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陕历博专家考古工地现场讲座_ 杨利平讲述《杨官寨遗址与中华文明》_《杨官寨遗址与中华文明》-杨利平--纹饰-史前-半坡

编辑:刘爽 来源:雅昌网
 
讲座现场  ()8月21日早,陕西历史博物馆部分专家学者前往西安市高陵区杨官寨考古发掘工地进行业务考

讲座现场

  ()8月21日早,陕西历史博物馆部分专家学者前往西安市高陵区杨官寨考古发掘工地进行业务考察与交流。陕西考古院杨官寨考古发掘队队长杨利平等接待并进行了详细讲解。依照事前各位专家的学术兴趣和陕历博即将举办的《彩陶文化》展览需求,杨利平进行了精心准备,在现场为大家做了精彩的学术讲座。

  该遗址位于距泾河北岸约1公里的台地上。

  是两河交汇之地——容易造成闪电从而形成丰富的氮元素,土壤肥沃;处于从北面山间河流走向泾河渭河的扇形冲积区的前缘,容易聚含各种土壤元素。这是古人选址的两个主要考量。

  从考古学文化分期看属于庙底沟文化或半坡文化第四期。

  庙底沟文化主要分布在豫陕晋黄河中游地区。庙底沟文化类型虽然存在的时间并不很长,但对周边地区文化的影响却非常大,尤其是它富有特点的彩陶的传播,更是掀起了中国史前非常壮阔的一次艺术大潮。庙底沟文化彩陶向四方播散,对文化差异明显的南方两湖地区影响也非常强烈。这种影响一直越过长江,最远到达洞庭湖以南地区。庙底沟遗址位于河南陕州古城南,距市区4公里,是一处原始氏族公社的村落遗址,总面积约24万平方米,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庙底沟文化遗址陶器以深腹曲壁的碗、盆为主,还有灶、釜,甑、罐、瓮、钵及小口尖底瓶等,不见圜底钵。彩陶数量较多,颜色黑多红少,全为外彩而无内彩,纹饰主要有花瓣纹、钩叶纹、涡纹、三角涡纹、条纹、网纹和圆点纹等,亦有动物纹饰。这些纹饰交互组成,并不均匀周整,也无一定规律。磨制石器以石铲较多,骨器出土较少,种类也显得简单。

  过去一直认为庙底沟文化属于仰韶文化向龙山文化的过渡期。

  过去定名为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现在北大、西大的考古专业还这样定名。而张忠培先生等从庙底沟类型与半坡等其他仰韶文化的明显差异看,认为应该直接称为庙底沟文化,半坡文化。其他高校多采用庙底沟文化来定名。就器物而言,最大差别在尖底瓶上,半坡文化流行杯型口尖底瓶,而庙底沟文化却流行重唇口尖底瓶。半坡文化彩陶纹饰是以鱼纹为主流的动物纹。而庙底沟文化纹饰则以几何纹为特点,流行弧线三角纹,还出现了花瓣纹。

杨官寨考古发掘工地现场

讲座现场

  从以下方面,使人们应重新认识庙底沟文化的意义:

  一、如果说河南灵宝的庙底沟发掘为人们认识庙底沟文化打开了一道门,使人们看到了比之半坡文化更进步的客观存在,那么杨官寨遗址即将为我们揭开庙底沟文化的全部面目。杨官寨遗址总共100多万平方米。不仅是陕西关中最大的史前遗址,在全国也很少见。严文明教授给予高度评价。

  二,目前发掘了25000多平米,出土文物7000多件、发现遗址1400余处。在一处墓地,我们看到在几百年间,所有的墓葬没有一处存在打破关系,方向完全一致。这不仅反映的是墓地管理的高度规范化和严密管理。作为当时社会管理的一部分,已经令人称绝!

  通过全基因组的科学分析,这块墓地中,男性基因主要四大种类,以两种为主体。而女性基因却有十余种,男性遗传稳定,女性之间只有一例有遗传关系,说明男权已经确立成为社会财富、土地、身份的象征,而女性则多其他部落嫁入,本聚落的女性外嫁,已经进入族外婚的文明阶段。

  三,人工种植水稻。水稻与旱地作物最大不同是,依照水稻特点以时序安排的严格的计划性,对水资源的有效控制能力应达到一定水平,完全摆脱旱地作物的靠天吃饭。这是思维方式的进步。在临时文物库房,我们看到了可存放50升谷物的特殊的收敛式陶瓮(陶缸),可以防止止老鼠偷咬。

  四,居住条件的创造性改善。庙底沟文化时期的房址大多是地面式,建筑技术也有质的飞越,通过房屋中心的主体框架起支撑作用来控制房址的面积,因此这个时期的白水下河遗址,灵宝西坡遗址等出现了360多平方米的大房子,与半坡时代的半地下穴居式相比,是明显的进步。而且杨官寨遗址仰韶晚期还出现了窑洞式居住房屋,目前来看,关中是窑洞文化的发明者。

  五,中心广场与大型建筑。通过近些年的考古调查勘探,在杨官寨遗址环壕中心发现约1万平米的广场。广场中央还建造面积360多平米的“水池”。

  六,杨官寨的绝对时限在距今5600年到4800年间。庙底沟文化(秦晋豫黄河金三角地带)是目前影响力和辐射范围最广的史前:西到青海东部,北到大青山一线,难过长江,东至大海。从其文化影响范围看,与《史记》记载的黄帝时期是基本吻合。一大批学者认为:庙底沟文化已经出现了史前文化的整合现象,是文化意义上最早的中国,初步具有了最早的国家形态的基本要素。另在一件陶钵的外腹我们发现了一只的动物,既像鼠,又像蜥蜴,又有鸟喙。而这又与后来的龙又基本吻合。是我们探索“龙的传人”的重要考古材料。

  杨利平讲述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将大家带到久远而又具体生动的史前场景。一圈下来他大汉淋漓。大家用热烈掌声表达感谢与敬意。

  (文图提供:梁子、翟战胜、司雅霖)


关键字: 内容标签:陕西历史博物馆,《杨官寨遗址与中华文明》,杨利平,,纹饰,史前,半坡陕西历史博物馆 《杨官寨遗址与中华文明》 杨利平 纹饰 史前 半坡
下一篇:西安半坡博物馆产学研基地落成暨西安市埙乐学会半坡基地挂牌仪式举行_西安半坡博物馆--博物馆-产学研-美育||上一篇:杨福音:绘画七十载_孤独“欢无极”_杨福音-湖南省博物馆--画论-绘画-艺术网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