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薰琹先生给我上研究生第一堂课的第一句话,他说艺术是长的,生命是短的,我们用无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艺术,永远是难以到达彼岸的。”
这是艺术家刘巨德在艺术中永远铭记的老师的教导。每每提及自己的恩师,刘巨德总是几度哽咽。关于老庄哲学以及东西方绘画比较研究,是刘巨德数十年来的研究课题,刘巨德说他的一生都在做庞先生为他留下的作业。
笔者认为,庞先生给他留下的作业研究,带给刘巨德的是广阔的艺术视野和格局。
这让刘巨德的视野并没有拘于某一局限,他认为中国人“用看不见的画看得见的”,西方人“用看得见的画看不见的”。东西方艺术在表达上无论是多么不一样,东西方艺术关于生命的思考在最高处汇合。关于艺术,刘巨德说他想回去,会到童年的故乡,会到文化的故乡,甚至想回到宇宙的故乡,那都是生命里能量的最原点。
艺术的最终根本是对生命的慈祥仁爱,所谓“艺道归人”,用慈祥的目光面对所有的生命,这是刘巨德多年在艺术中的感悟。而这正是山东孔孟故乡孔子的仁爱。
山东美术馆馆长张望认为,刘巨德的作品都是"画道不画形",形千变万化,无定相,而隐含其背后的道,却是永恒不变的。体验到了道,则抓住了艺术的核心。刘巨德先生提出的"常"与"变","回到源头"对山东美术界颇具启迪意义。
“浑沌的光亮-刘巨德艺术展”和“寻归自然-钟蜀珩绘画作品展”发布会现场
所以这一次,刘巨德带着他的艺术来到了孔孟之乡。2018年9月1日,“浑沌的光亮-刘巨德艺术展”和“寻归自然-钟蜀珩绘画作品展”巡展在山东美术馆开幕。
刘巨德
展览展出了钟蜀珩教授油画、水墨、水彩等作品近50件,展出了刘巨德的国画、油画、雕塑、装置、陶艺等作品150余件,值得一提的是,刘巨德在2017年中国美术馆的首次大展之后,继续对艺术保持探索精神,并创作了装置雕塑作品《响沙》《求雨》与专门参观孔庙之后创作的彩墨作品《孔林》。
在山东美术馆一层展厅,刘巨德用装置、绘画营造了一个他关于生命精神探讨的场域,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他最新的装置雕塑作品。
刘巨德《响沙》 铸铁装置 450x240x180cm
《响沙》是刘巨德2018年的新作,4件形象粗旷的铁马,马头线条概括又形象,铁锈斑驳,就如四匹马从沙丘中涌出来,各自奔跑。这是刘巨德孩童时关于生命的记忆,也是梦的反刍。刘巨德的故乡是蒙古高原,在厚厚的厚土之上,刘巨德渡过了她的童年和少年,如今他的很多回忆都来自于这种记忆。刘巨德用手捏了原大的泥稿,以铁铸成。新作《求雨》同样是以铁锈皲裂的铸铁马头的形象,掩埋于沙土之中,是刘巨德家乡内蒙求雨的仪式有关。
刘巨德《求雨》 铸铁雕塑 141x68x19cm
这与他2017年在中国美术馆的装置陶瓷雕塑《流沙湾》是一脉相承的关系。《流沙湾》是用陶器、青铜、玻璃塑造了草原上我们经常能看到的动物的遗骸,有牛头、马头,在沙地里,动物倒毙了,腐烂了,它们的肉被鹰、狼叼走,剩下白森森的骨骼,被沙子所掩埋,千百年后变成化石,而不知哪一年,当春风来临,揭起一层沙,有的遗骸就露出来了,风吹过,野兽经过,留下它的足迹。刘巨德把他小时候经常看到的这个情境变成了一件装置作品,让我们在这件作品跟前发思古之幽情,看到宇宙中的四季轮回,看到生命的生生灭灭,看到无常中的永恒。
《生命之光》展览现场
《光的儿女》展览现场
两件25米长的《光的儿女》与《生命之光》,是刘巨德关于生命、光、和平的探寻。他2015年以来开始画这样的题材,讲述人类发展的历史和浩瀚的生命,人、鸽子、马、男男女女,百合花、橄榄枝,这些都成为他这类绘画中的题材,笔触简约粗犷,满满的构图中墨色时而浓重,时而留白,向着光明的前行其实描述的是人类的发展史、艺术史、文学史等永恒的主题。
小型雕塑《上学了》
雕塑是刘巨德这一年中刘巨德特别关注的作品,他还创作了系列小型雕塑,尤其是头像雕塑通过意象性表达来完成,并不完全写实,而是通过描绘形象的轮廓,突出对象特征来完成。
刘巨德绘画作品
此次展览同样也展出了刘巨德的胡杨林故乡、草地、沙丘等系列绘画,以《追日草》为代表的诸多草地的绘画成为刘巨德具有标志性的绘画题材,一片片浑茫的野草,俗称老牛疙瘩草,茂密、蓬勃,没边没界地生长,充满无尽的活力,他画的草都充满了自由疯长的茂密的叶子,星星点点的花、无数黑色的果,乱中有序,一望无际,画出了一种感觉,一种乡情,一种儿时出入草丛灌老鼠、掏鸟蛋的温馨记忆。薛永年称刘巨德画的草画出了一种理解:不怕风寒、不怕火烧、永生不灭的野草,它是夸父的遗骸,夸父生命的再生。它只向往追赶太阳,享受太阳的光芒,享受美的光芒。
刘巨德近期创作的小幅绘画
90年代时期,是刘巨德绘画以写实为主的阶段,那一时期的绘画都在抒写浓郁的乡情实现乡土寻根,乡土静物最有代表性。这类作品取材于田地里的土豆、成熟的土桃、饱满的向日葵、红薯、玉米,多与刘巨德儿时的乡野生活密切相关。最近,刘巨德又画了一批关于这些题材的小画。
寻归自然-钟蜀珩绘画作品展展出的钟蜀珩关于花卉的描绘
“寻归自然-钟蜀珩绘画作品展”展出了钟蜀珩油画、水墨、水彩等作品近50件,作为吴冠中先生唯一的研究生,钟蜀珩多年来集中在绘画本体及用色上进行探究,反映了她在艺术上寻归自然、尽精微、抒广大的诗性之美。
张望谈到钟蜀珩先生与刘巨德先生两位艺术伉俪时说,刘先生对中西艺术比较研究颇有心得,他认为中国画是"以看不见的画看得见的",而西方绘画是"以看得见的画看不见的"。他的绘画图式语言正是打通中西的结果。钟先生则"寻归自然",在自然中寻找和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在生活中化掉中与西的对立,剩下的只是真与善的人性光芒。
关键字: 内容标签:刘巨德,山东美术馆,水墨,雕塑,,生命,自然,作品刘巨德 山东美术馆 水墨 雕塑 生命 自然 作品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