汉语的掌握都已经成了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将古汉语纳入书画专业研究生入学语言考试”显得非常有必要。因为,一个不掌握古汉语、对中国传统文化没有深入了解的人,要成为优秀的中国画家,是不可想象的。我热切地期盼全社会对包括古汉语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引起高度重视,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和使命,也是“文化自信”的实际行动。

     作者:斯舜威   来源:《新快报》

    关键字:成了,英语,这一,古汉语,矫枉过正,文化,纳入,艺术观点争鸣
    内容标签: 成了 英语 这一 古汉语 矫枉过正 文化 纳入 艺术观点争鸣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扫码威信公众号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