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方济众:后长安画派缔造者的1981_方济众陕西国画院_艺术首任美协

编辑:刘爽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长安画派代表人物之一、陕西国画院首任院长方济众 导语:方济众先生是长安画派的主将之一,是后长安画派的缔造者。在陕西画坛起着承上启下作用,更是长安

长安画派代表人物之一、陕西国画院首任院长方济众

   导语:方济众先生是长安画派的主将之一,是后长安画派的缔造者。在陕西画坛起着承上启下作用,更是长安画派精神的“传薪者”。但是,关于他的艺术行为和艺术风范却鲜被画坛知晓和理解,也缺乏客观公正的评价。

          今天,当西安再次成为时代关注焦点,长安画派再次被学界回首。方济众先生的艺术价值与艺术贡献逐渐清晰。2018年4月,方济众故居暨美术馆开馆仪式在汉中市勉县方家坝隆重举行。2018年6月,是长安画派六人习作进京展57周年纪念,为此,陕西画坛在积极筹备关于长安画派的学术研讨和文献展,试图重现仰望这座学术高峰。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重新认识长安画派前期代表人物之一、后期旗手,陕西国画院院的首任院长、优秀的田园山水画家方济众先生,是极其有必要的。

外界大多只识赵望云、石鲁、何海霞长安画派“三杰”;外界也有传言“长安画派后继无人”。三杰之外依然有豪杰,长安画派早已进入后长安画派。而这些,与方济众先生有关。

 

1981, “走出长安画派”

1981年,方济众先生58岁,他迎来了人生最后一次挑战和机遇。1981年,也是陕西画坛重要的时间节点,这一年,拉开了后长安画派的帷幕。而幕后推手,便是方先生。

那年的1月5日,陕西国画院正式成立,方先生为首任院长。这个时候,他已是陕西甚至全国画坛有影响力的艺术家。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文革导致陕西画坛人才队伍的青黄不接,病重中的石鲁呼唤被下放在陕南家乡的方济众,在这年底回到了老美协大院,作为省美协副主席主持业务工作,并筹建陕西国画院。“这个时候,长安画派奠基人、创始人之一赵望云先生已经病逝,而石鲁精神肉体在文革遭受了极大摧残已无法支撑,卧病在床基本很难出来;康师尧还没回到美术界,何海霞当时也比较潦倒准备要离开西安。此局面状态客观上已使陕西画界丧失核心凝聚力而无轴心运转。”《对话方济众:走出长安画派》一书作者吉武昌这样回忆当时背景。

方济众临危受命,依靠石鲁等的有力支持,创建画院后,先后将从美术学院毕业的中青年画家招进院内,他们有苗重安、崔振宽、罗平安、郭全忠、王有政、张振学、程征。那个时候,方先生的思想已经发生了改变,他当时主张:“必须和长安画派拉开距离,必须和生活原型拉开距离,必须和当代流行画派离开距离”,正是所谓:走出长安画派。对此,方济众先生的学生、著名画家崔振宽先生认为:所谓走出长安画派,并不是否认长安画派的精神,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继续探索中国画的现代化转型问题。

在画院创立初期,依然存在严重的学术问题。“长安画派在艺术探索过程中,其学术主旨是以赵望云艺术之路与石鲁艺术精神相融而形成的。然而这与当时全面接受前苏联美术潮流影响的美术学院,在创作教学方向存在着较大差异。一个是站在中国文化发展历程上,一个是中西文化结合模式,而这种中西结合实际上是以西方造型观念与审美方法占主导的。这两者在文化观念与艺术思维上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评论家程征先生这样分析方济众先生办“中国画研究进修班”的背景,而传递长安画派的艺术主张,正是方济众先生要做的。

那个时候,方先生身体已经不是很好了。“在80年代初,为恢复美协工作,为筹建省国画院,筹建美协新住宅楼,美协画廊,他常早出晚归,东奔西走。那时他还不到六十岁,就常常要用拐杖助行了,可见他一天何等之累。”其女方黎回忆说。

上一页 12345 下一页
关键字: 内容标签:方济众,陕西国画院,长安画派,赵望云,陕南汉中,田园山水方济众 陕西国画院 长安画派 赵望云 陕南汉中 田园山水
下一篇:鲁虹的《中国当代水墨1978-1999》_鲁虹当代水墨出版_艺术家传统画家||上一篇:刁德谦最新个展“远祖的阴影”_现代主义与_香格纳画廊现代主_远祖纽曼丝网印刷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