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明陶瓷作品《熵裂》
()坐落于普罗旺斯的一座十二世纪天主教罗曼式教堂里,阳光透过法国著名女艺术家-奥瑞丽·内穆尔的彩绘玻璃,打在质地温润、形状却是残片的中国瓷上,呈现出温润透光的红色。
这与中国传统的青花瓷器、抽象的水墨绘画相互映衬:白与红,温润与灼烧,红瓷与青花,空间与绘画,这让中国艺术家白明残破的瓷器呈现出从未有过的视觉冲击力与瓷器的质感。也让东方的历史与当代,中国的传统与当下,东方与西方,全部都凝聚于这一空间里。
白明在展览“明:Lumière”现场
白明青花瓷器作品
2018年6月29日,白明最新个展“明:Lumière”在法国普罗旺斯萨拉贡美术馆正式拉开帷幕,展出他为此次展览特别创作的《熵裂》,以及青花瓷器、水墨绘画等多个系列的作品。
关于此次展览的主题,与白明的名字有关,他的名字中的“明”是法语“光明”(Lumière)的意思。而这场展览正是在这个灿烂、充满魔力与光华的地方,普罗旺斯的观众们共同庆祝 “光明”的圣典。展览展出至10月28日,展期长达四个月,贯穿整个黄金旅游季节。
展览策展人、萨拉贡美术馆馆长伊莎贝拉女士介绍,此次展览中的作品“熵裂”是白明专门为萨拉贡美术馆展览而创作的,一件在烧制过程中碎裂的大器,艺术家发现其破碎之后的残片是如此惊人的美丽,值得独立成篇。
残片见证了这件完美大器的碎裂,如同考古发现的石制工具讲述着新石器时代的史前文明。有的碎片上,青白釉覆盖在其半透明的材质上,保存了其原本(大器)细腻润泽的触感,同时碎裂的形态又赋予了作品原本(大器)所缺乏的生硬的力量感。不完美造就了时间感, 由这些被侵蚀的景观,石头的孔洞与裂隙所表现出来。白明先生保留了作品中那些美丽的缺陷,而作品的材质本身也拒绝按人类的意愿进行充分地折叠,在炉火中激烈地抵抗以至于最终碎裂。时间、抵抗和缺陷,白明将这三种元素用于自己的艺术,呈现的并不是一件完美大器的对立面,恰恰相反,这正是一件完美大器的另一面。艺术家通过无二的手法,将其自身也塑入对作品的创作之中。
展览现场
展览同时也展出了白明的陶瓷大器作品,白明的作品器形优美纯净,或圆润、或修长,但皆是气度恢弘,淋漓尽致。令观者无不为之倾心,一见难忘。
白明青花瓷器作品
伊莎贝拉馆长认为,白明陶瓷容器系列作品皆是纯净优雅的器形,添一分太多、减一分太少的图案比例;赋予圆形器型以完美终点的精巧颈部, 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平衡感与垂直感。其部分作品,器型表面光滑流畅,给图案的创作以充分的施展空间。在瓷器白色的底上,白明悬笔所创造的世界,既光彩夺目,又深邃幽远,同时具有陶瓷所独具的空间感。
此次参展作品“管锥篇”系列和“器—形式与过程”系列,一方面展示了艺术家对材料极限的探索,一方面也是显现出艺术家对制瓷工艺永无止境的追求。但是在某一点上,对于完美的追求会停止,让位于更重要的东西。
这次展出的三幅大尺幅的油画(其中1幅绘于2013年,另外两幅绘于2017年)都并不否认其抒情抽象的风格:通过灰色的单彩,通过画布上堆叠宛如雕刻般的厚重效果。
本次展览缘起于2015年,Isabelle Laban-Dal Canto(伊莎贝拉)女士履新萨拉贡美术馆,担任馆长和策展人。伊莎贝拉文学博士担任萨拉贡美术馆馆长之前,她曾在普罗旺斯大学教授法国文学,并为艾维农Lambert博物馆提供当代艺术展览的学术支持。此后,她曾先后在法国蒙彼利埃Fabre博物馆、圣泰田当代艺术博物馆和西班牙巴塞罗那当代艺术博物馆(MACBA)担任策展人。
2015年,伊莎贝拉女士担任萨拉贡美术馆馆长之后,策划于2018年在萨拉贡美术馆特举办从公元十六世纪至今的本地陶瓷作品展。为了全面展示陶瓷艺术的魅力,伊莎贝拉馆长希望邀请一位国际知名的陶艺家,与本地陶艺作品展同期举办个展。担任白明巴黎塞努奇个展的媒体负责人的Sylvie女士向伊莎贝拉馆长推荐了艺术家白明。经过对艺术家资料的深入及全方位了解和研究,2016年伊莎贝拉馆长与白明工作室正式联系,筹备至今,终于开展。
此次展览由萨拉贡美术馆和阿尔卑斯-上普罗旺斯省议会主办,法国文化部、阿尔卑斯-普罗旺斯-蓝色海岸大区科学文化处、“光与社会”委员会、Prévenance协会和Françoise LIVINEC艺术中心协办,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支持。
关键字: 内容标签:当代陶艺,萨拉贡美术馆,普罗旺斯,白明当代陶艺 萨拉贡美术馆 普罗旺斯 白明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