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醉效应实质上是药物的过度镇静作用,它与药物在体内清除的时间有关,也就是药物的半衰期。如果在晚上服用了一种半衰期长的安眠药(比如安定),或者过度服用安眠药,到第二天的时候药物在体内浓度仍然较高,可出现头晕、困倦、嗜睡、疲乏和定向障碍,也就是所谓的“宿醉效应”。
常用的安眠药中哪些易导致宿醉效应?安眠药物包括苯二氮卓类和非苯二氮卓类。苯二氮卓类根据药物在体内的代谢时间分为长效(如地西泮)、中效(如艾司唑仑)、短效(如咪达唑仑)。老年人对长效苯二氮卓类安眠药如地西泮(安定)敏感性高,代谢慢,容易发生宿醉效应,并增加认知功能损害、跌倒等风险,因此不建议在老年人中使用。
非苯二氮卓类应用较新,代表药物有佐匹克隆、唑吡坦、扎来普隆等。与苯二氮卓类相比,一般不产生成瘾、失眠反弹、戒断症状及宿醉反应等,其不良反应明显减少。
除了“宿醉效应”,服用安眠药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合理选用安眠药对于1周到3个月的短期失眠,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安眠药,用药原则是实在睡不着了再起来吃和小剂量吃,若必需每晚吃,药量最好是只减不加。对于慢性失眠,大部分是由于疾病或药物引起的,常见的引起失眠的疾病是焦虑、抑郁、甲亢等。常见的引起失眠的药物有降压药、利尿药、平喘药等。
避免禁忌证睡眠呼吸暂停、重症肌无力、过敏患者禁用安眠药。呼吸功能不全、严重躯体疾病(肝肾功能损害)、饮酒、怀孕或哺乳期妇女慎用。
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安眠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避免出现过度服药现象,同时排除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防止起床后跌倒 尤其是服用长效安眠药,次日会出现乏力、头晕等,老年人要特别注意。
逐渐停药 长期服用安眠药,突然停药会出现焦虑、头痛、出汗等反应,所以要遵医嘱逐渐停用或减量。(莫鹏整理)
关键字:宿醉,服用,药物,效应,失眠,长效,指导下,内容标签: 宿醉 服用 药物 效应 失眠 长效 指导下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新国学理论
新国学2021年元旦新年贺词
明学与明品生活
文化革命、人类物种与理想社会和人生(一)引言
中医之数理科学化改革与基元系统人体数理模型
新国学的目标及启蒙运动
人性之声HK--悲惨世界
人性与是非善恶
关于美与艺术的内在原理之摘抄
理想的社会
宗教裁判法
对义务教育的批判
社会仿生的原理
新国学的精神
史书重修的一个原则
重修虚幻愚民的历史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