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始终敏锐的汉雅轩:游弋于传统与当代之间_汉雅轩-传统文化-中国当代艺术--传统-水墨-画廊

编辑:梁侨 来源:雅昌网
 
  如今的香港中环,画廊林立,HQueen’s的建立带动了不少国际画廊的入驻,不出香港本

  如今的香港中环,画廊林立,HQueen’s的建立带动了不少国际画廊的入驻,不出香港本土,艺术爱好者也可以饱览世界各地的艺术精品;但在这繁荣、多元的盛景之下,我们不应忘记香港画廊发展的艰辛历程,尤其是那些白手起家的本土画廊。而如果我们要梳理香港本土画廊,那么张颂仁的“汉雅轩”是一定绕不过去的地方。

汉雅轩创始人张颂仁

汉雅轩创始人张颂仁

  上世纪70年代,在美国威廉姆斯大学攻读数学和哲学的张颂仁学成回港,一反常态没有按部就班地找个职位上班,接受了西方教育的他没有被大多数年轻人的喜好“带跑偏”。“深愧无知于国故”的张颂仁开始浸淫于传统文化的世界,旁听陈湛铨讲课,追随冯康侯读书,略识文字后,又追随苏文擢老师左右,窥见经学之渊涯。

1990年,张颂仁与苏立文(Michael Sullivan)捧着准备焚毁的《星星的最后晚餐》海报原油画

1990年,张颂仁与苏立文(Michael Sullivan)捧着准备焚毁的《星星的最后晚餐》海报原油画

  1976年,在黄仲方先生的倡议下,父母投资的支持下,张颂仁开办了汉雅轩,主营传统书画。“当时开画廊没什么压力,因为没人愿意玩这行,对艺术、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人不多。所以对我而言,没什么阻力,只是有没有勇气去吃这个螃蟹而已,成功失败都是敢不敢迈出去的事。”

  除了开画廊,张颂仁还有一层身份是策展人,他策划的第一个展览是1979、1980年间推出的香港艺术家陈福善。张颂仁说,“清末出生的第一代‘西画’画人,如同辈的林风眠、徐悲鸿等,沒有比陈福善更接近我们这个时代的触觉。”

张颂仁策划的陈善福个展海报

张颂仁策划的陈善福个展海报

  上世纪80年代初的香港,扮演了艺术市场上一个特殊的、重要的角色。大陆刚刚结束“十年动乱”,不少传统书画流入香港,艺术品市场如突然打开闸门的水,一下子热火起来,吴冠中、李可染、朱屺瞻、陆俨少都成了备受瞩目的艺术家,在收藏界掀起了热潮。这个不同于传统书画的新兴的板块,以香港为门户,吸引了一批极具分量的华侨收藏家,之后又蔓延台湾,几乎奠定了一个时代的地位。

1989年汉雅轩举办的陈文希个展现场

1989年汉雅轩举办的陈文希个展现场

  经营传统书画的张颂仁自然经历了这波震撼的热潮,但他并不是一个随波逐流的人,他对现代艺术的思考,对多元化的探索已然萌芽,在传统之外,他也试着做一些关于现代艺术的策展、研究。在70年代的时候,张颂仁对于“新水墨”成为一个风潮并不太以为然,总觉得它跟传统中国文人画的趣味、取向相隔太远。“虽然,过去那个传统的文化世界其实已经被或多或少地打破了,但我心中还是有很多疑团,还不确定如何判断。”

1982年,张颂仁策划的朱铭个展海报

1982年,张颂仁策划的朱铭个展海报

  张颂仁开始关注到杨诘苍、谷文达等国内水墨实验的领军者。“一九八三年,启慧大叔给我提供了一个场地,没有租金压力的我开始专攻现当代艺术,策划了一系列多元的、‘平民’的展览,并为王无邪、周栎园、梁巨廷举办了个展。”张颂仁认为,王无邪、周栎园为代表的新水墨反映了香港的一种心理状态,“你看他们那个时候的画,几乎是没有天空、没有建筑、没有文化符号的,整体风格比较阴郁。”

1982年,张颂仁策划的朱铭个展现场

1982年,张颂仁策划的朱铭个展现场

  如果说阴阳相对的话,那么当时在中国大陆的有一批新水墨画家,在张颂仁看来,就相对阳光。“吴冠中,新一代的李华生,还有南京的一批新文人画,整体都是比较阳光的。特别厉害的是谷文达,只是很可惜我六七年前才看到他80年代以前的作品,那种比较大的文字山水,里面有比较深的隐喻在。”

  而中国当代艺术在香港影响最大的,是1989年1月份在位于中环毕打行的汉雅轩举办的《星星十年》,齐集星星画会的几乎所有成员,第一次把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带到了香港,同时也回顾了第一波的新潮艺术;同年2月,北京的“中国现代艺术展”总结了八十年代的新潮,“对我来说,那两个展览正好描绘了一个时代的轮廓。”

1989年

1989年,星星画会的艺术家在汉雅轩

星星十年:《星星的最后晚餐》海报原油画

星星十年:《星星的最后晚餐》海报原油画

  对于“新水墨”,张颂仁有着敏锐而独到的眼光,但另一方面,他对这一概念,又有着自己的理解。“我有篇文章叫‘把水墨还给历史’,因为现在大家把‘新水墨’这个说法定位为中国书画的另外一个别称,这是完全错误的。我认为,所谓水墨的说法其实是成熟于50~70年代的冷战语言,因为新水墨做的工作是试图把传统书画拉近西方的现代主义。但从上世纪50、60年代到如今,中国的现代主义除了从传统书画出来的‘新水墨’外,还有另外一个更强悍的现代主义——“社会主义新国画”。所以如果要谈新水墨,我觉得就应该跟社会主义新国画一起谈。不过,社会主义新国画这个名字也是很奇怪的,因为社会主义绘画是一个国际主义的产品,所以水墨这个说法本身作为一个笼统的关于新书画的说法是不对的,所以我还是坚持所谓的‘新水墨’应该叫书画,就算叫国画也是不对的,国画是民国开始才有的,中国以前不是‘国’,是朝代。”

1993年在香港举办的《后八九中国新艺术》,香港大会堂低座展览厅现场

1993年在香港举办的《后八九中国新艺术》,香港大会堂低座展览厅现场

  上世纪 90 年代初,张颂仁北上找到内地策展人栗宪庭。那时候栗宪庭正在开始推以王广义为代表的政治波普和以岳敏君、方力钧等为代表的玩世现实主义。1993 年,张颂仁和栗宪庭一起在香港发出了关注中国当代艺术的声音。自 1995 年开始,张颂仁更是带着中国艺术家们进入西方主流艺术展览参展。威尼斯双年展、圣保罗双年展等国际性的展览平台上,来自中国的作品与全世界的艺术家一起参与到全球当代艺术史的发生中。渐渐地,西方的画廊开始主动邀请中国艺术家来参展。

1993年在香港举办的《后八九中国新艺术》,香港大会堂低座展览厅现场。左起:张颂仁、何庆基、栗宪庭

1993年在香港举办的《后八九中国新艺术》,香港大会堂低座展览厅现场。左起:张颂仁、何庆基、栗宪庭

第二十二届巴西圣保罗国际双年展中国展现场

第二十二届巴西圣保罗国际双年展中国展现场

张颂仁和参加圣保罗国际双年展的中国艺术家

张颂仁和参加圣保罗国际双年展的中国艺术家

  2014年,汉雅轩成立三十周年,在位于中环毕打行的画廊展出了汉雅轩自创立以来的八个计划和诸多做过的展览。在前两个计划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张颂仁致力于将中国当代艺术“放到不同的国际位置上”。与张颂仁一同策划三十周年大展的高士明认为:“‘中国当代’中有潜在的三个艺术世界:全球化的艺术世界,‘传统’的艺术世界和社会主义的艺术世界。”策展人高士明说,这三个艺术世界彼此作用、相互叠加,共存于当下的时空。而从时间维度上,新文化三十年,新中国三十年,新时期三十年,二十世纪我们习以为常的这三个三十年叠加在当下的历史境遇当中。这二十世纪历时性的结构中间还夹杂着两岸四地在不同政体和阵营中各自讲述的历史。”

2014年1月18日下午,在香港亚洲协会举办的祝贺汉雅轩三十周年特别<a href=http://www.sinology.cn/mess/w18huod/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活动</a>现场

2014年1月18日下午,在香港亚洲协会举办的祝贺汉雅轩三十周年特别活动现场

  所以,从入行开始即对传统文化充满探索动力的张颂仁,并不因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兴起而就此停步,“传统”的艺术世界一直或多或少出现在他的关注范畴,对传统的反思、对现代性的观察,对未来走向的可能性,永远都处于一种行进的学术研究中。

  “文化断层”是让张颂仁敏感而又充满责任感的命题,由于常常往返于大陆,张颂仁发现很多书画家,其实在很努力去弥补文化上的断层,也有人通过一种接近士大夫的生活方式来重新建构传统的书画体系、书画世界。“尤其在杭州那边,首先杭州本来就跟书画传统渊源比较深,杭州的中国美院,林风眠在的时候就把学院分成两块:一个是西方的当代化,一个是传统。很多重要的传统书画家都是从那里出来的。由传统出发再走向今天,我觉得是完全合理的。我们现在做当代艺术,不也在很努力地学习、营造一个西方世界么?那为什么我们不可以营造自己的历史世界呢?”

“文字的力量”展览现场

“文字的力量”展览现场

  所以,在汉雅轩三十年庆典上,观众看到一个“士冠礼”仪式的视频,这是根据《仪礼》复原的“士冠礼”仪式,古代男子成年时所行的这一仪式,“古法炮制”操作下来需要三个小时,剪辑成三十分钟的长度。这一视频由张颂仁创立的嘉礼堂与“清华大学礼学研究中心”及香港城市大学创意媒体学院合作拍摄。2012年和2013年,嘉礼堂和清华大学礼学研究中心合作,召开了两届“礼学国际学术研讨会”,除了论文集和两期礼学研习班外,一本《小学生礼仪教程》初稿也是成果之一。

  “在汉雅轩接下来的计划中,我首先希望的当然是经济上做得更好,现在中环的租金、人工压力与日俱增,开销实在太大。入驻的国外画廊主要依靠卖二手市场的作品,严格意义上说不算传统画廊。他们不是纯粹地推一位艺术家,而是卖产品,这样才能够维持。我也需要卖一些90年代收藏的作品才能够持平。”

艺术家郑力在汉雅轩举办的“故园”展现场

艺术家郑力在汉雅轩举办的“故园”展现场

  对于陆续入行的新兴画廊,张颂仁坦言现在门槛高、压力大,但做画廊,总是有办法的,“因为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受众,还有新的艺术家,那些新的艺术家价格比较低,比较有实验性;现在的经济结构和上世纪70、80年代不同,那时候的中产阶级、小老板阶层,买一件艺术品是相对容易负担的,但现在,就算对一个高薪阶层的人来说,都要很慎重地规划、安排。”


关键字: 内容标签:张颂仁,汉雅轩,传统文化,中国当代艺术,,传统,水墨,画廊张颂仁 汉雅轩 传统文化 中国当代艺术 传统 水墨 画廊
下一篇:吕敬人:从书籍装帧到“五感”设计的方法论_平面设计-设计-吕敬人--四人-封面-出版||上一篇:王丹:唯不安者得安宁_中国画-王丹--作品-创作-缄默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