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馆长赖素铃:震旦博物馆五周年_迎来转变的关键期_-观众-馆藏-活动

编辑:王璐 来源:雅昌网
 
震旦博物馆编者按:2013至2018年,坐落在黄浦江边的震旦博物馆5岁了。从成立时间上虽是幼升小的“

IulfPp7Qf7fUOBPraESRnEKOrG6vRO8lsiuwbDIQ.jpeg

震旦博物馆

编者按:2013至2018年,坐落在黄浦江边的震旦博物馆5岁了。从成立时间上虽是幼升小的“孩子”,但在“心智”上,震旦博物馆已是独立完成课题研究的“大学生”。今年,震旦博物馆被评为三A级旅游景点,又给了你一个去的理由。

震旦集团创办人陈永泰1965年创办震旦行,1995年在台湾创立震旦文教基金会,2013年震旦博物馆建立后,陈永泰将自己40余年的收藏陈列在此,回馈社会。这个外观类似“蓝色珠宝盒”的建筑里,8000余件馆藏文物分为“古代陶俑”、“历代玉器”、“青花瓷器”和“佛教造像”等常设展厅。

ttNf6xejPZxb9Izh2BTlluV274fLf08ANV0CwiLR.jpeg

震旦博物馆导览现场

震旦文教基金会自90年代便致力于古器物学研究与推广,为博物馆建立了无形的文化传承。但独乐乐不如众乐乐,震旦博物馆每年根据馆藏研究成果,设定主题学术讲座,邀请业内权威专家、学者,按每月一期对公众免费开放,成为受观众欢迎的“爆款”项目。今年以“陶瓷”为主题,最近一期《发现秘色瓷——越窑考古新进展》讲座上线后瞬被“秒杀”,网友更是遗憾留言申请“可以排队补缺吗?”…

r7otIZji9zCtGK30kZynXLv7KLcgUE02N10ZlYyy.jpeg

2013年,震旦博物馆第一个海外当代艺术家项目,邱志杰作品

震旦博物馆一直秉承“艺术生活化,营运国际化”的经营理念,并致力于“传统”文化的创新思路,以及“古代”与“当代”艺术的对话。它算得上是博物馆界的“异类”,在传统文化沉淀基础上,不断引进当代艺术的新鲜“血液”。根据场馆特色,震旦博物馆定位“小而精”,5年里分别呈现了邱志杰、郭衷忠、周春芽、李牧、张恩利、胡介鸣和邬建安等艺术家展览。而在11月3日,也即将携手艺术家李真,与亚洲艺术中心合作举办“古往今来—李真个展”,这是李真在上海举办的首次个展,也是第一次尝试与古代佛教造像对话。目前,博物馆已经举办了数十个展览项目,千余场教育、艺文类活动

ciTSaQDEERoaUgDDPlxjMjYYwrW4Kjlvqcq7pUNl.jpeg

震旦博物馆六楼 佛教造像展厅

推广文化本就是一件长久生根的事情,不过震旦博物馆馆长赖素铃对此抱有乐观地心态,她认为:“如何用一个更浅白、直观的方式让观众理解文物,把学术转换到公众教育和生活中,我们做了很多尝试和努力。而观众跟博物馆发生链接的第一步是进入博物馆,首次接触可以不是严肃地学术参观,而是轻松地兴趣活动。让观众觉得震旦博物馆不错,以后可以再来喝咖啡或来看黄浦江景,也挺好。”

现在,五“岁”的震旦博物馆正处于转变的关键期。今年年底动工,预计2020年对外开放的二馆,为震旦未来的运营方向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尽管如此,震旦博物馆仍然专注、执着地在自己道路上一步一脚印,用工匠精神打造博物馆。

近日,在震旦博物馆五楼咖啡厅,馆长赖素铃与艺术网一起欣赏黄浦江景,一边聊起了博物馆5年的发展和规划。

oqeyprH26WmjPrXEpntTFvkb5y0bD71JzDnc9CDY.jpg

震旦博物馆馆长赖素铃

Q&A

艺术网&震旦博物馆馆长赖素铃

艺术网:五周年当天,震旦博物馆是如何为自己“庆生”的?

赖素铃:为了感谢观众对博物馆五年来的支持,我们当天准备了多场好玩的导览、手工、音乐会,也特别安排金牌导览员引领观众探索博物馆,让大家一起来同乐。

c6qS2BXqGAqQlwEMwnxq7Q3M3MSJsEpuWDKERM9k.jpeg

阿卡主义人声乐团

现场观众可以参与“票选十大馆藏”活动,还能在手工体验公众课中根据自己选择来参与帆布袋手绘或者收纳盒手绘,收纳小木盒是以震旦博物馆“黄浦江畔的文化宝盒”为意。下午在水晶厅邀请到阿卡主义人声乐团,带来阿卡贝拉纯人声重唱演出阿卡贝拉音乐会。

当天进场的前十位观众还能获得爱文亿-上海博物馆美术馆通票,希望震旦博物馆五周年庆,成为他们畅游沪上各大景区场馆的起点。

vAmYgEUr7qlnKEUEUErY5ZkB0tXpCtubMGalQwbX.png

观众心目中震旦博物馆馆藏前3

艺术网:相较于公立博物馆,震旦博物馆如何占据上海文博资源一席之地?

赖素铃:震旦博物馆在大众点评上一直是深受好评,“高大上”是观众对我们的第一印象,很多公众会分享来博物馆参观的攻略。但是我们的内涵是亲和的,是要和大家接近的。只要你愿意花时间在这里,你便会很有收获,而这个收获是自发的。

我们常说,美术馆博物馆是一个城市文化的象征,也扮演旅游文化里的领头羊角色。但现在博物馆间的竞争并不是与同行,而是与所有的文化休闲产业竞争,对象可能是迪士尼、东方明珠、海洋馆等。

博物馆门票与旅游景点、电影、书籍的消费都被划分到家庭“文化休闲”一栏。当一个家庭进行开支规划时,如果他认可博物馆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才会选择花时间、金钱来到博物馆。这也越来越让我们意识到文化与旅游已成为一体并被普及。作为一个古文物博物馆,我们也一直在思考核心价值和生存空间在哪儿?

p5y9IXq5NMapNUqsVPrSrBmElcYoxDrzUoCs6m1X.jpeg

震旦博物馆5楼

我们很看重博物馆整体的环境、品质和服务品质。当你游走在安藤忠雄设计的建筑中,你可以在这儿呆一整天,没有太多压力;也可以深入地与文物沟通;累了还能在坐在震旦博物馆5楼咖啡馆,像这样看黄浦江景。

除此之外,震旦博物馆的特别之处是把文物跟当代艺术链接,并做了各种各样的尝试。而这种同时展示古文物和举办当代艺术展的博物馆是不多见的。

艺术网:五年间,震旦博物馆如何对馆藏进行推广?

赖素铃:文物是有距离的,对大家来讲,古物的距离感和门槛是来自于你的陌生感。我们震旦博物馆一直在寻找让大家更容易亲近的方法去打破陌生感,让你对它越熟悉越了解。

我们进行文物推广时,思考点是如何去除专业的盲点。在不了解专业领域术语的情况下,如何用一个更浅白、直观地方式让观众理解,甚至用一个比喻去解释。我觉得震旦博物馆把学术转换到公众教育或生活化上,做了很大的努力。

震旦博物馆最大的特色是通过“料”、“工”、“形”、“纹”来展示研究古器物学的方法。当你去研究任何文物时,它的材料、造型、纹饰是如何形成,“料”、“工”、“形”、“纹”便能还原当时的制造过程,这样系统性、逻辑性的研究理念,补齐了文献或考古的局限。而现场每层也设立了文物研究展区进行文字或动画展示。我们也为有需求的观众配备iphone6s的智能导览器,你可以听讲解,也可以看文字图片,相当于随身导览员。

abWSG9ifIUAFzD5icpBLKpLt40hykx8n1HLFBHS3.gif

大小不一的玉料,踏上去会传来玉器清脆的撞击声,并会立刻变身

其实当对于同样没有基础的成人和儿童,他们需要的教育素材差异不大。能够让儿童感兴趣的素材,大人同样也会喜欢。去年,我们请周小肉用插画的方式,对文物进行有趣的解读。而今年《玉见设计-中国古玉形纹设计特展》里,也设置了体现“料”、“工”、“形”、“纹”概念的互动游戏,小朋友从中会觉得有趣、好玩。如果像教科书式讲解,大家可能都没有兴趣。

我们也在博物馆官网上一直补充VR文物内容和讲解…希望透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让观众在博物馆参观体验上,会觉得丰富、有趣、有收获,会想要再来或介绍给亲朋好友。

艺术网:除了常设展外,震旦博物馆对于当代艺术展有什么样的考虑?

赖素铃:当代艺术展在震旦,虽然不是主攻项目,但是可以看见我们很务实,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地在做事情。我们做事情的态度就是不慌不忙地做到完美,再拿出来。

我常常说,每个馆就像人一样,人有高矮胖瘦,馆的体量、面积都不一样。每个馆在空间上都有自己的局限和优点,就震旦博物馆来讲,我们本体是办公大楼改建,和众多空间高挑的艺术机构不同,经过评估考量空间的特性和位置,适合做小而精的展览,并一直以来如此坚持。

在策展沟通中,其实很多艺术家对怎么样从古物里去汲取创作养分很感兴趣。以今年举办的《仙人的树林-邬建安x汪天稳》,我们馆藏里的玉琮、神人巫师形象、神兽、玉器上的人面与嘼面纹…这些文物的一些特质融合到当代艺术展中,也将皮影戏以“料工形纹”的解读方法,呈现出皮影戏从处理皮材、制作戏偶到表演屏幕背后的点点滴滴。

而正在展出的《玉见设计-中国古玉形纹设计特展》,从设计思考的概念切入到古代玉器设计。事实上,它跟设计、文创也有关。如果对文创有兴趣,可以从古代匠人的智慧里找到很多文创的养分。

ota0qh5AwZhfdvSbm1AnQbzEjm9bHdaomjDZsRuB.jpg

李真《水月观音》  75x36x128cm, 铜雕, 1992

而即将举办的李真个展,他早期做过传统的佛像,传统的佛像到当代艺术,有他个人的发展思路,本次与我们馆藏的佛教造像文物进行古今对话。

还有明年3月将举办的郝量个展,在前期展览调研中,艺术家与我们学术组进行深入沟通和了解后,也在思考馆藏文物所能激发的创作灵感。

近几年震旦博物馆利用“博采众长”,在相互沟通中让文物与当代艺术融合。所以不管是筹备过程还是创作成果,整体还挺有意思的。

艺术网:震旦博物馆举办了千余场教育、艺文类活动,请您介绍下博物馆公共教育上,都有哪些举措?

赖素铃:从震旦博物馆成立起,我们便有“白领之夜”的活动,每周五我们延长开放到晚上9点。当时的概念是文化星期五,后来为了丰富博物馆不同类别的活动,改为每个月第三个星期五为“白领之夜”,大部分是通过讲座结合参观,过去有过几次不同的主题,今年是与旅行有关。

dWjEAihpnUBEnR6qo9Gy0WDIZuMdbPDYbsNWdWFm.jpeg

《仙人的树林-邬建安x汪天稳》

另外,前两年有一次周五白领之夜正逢5月20日,我们将那一场“白领之夜”面向情侣,主题定为520。那天现场营造了一些浪漫的氛围,他们来听讲座、看展览,会觉得其实博物馆也不是太无聊的地方。

刚提到在水晶厅举办的《仙人的树林》,“光”是展览的一大亮点,展厅内变幻不定的光彩相当吸引眼球。对此,我们特別在展览期间的每周三增设“白领之夜”,选择展厅光线最美的五至七点,当时很多附近白领阶级下班过来或摄影爱好者专程赶过来。

u58xMcygugpUSk2tTBuQu47bBAmE9sKOeGSPbBT5.jpg

首期“超萌导览员”

针对6到13岁儿童,我们开设了“超萌导览员”活动,每年招一次,非常受家长欢迎。这些孩子经过课程及实地培训,他们可以侃侃而谈。甚至有些时候,我们会安排他们作为儿童导览员来对儿童上课,做一些导览。这既能建立孩子的自信和表达沟通能力,也能增加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Tx4hks2F5RFSGQJVyAMpDKOtOrDppuL3DUk8ZOea.jpeg

讲座现场

还有我们从开馆一直推进的学术讲座,几乎每场爆满,最常被用户投诉报不上名。虽然名额有限,我们还是会在每场讲座中看到熟面孔。像一位老先生,几乎每一次学术讲座,他都坐在第一排的最中间,这表示他每次都是抓紧了时机,快、狠、准地报名,之后也早早到现场占座。

我们还有譬如世界音乐季、电影沙龙,它吸引到的人群跟学术讲座显然不一样。我们也希望能通过这些活动,用不同的渠道和方式来吸引观众来到博物馆。

除了陆家嘴的地域因素,我相信很多人到我们馆,是因为展览或活动而专程来的。因为我们的活动通过官微报名,虽然粉丝量不是特别惊人,但黏着力强。

我们也曾接触过一些观众发现,刚开始接触我们是来参加活动,后来觉得震旦博物馆还不错,慢慢就变成我们的铁粉,甚至成为志愿者。

艺术网: 据透露震旦博物馆正在筹建二馆,能否介绍下?

赖素铃:目前的震旦博物馆拥有6000平米场地面积,大部分空间用来做馆藏常设展,博物馆整体活动比较静态。我们需要一个更完整的空间尝试更多可能性,这就是二馆,二馆面积大概是1200平米,设定是特展空间,场馆条件为24小时恒温恒湿,是一个专业的展示场馆。

当二馆开放后,我相信震旦博物馆可以以更多富有企图心的特展,成为多元的出发点。这些展览的筹备期需要二三年以上,所以我们现在已经开始着手准备。它不会完全呈现古文物,有可能是西洋艺术、当代艺术、摄影、设计等各种门类。

现有的空间条件下,我们每年当代艺术展频率仅为1至2次。我相信有了新的空间后,对整个馆运营情况、方向和展览模式都会有大的改变。它会像万花筒的发散体,通过这个窗口可以把我们馆藏或者核心使命,做更多千面的散发。外界也可以透过三棱镜从更多的切面来看博物馆。

接下来震旦博物馆会进入沉淀期,为了迎接新馆的厚积薄发。希望新空间开放后,大家会对震旦博物馆有一个新的认识。

艺术网:您如何看未来震旦博物馆整体的方向?

赖素铃:现在的博物馆已经不仅是学术的殿堂,而是让观众可以自然地来社交、文化休闲,甚至如果有时间就想进来坐一坐的地方。

我们会在其他资源、设备、条件越来越优化上,更好地去支持已经成熟的“心智”,一步步做更好的发展。


关键字: 内容标签:,,观众,馆藏,活动观众 馆藏 活动
下一篇:以“十面埋伏”探讨艺术史写作过程中的个体案例_十面埋伏-俞可-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艺术-社会-观众||上一篇:中德艺术家的对话:GCA国际艺术家工作坊“当媒介成为日常”_-现场-本次-艺术家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