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入戏——罗彬水墨人物画展”在武汉美术馆落下帷幕。本次展览由沈伟担任策展人,展出艺术家罗彬创作的傩仪系列、扇面、戏曲人物、乡人傩系列以及18米长卷等5个部分约70余幅作品,在戏中有画、画中有戏的作品之下,呈现艺术家“对水墨和戏曲这两种艺术形态思考与领悟背后,对传统、对历史、对艺术、对自我的一种笔墨释怀”。
谈到展览主题“入戏”,本次展览策展人、湖北美术学院美术学系主任沈伟以艺术家在戏曲人物上的创作方式进行了回应。“罗彬进入戏曲人物画的方式,是通过浏览‘戏本’来感受戏剧的原创渊源,却又全无剧评家的点染习气。他似乎并不在意关于‘戏’的讲究,那种文本式的阅读,只是关心戏曲在人文内涵上的文化共通性”。在沈伟看来,从戏本进入戏曲,让艺术家对戏曲的理解,不再是一种具象,而是一种类型化的视觉与空间的刺激。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戏曲本文的曲折去建立某种对象化的图式想象,就成为了实现游戏性水墨的精神基础。
在沈伟看来,罗彬的水墨语言是理解其创作戏曲人物时的精神体验的重要因素。“水、墨、粉、彩的语言因素,就罗彬水墨戏曲人物绘画的具体技术过程而言,虽然是一种可供游戏的自由碰撞和精神体验,但是,造形的夸张与错置,无疑也可以理性地追溯到对于早期画像石以及晚近民俗纸艺的当代性理解。它以平面化构成的文本暗示,接近的是水墨与人文的契合点。在观念变化的角度上,那种传统式的笔精墨妙,尽管已不是判断水墨高下的全部内容,但是在当代表现性语言的躁动和放逸中,要求一种精识默察的品质,却依然是联系着水墨独立性规范的建立和某种本源性的阐释”。
罗彬
上一页 1234 下一页关键字: 内容标签:罗彬,中国画,戏剧题材罗彬 中国画 戏剧题材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