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刘文涛:每一条线都是时间的痕迹_未知的空间令我着迷_布面铅笔-藝術門-香港--无题-画廊-展出

编辑:梁侨 来源:雅昌网
 
  近日,中国艺术家刘文涛个展在香港藝術門画廊位于H Queen's的新空间精彩呈现。此次亦是刘文涛在香港的首次个展,展出一系列近年创作的布面铅笔作品。

  近日,中国艺术家刘文涛个展在香港藝術門画廊位于H Queen's的新空间精彩呈现。此次亦是刘文涛在香港的首次个展,展出一系列近年创作的布面铅笔作品。

藝術門画廊举办的刘文涛个展现场

藝術門画廊举办的刘文涛个展现场

  乍一听——铅笔!不少观者可能会心生疑窦,用如此简单的绘画工具可以绘制出体量巨大的系列作品、支撑一个规模不小的个展吗?而用单一的铅笔绘制,又是否能够创造出震撼人心的作品来?

藝術門画廊举办的刘文涛个展现场

藝術門画廊举办的刘文涛个展现场

  这些不能免俗的疑问,在观众甫一踏进画廊的时候,似乎已经烟消云散。画面上,由直尺和不同硬度铅笔描画的细密直线错综复杂,层层叠加,二维到三维的拓展仿佛在探索一个虚无的空间。单从视觉上说,这些作品只会让人怀疑是否只是依靠铅笔完成?因为它的精密度、它的繁复度远远超过一般人对于铅笔这一工具的有限定义。

刘文涛布面铅笔作品细部

刘文涛布面铅笔作品细部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刘文涛又完全是凭借铅笔这一工具实现了震撼人心的视觉效果。漫步于藝術門画廊,大部分观众都是屏息凝视,静若处子,好像隔绝了喧嚣的外界,只想一再地沉浸在这一看似简单的黑白世界中。

藝術門画廊举办的刘文涛个展现场

藝術門画廊举办的刘文涛个展现场

  刘文涛本人,就像这些作品一样,简单而安静,翻看他的履历,生于1973年的他是山东省青岛市人,1993年入读于中国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并且主修凹版印刷。“版画学习和工作的经验让我终生受益,无论是制版和印刷的程序性,亦或版画语言的拓展都对我的创作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刘文涛如是定位自己的版画学习经历。

艺术家刘文涛

艺术家刘文涛

  2000年和2004年,刘文涛受聘于西班牙米罗基金会和美国麻省州立大学。从2006年开始,他执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没有什么波澜壮阔的履历,好像也并不期待述说多少引人入胜的故事。在热闹多变的艺术圈中,刘文涛更像一位修行的隐士,鲜少见到他的身影,也鲜少读到关于他的文章。

刘文涛,Untitled 无题,2017,Pencil on canvas 布面铅笔,dia. 150 cm

刘文涛,Untitled 无题,2017,Pencil on canvas 布面铅笔,dia. 150 cm

  “我有过五年在美国单纯的生活经验,2005年回国后看到国内的生活反差如此之大,身边的一切都显得浮躁,这种巨大的差异更加促使我选择一种简单的生活方式,而我的作品也在努力呈现一种安宁的效果,我也希望观众在我的作品前能享受片刻的安宁。”

刘文涛,Untitled 无题,2017,Pencil on canvas 布面铅笔,dia. 150 cm

刘文涛,Untitled 无题,2017,Pencil on canvas 布面铅笔,dia. 150 cm

  内向安静的人,往往超出一般的坚定。铅笔,作为基本的绘画工具,被刘文涛沿用至今超过十载。在如今这个快速发展、不断创造又遭遗弃的时代,超过十年的“痴情”并不多见。“我认为,越是在多元、开放的时代,越需要各行业从事研究的人不被外界干扰,安静下来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当艺术家清楚自己要表达什么的时候,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准确地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和工具,铅笔是最朴素的绘画工具,每个人都有用铅笔图画的经验,泛着金属光泽的铅笔图画的痕迹让我着迷,当作品在不同角度被观赏时,反光的细微变化更丰富了空间层次。铅笔的效果对于我的画面来说已经足够丰富了。”

刘文涛,Untitled 无题,2018,Pencil on canvas,150 x 150 cm

刘文涛,Untitled 无题,2018,Pencil on canvas,150 x 150 cm

  很显然,刘文涛清楚自己要表达什么,时间和空间是他创作时关注的重点。日常绘画在他看来是一个自我放空的冥想过程,所画的每一条线都是时间的痕迹,每一个重复的动作都是自我修炼;空间的不确定性同样吸引着刘文涛,不像传统西方绘画的透视法,空间的深度在传统的东方山水画里是神秘未知的。刘文涛说:“未知的空间使我着迷,就像看一洼水的经历:你不会知道它到底有多深,我迷恋于深度、距离和空间的不确定性。我的作品不是关于创作实质的东西,而是关于在精神层面上对深度的探索,关于内心清修的沉思冥想的过程。”

刘文涛,Untitled 无题,2018,Pencil on canvas,150 x 150 cm

刘文涛,Untitled 无题,2018,Pencil on canvas,150 x 150 cm

  而对时间和空间的探索,并非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毕竟这是个宏观而又细微的命题,所以我们不难看到,在刘文涛之前的作品中,已经显露出此一方向的端倪。2012年,刘文涛在上海首次举办个展——“无限”,在展出的作品中,抽象意味的紧凑线条充斥着整个画面,游弋而潇洒;而背景的纯色又给予线条最大的发挥空间,颇有中国画中“留白”的意味。刘文涛经常将画框处理成一个非平面的拼贴式的二维空间,并且善于利用画面材质的肌理感,在二维之中穿插入若隐若现的三维。

刘文涛上海个展“无限”展出的作品

刘文涛上海个展“无限”展出的作品

  此时的刘文涛已经呈现出了惊人的耐心,当大部分艺术品是作为一个最终结果展出时,刘文涛的作品好似一道开放式的题目,它的答案并不统一,但答题又一定意味着一个过程。也许,时间和空间构筑的过程才是刘文涛最终的目的。

刘文涛上海个展“无限”展出的作品

刘文涛上海个展“无限”展出的作品

  而细究这一艺术特点的成因,我们又不得不回到艺术家本人的经历和精神世界中,刘文涛留美期间深受极简主义影响,但他的作品却全然透着东方静默安宁的禅韵。这二者是值得让人揣摩的繁简对比。“我在本科的学习阶段非常关注西方的当代艺术,而当我身处美国的时候关注更多的是东方的传统,我相信中国的文化背景总是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虽然中国当代艺术参考了西方当代艺术,但西方的极简主义却源于例如佛教思想的东方哲学。”

刘文涛,Untitled 无题,2018,Pencil on canvas, 200 x 150cm

刘文涛,Untitled 无题,2018,Pencil on canvas, 200 x 150cm

  所以,如果真正耐心“阅读”刘文涛的作品,仍旧看到的是浸泡他成长的东方文化的底色,而西方文化的融入又并不显得突兀,毕竟,在时间和空间的大课题下,东西方都有着对未知的共同的体验和思考。

刘文涛,Untitled 无题,2017,Pencil on canvas 布面铅笔,dia. 200 cm

刘文涛,Untitled 无题,2017,Pencil on canvas 布面铅笔,dia. 200 cm

  只能说,在这个喧嚣浮躁的社会,像刘文涛这样的艺术家注定是少数,因为创作他那样的作品,需要超出一般人的耐心、毅力与孤独,同时又需要清醒的认识和思考。“我觉得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需要阶段性的内观,向内看自己,清楚自己究竟需要什么非常重要,在这个过程中尽量避免外界的干扰。另外,孤独是可以用来享受的,能争取更多自己独处的时间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每天回到画室工作一会能让我放空自己,重复的劳作能让我平静。”


关键字: 内容标签:刘文涛,布面铅笔,藝術門,香港刘文涛 布面铅笔 藝術門 香港
下一篇:穿过“花园”_做了“白日梦”_林天苗在上海创造“体·统”_当代艺术--艺术家-意识-美术馆||上一篇:徐冰获2018瓦尔达影像奖“特别关注人物奖”_摄影-瓦尔达影像奖--特别关注-创作-人物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