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商业》(13) 布面油彩 180×140cm 2016年
20世纪60年代,我出生在武汉这座中国最炎热、最市民化的大城市里。这座城市地处中国的中部地区,这里人们的生活水平及住房条件是全国大城市中最差的。武汉还是中国“三大火炉”之最的城市,夏天的最高气温常常超过40度。
《人与商业》(1) 布面油彩 180×140cm 2006年
80年代我开始在这座城市里学习绘画。那时周围人们生活平静,人与人之间友好和睦相处,生活质量不高,社会商业竞争并不激烈,大街上也没有商业广告和乱七八糟的文字。90年代中国由计划经济进入到市场经济,商业竞争也随之遍布城市的大街小巷。那时刚毕业的我开始接触社会,并艰难地从事艺术创作,开始体验和感受周围的生活。
《人与商业》(2) 布面油彩 180×144cm 2006年
汉口,武汉三镇中商业最集中,最繁华,最市民化的一镇,车水马龙,人蚁永远熙熙攘攘。大商场小店铺拥挤着,贪婪地吞吐着人流。楼顶街边和门面上的商品广告铺天盖地,疯狂地刺激着人们恶性膨胀的占有欲。到处是文字,醒目的文字,夸张的文字,华丽的文字,虚伪的文字,浮躁的文字,商业化的文字。文字素描着这个城市:开张,股票,彩票,广告,招聘,品牌……行色匆匆的人流中打工族思考着增加工资,跳槽,做着飞黄腾达的梦;下岗族关心着股票,彩票,医保;生意人更多地周旋于商场与情场之间;大学生们恋爱,同居,憧憬着美好的明天;而新新人类们则不停地变化着自己头发的颜色,用最直接的方式宣泄自己情绪。
《人与商业》(3) 布面油彩 180×140cm 2007年
市民通过报纸和街头广告了解各类信息,这些商业文字和信息左右着他们的行为方式。人们谈论的话题焦点就是如何有钱有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变成了一种直接和间接的商业关系。人们不懈地努力着,相互影响着,看到他们匆忙的脚步、看到他们痛苦、焦虑和无奈的神情,使我深刻感受到商业对人们的影响。商业让人性扭曲,人们变得麻木和精神空虚,也变得残酷和冷漠。这就是武汉,这就是商业的汉口,这就是我用相机记录下的真实的武汉市民。
《人与商业》 (4) 布面油彩 180×150cm 2007年
汉口这个商业码头的历史长达3500年。从中国第一个商业时代的商代盘龙城发迹,经战国的夏口演化成为唐代的江夏,在明代同朱仙镇、景德镇、佛山镇并称为中国四大镇,清末签定北京条约时又同南京等城市被划入十大通商口岸,民国时号称中国的芝加哥。20世纪50年代以后抑制商业,汉口急剧衰落,在全国各大城市中环境最糟,住房最差,工资最低,高考分数线最高,以至本地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披露的市民生活常常惨不忍睹。汉口市民在窘迫的境地中仍然在不懈的追求着,充满着焦虑、无奈和茫然。市民的追求五花八门,归根到底四个字;有钱有势。它映证着人穷志短这个浅显的古训。在我的画面中,那些穿着从旧货市场买来的时装和带着金色的塑料首饰的市民,显示着他们的追求境界。
《人与商业》 (5) 布面油彩 180×140cm 2007年
作为一个文化人在汉口闹市区长期呆下去,将会变成废人、庸人、暴发户、批判者或尼采的信徒而决不会一成不变。我直接将现实中的那些熟悉的街景,擦身而过的人群用摄影定格下来,搬上作品画面,那些报章和广告的文字,纠缠粘连在每个人身上,那就是社会,那就是现实,给我们无尽的欲望,给我们残酷的冷漠,给我们麻木的讪笑,给我们深深的市侩的烙印。在这个商品意识极浓厚的时代,我意图通过那些独立的个体找出他们之间的共性,给都市的灵魂以素描,那是生活的负重,欲望的追求,灵魂的散落,精神的空虚和消费的增长。我将自己置身于武汉的街头,置身于人流中,并未把自己凌驾与高置,并未如审判者那般喋喋不休地给予冷酷的反讽和批判,我的目光是平视的,有一丝怜悯,有一丝关怀,有一丝悲哀与无奈。
《人与商业》(6) 布面油彩 180×150cm 2007年
1992年,我开始创作题为《被报纸覆盖的人》系列布面油画作品。那时,开始把我关注的这些市民形象用相机拍摄下来,然后将这些照片重新打散拼合,将特别典型的人物组合在一起构成画面,用商业广告文字和报刊杂志上的各种文字,及洋文字,覆盖在这些人物的身上。早期的油画作品上的文字采用的是报纸拼贴或丝网印刷的手法,近期创作的油画作品是直接将文字画在人物身上。人们被大量的文字包裹,被大量的信息包裹,被大量的观念包裹,被大量的欲望包裹,因此而浮躁,因此而匆忙,因此而负赘,因此而被控制被改变,因此而迷失方向。
《文字覆盖》 布面油彩 200×124cm 2005年
我的绘画大量应用黄色背景,我认为黄色背景极具商业性质,它是一种表征,一种隐喻,十分适合武汉火炉城躁动不安的情绪。这种黄调子,从1992年开始画架上波普油画起一直沿袭至今。我的老家在南京后从南京迁徙至武汉,从一个火炉进入到另一个火炉。黄色象征气候的炎热,象征火,象征商业的勃发。如火如荼的商业氛围是我生活中一个既实在又虚幻的组成部分,同我的艺术生涯并列为人生的两个旋律,我在市民成堆的商业化环境中长大,却始终同环境保持着不即不离的关系,也就是在场而又对立的关系。我同我的亲友和邻居们没有共同语言,而他们也看不起我这个不入时尚的画家。
《人与商业》 (7) 布面油彩 200×180cm 2008年
不记得是在哪儿听了这么一个故事:一个商队在匆忙赶路,但土著的搬运夫每翻过一座山趟过一条河就要停下来等待片刻,并不是因为体乏。焦急的商人询问原由,土著答:我们赶路太快了,把灵魂丢失了,所以要等一等,让灵魂回来,否则我们的肉身会衰竭。我就是那个提议休息一下的人,我用作品发出信号,让人们放缓追逐的脚步,抽空自我审视一下,自我思索一下,把灵魂找回来,别在这个疯狂的时代,商业的社会,欲望的城市,把自我迷失掉了。
《人与商业》 (8) 布面油彩 180×140cm 2009年
《人与商业》 (9) 布面油彩 180×130cm 2013年
《人与商业》 (10) 布面油彩 180×150cm 2013年
《人与商业》 (11) 布面油彩 180×140cm 2016年
《人与商业》(12) 布面油彩 180×140cm 2016年
《山水》 (1) 布面油彩 180×140cm 2016年
《山水》 (2) 布面油彩 180×140cm 2016年
《山水》 (3) 布面油彩 180×150cm 2016年
《山水》 (4) 布面油彩 180×150cm 2016年
《山水》 (5) 布面油彩 180×140cm 2015年
黄汉成,1965年出生,江苏江宁人。1991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现为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个展:
2015年,《都市肖像》个人油画作品展(武汉艺元空间)
2010年,《现实与超越》(北京798艺术区)
2008年,中国方式——黄汉成油画作品展(香港李安姿当代空间)
2008年,黄汉成油画作品展(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
2006年,《身份迷失》(印尼雅加达华艺莎画廊)
联展:
2017年,《那年月》(湖北美术馆)
2017年,《美在生活·全国写生展》(中国美术馆)
2016年,《异彩同辉——中国东盟重点美术院校绘画艺术联展》(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
2016年,《“孔子”艺术展》(德国纽伦堡)
2015年,《湖北美术学院教师作品展》(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 )
2014年,《中法艺术家联展》(武汉益和美术空间)
2014年,《中流击水》 艺元空间收藏展(武汉艺元空间)
2013年,《湖北美术学院教师作品展》(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
2011年,《回顾与展望》湖北油画艺术展(湖北美术馆)
2010年,香港国际艺术展(香港会议及展览中心)
2008年,ART ASIA博览会(美国迈阿密)
2008年,HKIAAF博览会(香港国际会展中心)
2008年,《都市症侯群》(上海多伦美术馆)
2008年,《镜像与过滤》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韩国大邱MJ画廊)
2007年,《伟大的批评:中国当代油画》(爱伦艺术博物馆 美国·奥布阑)
2007年,《藏不住的魅力》(新加坡复兴艺术馆)
2007年,《当代新地标》(上海800号美术馆)
2007年,《上海春季艺术沙龙》(上海世贸商城)
2006年,《变异的图象》中国当代油画邀请展(上海美术馆)
2006年,《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北京国际贸易中心)
2005年,《新加坡当代艺术博览会》(新加坡)
2005年,《夏季展》(北京季节画廊)
2005年,《第二届成都双年展》(成都·世纪商城)
2004年,《美术文献提名展》(武汉·湖北美术学院美)
2003年,《第三届中国油画展》(北京·中国美术馆)
1999年,《代表人民》[Tyne and Weir博物馆 (英国伯明翰)、Midlands艺术中心 (英国纽卡斯尔)、Science and Industry博物馆 (英国曼彻斯特) ]
1997年,《走向新世纪——中国青年油画展》(北京·中国美术馆)
1996年,《首届中国油画学会展》(北京·中国美术馆)
1993年,《’93中国油画年展》(北京·中国美术馆、香港·中国油画廊)
1992年,《九十年代中国美术(油画)双年展》(广州·国际展览中心)
公众收藏:
奥布阑艺术博物馆(美国俄亥俄州)
AW Asia基金会(美国纽约)
湖北美术馆(湖北武汉)
南京青和美术馆(江苏南京)
关键字: 内容标签:美术馆,中国,油画,美术馆 中国 油画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