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王满:而立之年_不设限_-自己的-我觉得-艺术

编辑:彭菲 来源:雅昌网
 
艺术家王满编者按:90后,自出生以来一直处于被标签的舆论风口。事实上,已全部成年的“90后一代”青年

jQtsGz5I9mCVGtZaTc152gvVajt30wVxucSH2iuZ.jpg

艺术家王满

编者按:90后,自出生以来一直处于被标签的舆论风口。事实上,已全部成年的“90后一代”青年艺术家正悄然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新力量。为此,艺术网面向出生于1985年至1995年的艺术家,发起【艺术“90后”】系列,试图用专访的形式,走近他们的艺术世界。与前辈大不相同的时代背景成长起来的他们,正在发现、思考什么?正在尝试哪些艺术实践?如何打开自己的艺术市场,甚至创造自己的艺术影响力?

本期的主角是艺术家王满。

9NKOgk1Zl02MZyNB5BrOfclWrs1BKB6ok0lQapN9.JPG

swatch和平饭店艺术中心 艺术家工作室

见着王满的那天,是在swatch和平饭店艺术中心2楼的艺术家工作室。10月8日起,他会在这儿待半年的时间,完成一系列驻地作品。“想讨论公共空间、私人空间,以及人与空间的情感三个问题。”作品还在陆陆续续地做,但王满已确定了方向。最终,他想用不同媒介的作品,“点缀”这个以白色为主体的房间。“希望它不要‘紧’,整体是一种松弛的状态。”他说。

距离王满上一场个展“洪荒”已有两年。那场展览中,同名作品《洪荒》为双屏影像,他将看似并无关联的斗鱼和压缩后的百合并置一起,以此探索形而上的生命哲学。

《礼物》和《Close to it》是王满传颂度最高的两组作品。前者含蓄唯美——一束花儿刚好遮住了剖腹产后的伤疤;后者直接而“危险”,几位伴侣以口相接,传递被食物包裹着的子弹。不过,这些以身体为媒介的作品,都取用了原本最私密的行为,使观众不禁疑问:性或性别(或性征)是否是其创作的出发点之一?对此,王满“敲章”:“我不做过分的暗示,没有。”他探讨的,是生命本身。

事实上,在2016年前后,王满经历过一波创作高峰。除了《礼物》《Close to it》和《洪荒》,他还完成过相对私人化的《七日永恒》《琼州罗曼史》,实现了装置《虹》。之后,他开始沉淀下来。这两年,他称自己“思考多过于动手”。

“今年三十而立,想得自然更多一些。想把生活过好,把作品推进一个新的局面。”王满说。

C0hczlp7XLU0G4tn1FQ5RaiqDxp5fHaZXRcSeOr4.JPG

Y2BVsvmIEIg8dJiOj9yNOVPgh1VqYgCvdqrKzPSt.JPG

swatch和平饭店艺术中心 驻地作品

对话王满

关于性别或性,我不做过分的暗示,或特殊的暗示,没有过。

艺术网:先聊一下这次swatch艺术项目吧。

王满:我是去年12月申请的,当时抱着试试看的想法,但没想到很快得到了回复。我今年10月8日正式入住,申请了驻地半年,目前还在习惯这里。我申请的方案来自两个方面,我在Airbnb上的用户体验,以及这幢楼本身。平时,我会和伴侣一起通过Airbnb住在上海的老洋房里。Airbnb的出现,打破了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的界限,让原本私人住宅的老洋房,迎来络绎不绝的游客。此外,swatch和平饭店艺术中心也是具有代表性的旧时建筑,参观完这里后,我更明确了自己的方案,主要想讨论三点:公共空间、私人空间,以及人与空间的情感(包括公共情感和私人情感)。

艺术网:最后想达到一个什么样的展陈效果?

王满:我希望它不要那么“紧”,整体应该是一种松驰的、点缀的状态;作品不多,但指向性很明确、很到位。具体作品可能涉及到多种媒介。

dMfkhKfpDDbjsaHipdJEA202yPVHoid2eoTr50cm.JPG

swatch和平饭店艺术中心 驻地作品

艺术网:讲讲粉色作品的创作出发点。

王满:这套作品在今年年初就开始设想了。这是我对于颜色的一种偏爱,当然里面可能有一些指向性。做作品前,我做了很多关于粉红色的研究,这是完成的第一套中的一件。它和人体会有一些小小的关联,我先用PS做,之后打到布上做了正稿,那条线,有点像人背后腿和臀的部位。那一张小的,我刚打样,最后会做成40×90cm的两个框拼在一起的作品,那个“点”,有点像乳头。所以,即便很抽象,但笼罩在粉色的气氛中,还是有一种指向的意味。

艺术网:挺暧昧的。

王满:对,暧昧的,又是柔软的。我正在研究这个,它是创作的一个新进程。

艺术网:其实粉色挺有趣。一方面,它是跨越性别的,虽然绝大多数喜爱粉色的是女性;另一方面,很多人可能觉得当代艺术更直接暴力,或更具批判性,好像和粉色关联不大。

王满:你说的很对,传统意义上来讲,粉色确实和当代艺术关联性不大,但它的既有特征恰恰是我认为可以用来去呈现表达我一直在探究的人类情感等观念。粉色的细腻和柔和的特征,很美,也可以做的很尖锐,这个也是我想去呈现的效果。

uDCaEuCQ4m82JbQPmv54rtFQzTZi95DJUoIYysXV.jpg

 《Close to it》 六频录像,时间不等,2015

       艺术网:提到身体,让我想起之前看到的《Close to it》和《夜》里面裸露的肢体。

王满:你提到这儿,我想说,大多数艺术家会同时走好几条线索,我也如此,身体这条线是我一直走的一条线索。我觉得,人的身体可以探索的地方很多,它太平常了,又不那么平常。现代社会多数情况下所有人穿着雷同的衣服,但每个人都能发现自己身上有异于他人的地方,而这种细节会引发我做一些作品。比如,近期这边有个“命题作文”,要结合迪士尼米奇九十周年做个展览,我提交了一组摄影方案,把米奇的元素和人的身体做结合,届时,它们会出现在比较有趣的身体部位上。

艺术网:无论是《Close to it》的直白和危险,还是《礼物》的微观和含蓄,您似乎把身体探索的焦点集中在明确的性征部位。所以性别、或者性意味在你作品中重要吗?

王满:我觉得是模糊的,并没有特别地提及。我不做过分的暗示,或特殊的暗示,没有过。

GAJoD0nWxaE75Ugw6idAkbUpTVVNlcqU8MM5a2TR.jpg

《夜》 (系列1-5),摄影,2014-2015

摄影方面,我不是技术控,美学优先

艺术网:再讲一下《夜》吧,当时你还在读研,作品的出发点是什么?

王满:《夜》和《73201房间》可以一起说。从视觉上,它们都像叙事性的某个片段。它们承载的内容很多,也很复杂。

我先简单说一下《夜》。当时偶然机会遇到一位台湾收藏家,他收欧式家具,体量庞大。我第一次去他松江的厂房时,一整个院落里,前后左右,都是巨大的仓库,真的非常震撼。不管是对欧式还是巴洛克风情的家具,它都和我从小的美术教育相关。从附中开始,我就接受学院式的美术熏陶,画石膏、画欧式的东西等。一旦亲眼看到,肯定很不一样。于是,我找他谈,说自己想做作品,起初,他并不同意,因为拍摄会涉及闪光灯,家具又都是木头的,他怕着火。后来,通过朋友的周旋,最终答应下来。不过,家具很大,你根本没办法去拖、拽,或者说大规模地挪动。所以,我在家里先设想好场景,买好了各类的道具,到那之后,连夜摆出了五个场景,通过模特不停地换位置进行拍摄,一个晚上,全部搞定。就这么拍的。

《73201房间》呢,是我自己生日时,邀请了这些朋友,大多是男性。易装文化一直存在,也是很正常的现象。于是,我想记录这种文化在上海的一个状态。那天,大家玩得很开心。一开始,大家还比较清醒,到后来,就更迷离了一些。当时,两个摄影师在中间随便抓拍,几乎没有修片,只在颜色上稍微做了一些处理,这组作品实际上有70张。

艺术网:如果说,布景是一个观念的开始,和作为作品的发起人——艺术家对作品的第一道“介入”,你怎么看待布景这个动作本身?

王满:别的不说,起码在《夜》中,布景是一种辅助的效果。《夜》里,有有单人、双人、三人的,不同的布景和道具,是为了体现艺术家想要说的话。至于到底要不要布景,还是得看不同的作品。我觉得,布景与否,是选择的,是艺术家可以去掌控的。

艺术网:作品的构图和人物之间的关系,还留着古典绘画的影子。

王满:对,有影子,这也是和附中时期那种长时间训练有关。大学时,我的专业脱离架上了,但是附中的印记,是会永远伴随你的,我觉得它非常有用。

艺术网:说到附中,谈谈你的求学经历?

王满:我小时候就特别憧憬国美附中,我们都知道,它其实还是偏苏式的教学,但他训练的是一种非常扎实的基本功,这种基本功在你后面的摄影中,或者是在后期的调色中,那都是真的非常有用的。比如,谈黑白灰关系的时候,永远离不开素描的概念。所以,我们会更精准地知道,后期你想做成什么颜色,怎么样地配搭这种层次。这个就是以前所打下的基础。我不是技术控,作品都以美学优先。

后来上了国美,2009年本科入学,2013年毕业,专业是公共艺术。这个专业在国内是逐步明确和清晰的。所以当时涉及的课程非常庞杂,有雕塑课、行为课、影像课、装置课,还有建筑和景观造型课。学得杂有它的好处,什么菜都吃,就看你的选择。所以,我并不想成为单一的摄影艺术家或者影像艺术家,而是想成为视觉艺术家。

艺术网:当时,对公共艺术专业了解吗?庞杂的课程是否让你有所矛盾?毕竟是附中出身。

王满:坦白讲,第一志愿是上油画系,这是几乎所有附中学生,都想去地方。当年竞争很激烈,所以势必头破血流。不过,现在也挺感激油画系把我“刷”掉的,虽然当时是痛哭一场。有时,我也有“既来之,则安之”的想法,想着先学着,总没错。逐渐,也遇到了比较好的老师,让你慢慢地找到了自己的路。后来,我就开始摄影和摄像。起初是因为便宜、便捷,拿起来就可以拍了,这就是最真实的想法。后来慢慢觉得,其实这些都是工具,工具越多,更好表达的可能性就越大。

etmIM8OHd5lpTSdoSE6UTIbZkrhr6ynbg9aLONVN.jpg

gjTfju0w6UPXChk8twH1MEmHqOcfQZAPP6zgrz04.jpg

《洪荒》 双频影像 彩色/有声/7’57”2016

影像,把时间留住。

艺术网:有人说,影像是记录、消磨、抵抗时间的一种媒介或手段,你怎么看它的核心价值?

王满:我觉得这些讲得有道理,但我对于影像的理解,可能更接近于它是一种把时间和空间停留住的方式。那些记忆片段也好,一些想法也好,它留在了那一刻。所以影像的核心恰恰是时间本身,是区别于摄影的一种“运动的状态”。我觉得做影像不要有包袱,只要充分地展现自我,展现自我对整个社会和时间的看法就行。

艺术网:触动你拍摄的出发点是什么?

王满:对生活的细致敏感的观察。比如作品《洪荒》,双屏影像里分别是斗鱼和百合。区别于我对肢体的探索,《洪荒》是我另一条线索的代表作。鱼和花是我提供的意象,是我看待世界的一种形而上的方式。泰国斗鱼和百合,都是我逛花鸟市场时看到的。有趣的是,斗鱼只能独处,不能共处,哪怕是公母成对,也只在发情期出现几日的温存,之后还是要争斗。这种终极的矛盾,完全可以反射到人和社会上。的确,国内目前处于一个和平年代,但反观历史,总会大起大落,分分合合现在的世界也存在着长期的局部战争。因此,人的欲望,和这种永恒的斗争性,其实一直存在。选取百合花,一方面在视觉上有所考虑,另一方面也想表达,世间这种美好的东西,它是很容易被摧毁的。希望能表达一种压缩感和窒息感。

艺术网:观念固然重要,它撑起了作品的核心。但出发点,还是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思考。

王满:是,起码我的工作方法论是这样子的。我的拍摄习惯,就是拿起手机,随时拍下触动我的部分,拍到有情绪的状态。它可能是静态的,可能是动态的,但肯定是我感兴趣的情绪。我觉得积累很重要,因为,每天出现在你面前的人、事、物都会不同,遭遇的场景或情绪也都不同,这些相似或迥异的感觉瞬间需要时间去记录和体会。这种积累需要几个月,甚至是几年。把这些触动过自己的瞬间用某种方式组合在一起,会很有意思。

艺术网:手机里最近拍了什么?

王满:最近还是为了米奇主题的摄影作准备。我会设计一些状态——人的身体与米奇的一些好玩的状态。所以先用手机模拟一下,觉得有意思再做成作品。

艺术网:相当于记录你创作时的思维变化。

王满:可以这么说。

3zA1A4zOzwHAK9gto2hgHjMpEMmRqycaedh5N1cw.jpg

《礼物》 展览现场

YDZ8TM66gBsPc8Em3I2wdDbYNfBS7yHoa6YqBIXK.jpg

《礼物》 摄影(系列4-1),尺寸可变,2016

艺术网:影像这块还想聊一下《礼物》。主题很宏大(生命),切入点却很微观(剖腹产的刀疤)。

王满:看得懂《礼物》的人,瞬间就明白了。但对此不太敏感的人,可能会存在一些理解的偏差。为了做这个作品,我访问了四位母亲,她们都是无悔的,喜悦的,所以我挑选了这条带有特殊意义的伤疤,并配合奶油裱花,来讨论生命本身。

艺术网:主题本身挺私密的,怎么打动对方让你拍摄?

王满:其中一位妈妈,是我的亲姐姐。记得是夏天,我在姐家,无意间看到了姐身上这条伤疤。我开始并不知道它是什么,只觉得怎么会那么长。得知是剖腹产生孩子留下的时候,我很震撼——在一位女性身上,可以留下那么深刻、又粗暴的痕迹。那么,经历过的女性,估计都有一种特殊的记忆和经历。于是,我开始了这个系列。我希望,表现出一种圣洁的感觉。因为,那是很神圣的地方。选花时,我把花语给到对方,她们告诉我,心目中的孩子是怎样的,而那条疤就像花藤蔓和枝干,它给予了这朵花盛开的能量和营养。

要做什么样的艺术家?还在寻找。

艺术网:虽然不知道你能不能接受我用“美”还形容这组作品,毕竟“美”可能不是你、或者很多当代艺术家想传达的核心。不过,这组作品还是很美很圣洁。那有没有想过,并不是所有母亲,都期待着孩子的到来;不是所有母亲,都给孩子注入正面的、温暖的爱。那么,作品是否会有一丝“危险”?

王满:的确,如果接触到的母亲越多,会得到不一样的反馈。我的设想,是希望这条伤疤像一个藤蔓,慢慢地像一棵树一样壮大。每一棵树,都有朝阴和朝阳,也一些地方有虫害甚者存在被锯掉的部分。这都是我们需要去直面的问题。所以,作品应该尊重每一位母亲真实的想法,无论是正面、或负面,用自己觉得合适的艺术的形式把它展现出来就够了。这件作品创作手法上来说比较微观而细腻,我也做过很直接、甚至有“危险性”的作品,比如《Close to it》。但同样也做过一些比较温和的作品,温和不代表没有力量。

在中国这片土壤上成长起来的艺术家,特别是当代的,有些人是以一种打鸡血的状态完成作品,那也会存在一部分艺术家用比较温和的状态去做。我不在于自己一定要用柔的、或者刚的去实现作品,但一定找适合自己的。

艺术网:相比上一代艺术家,这一代的信息更多。您怎么找到自己的坐标?有没有进一步打开市场的打算?

王满:一代有一代的问题,一代有一代的难处,一代有一代的优势。机会现在肯定是多了,那我们要做的是,如何清醒地选择机会,这个很重要。另外,你得心里清楚,自己要做哪一类艺术家。第一种,引领时代的、先锋的,对人们是影响巨大的大艺术家;第二种,卖得好的艺术家,要像一个工厂一样不断地生产;第三种,不管机会有多有少,只要热爱,就继续做下去的艺术家。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那如果你问我,想做哪种,那我会回答,还在待定,心中真实想法就是待定。

这两年,我觉得自己是思考多过于动手。从之前的个展到现在,我没有给自己太大的压力。我觉得没什么比作品更重要。我不太开幕式跑展览,也很少social(社交),但我知道它是重要的,起码在国内这个大环境下是重要的,但我还是想做自己,找到自己的创作频率。

艺术网:最近最想解决的方面是?

王满:坚持做艺术是肯定的,但如何平衡生活,以及做艺术的这颗灼热的心,怎样把生活过得更好,是我在考虑的。另外,是否想打开市场的局面?其实答案也是肯定的。如果没有野心和动力趋势,就不会那么坚定地一直做下去。对于作品,我还是有自信的,哪怕现阶段机会不多,都不会影响我持续创作的心。我相信未来会有更好的局面。

艺术网:好的,谢谢。


关键字: 内容标签:,,自己的,我觉得,艺术自己的 我觉得 艺术
下一篇:丰子恺“漫画人间”:总有瞬间让人泪目_护生画集-丰子恺-漫画-中国美术馆--诞辰-美术馆-漫画||上一篇:当代书法家齐剑南去世__享年60岁_书法--布面-避暑山庄-书论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