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editor

    宗教门户网:后人类的未来,离我们还远吗?_乌托邦-像素-记忆-虚拟-世界-认知-影像

    分类栏目:艺术融合

    条评论

    影像作品《记忆宫》截图纬度:41°N经度:2°E年代:2091描述:未知重设:无权限当人类成为宇宙数据流中永恒的涟漪在星

    影像作品《记忆宫》截图

    纬度:41°N

    经度:2°E

    年代:2091

    描述:未知

    重设:无权限

    当人类成为宇宙数据流中永恒的涟漪

    在星际宇航员日志一样的开场白中,摇摇晃晃的视野从黑暗的通道进入到一片公园景色中,当观众以为是纪录片时,视野又转向了一片沙漠。无数巨大的写着“长寿”(longevity)的药瓶倒置在沙漠中,充满了一种未来末日之感。两个思想球飘到H星球主持脱口秀,谈论着玛丽莲梦露和里奥纳多,谈到第一个成为人类公民的人工智能机器人索菲亚,谈到马斯克的火星车将抵达离地球最近点。在巨大的噪音中,两个欢快交谈的声音忽然变成了一个略显寂寞的独白。“科技进步,人类进化,幸福和健康已不重要,人类获得永生,成为宇宙数据流中永恒的涟漪。”

    影像中“真实”的末日荒漠

     这是艺术家韩娅娟的影像作品《记忆宫》,她将故事的背景设置在未来的2091年,这时的人类将意识上传到H星的超级计算中心(BSC)中,成为了电子化永生的后人类。影像一开始提到的坐标点,即现实中存在的巴塞罗那超级计算中心(BSC),艺术家以这一超算中心为蓝本设计了建筑模型用以储存意识。大象、大海、壁画、旋转木马、飞机、一只扭曲运动的机械手、游戏等等所有人类曾经存过的痕迹,都作为集体记忆储存在数据库中。影像中的电子意识把这些数据库中人类共有的记忆作为礼物送给37岁的孙女,隐喻着“第二自我”的重生。

    人类集体记忆中的旋转木马

    一只扭曲运动的机械手代表未来介入现实

     韩娅娟认为“第二自我”其实也是相对于“人”而产生的概念,在虚拟世界的“你”,包括你的思想和你在虚拟世界的状态,相对于现实世界的你,就是“第二自我”。在她新创作的VR作品《失眠者之家》中,完全进入一个虚拟世界的观者,似乎能对于这一“第二自我”有更加强烈的认知。

    电子意识把这些数据库中人类共有的记忆作为礼物送给37岁的孙女

    史前壁画

    天顶画

    醒来,继续做梦

    戴上VR眼镜,身体还留在地球所在的现实中,视野却进入了一个漂浮着无数信息碎片的虚空中。随意走走,就会发现几个像是鸡蛋一样的椭圆体,凑近凝视几秒后,便进入了另一个空间。空间一共有6个,可以随机进入,不同的进入顺序会产生不同的体验和感觉。

    进入VR作品

    技术支持:新维畅想数字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北京市光影无限科技有限公司

    在以浴缸为船悬浮在充满圆球的空间里,据说不要轻易的走出浴缸,否则会无限下坠而产生晕眩和呕吐感,空间在这里无限延伸。在无边的沙漠里有写着“长寿”(longevity)的倒置巨大药瓶,这一场景是《记忆宫》影像中的H星,在这里能看到太阳以极快的速度日升日落,时间在这里加速了。在以纸本作品《上帝之爱》为蓝本的空间里,二维的绘画转变成了三维空间,你从这片面包走向另一片面包的时间是真实流动的。

    《上帝之爱》纸本绘画

    三个巨大的盘子里放着面包,标签分别写着“Human Touch”“Post Human Touch”和“Animal Touch”, “Human touch”本意是有人情味,而三者并置语义就发生了改变,成为了超人类、人类和动物在接触面包后有不同的结果,变成了对后人类、人性和动物性的探讨。

    《记忆宫》里出现的超级计算中心(BSC)也再次成为了一个独立空间,观者也体验了一次成为永生意识的后人类的感觉,行走在数据基站之间,在记忆球中找寻人类曾经存在的证据。

    《记忆宫》中出现的超级计算中心(BSC)

    在全部进入完七个空间后不要着急摘下VR眼镜,之后还有一个彩蛋,等着幸运的观者去发现。醒着去做梦并不是指白日梦,而是在科技打造的虚拟空间里,人类以“第二自我”存在的方式。在VR、AR等虚拟现实类科技产品越来越普及的时代,人们醒来后戴上这些设备,反而又进入了一个个梦境般的虚拟时空。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个VR作品中,除了集体记忆中出现的人类生活外,再没有别人了。在一场孤独的旅行中,层层叠加的空间隐喻着被他者的凝视所遮蔽的自我,观者被迫以“第二自我”的主角身份思索自我的存在。

    在被问及第一次尝试创作VR作品时有什么感触,韩娅娟谈到:“VR作品是我第一次尝试,这是一种对空间的创作,面对的是代码,需要把代码转化成体验式的沉浸空间感受,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我不想把作品做得太局限,而是想给观众更多的自由想象的空间。我觉得这也是顺应互联网随着科技的发展,是未来作品创作的必然方向。艺术家的身份必然会受到挑战,包括艺术品的界定、存在的方式等等都会改变。”

    一个像素点的乌托邦

    界定、存在方式改变得不止艺术品、艺术家,还有艺术机构。39,86所标示出的像素点正是韩娅娟购买的画廊“Art Space Decentralized”,这个坐标也是门牌号,位于Decentraland的上东区,周围有很多社区、文化产业及艺术大学等。她可以说是第一位在Decentraland虚拟世界买地打造艺术空间的艺术家。这个像素点离街区有8个像素点,离道路有6个像素点。在购买合同上详细写着从哪个钱包转入哪个账户的具体网络路径,在区块链上可以查到所有的过程,购买合同也可以说是一份地契。

    韩娅娟购买的像素点

    购买合同

    《想象的代价》装置作品

    这些展示出的文献资料只是韩娅娟的装置作品《想象的代价》中的一部分。这件作品占据了展厅一整面墙,包括文献、音频、视频等。将耳朵凑近蓝色的喇叭,能听到《失眠者之家》彩蛋中的那句话“Wake up,keep dreaming”。在墙上还设置了两个神秘的小孔,一不留神很可能就擦身而过。闭上一只眼,眯起另外一只往里看,先是会看到一个黄色的像素点,随着像素点逐渐离得更近,能从俯视的视角看清一个像是3D建模的庭院,像是模拟人生游戏里搭建的家园。

    凑近喇叭能听到“Wake up,keep dreaming”

    从小孔中先是看到一个模糊的像素点

    逐渐看到一个3D建模的庭院

    但一定有人会疑惑,为什么要花钱去买这样一个看起来像是虚幻的地方,这里无法触摸,也不是可容纳人类身体的居所,更不能准确的去界定是不是真正存在于地球之上。7万年前的智人还没有土地买卖的概念,到处都能摘野果子,到处都是他们的家,他们无法想象21世纪的人类社会房价会炒到天价。处于21世纪的我们也无法想象现在看来的虚拟世界会不会在未来的某一天成为真实世界的一部分。韩娅娟所设定的2091年当人类意识电子化在超算中心永存的时候,像素点会不会成为资本大量涌入的新的不动产市场。现在看来,这一像素点是韩娅娟为自己在虚拟世界里购买的一块乌托邦,是她可以享受自由的地方。

    但不知从何处传来的钱币掉落在地的声音一直回响着,时刻提醒着观者乌托邦的蓝图背后的驱动仍然是经济利益。其实像素点在现在已经成为了新的金钱游戏的一部分,这使得Decentraland宣传的去中心化乌托邦变得略显虚假与尴尬。

    从小孔中望进去看到的

    从小孔中望进去看到的倒置的城市

    采访视频

    虚拟剽窃着真实的世界

    在策展人鞠白玉看来,我们一直在求索那些根本无法真正拥有的东西,希望虚拟之物能给可怜的现实处境带来一些实实在在的快感,或者别的什么有实质意义的好处。而在一个现实功利环境中创造出来的虚拟世界做不到形而上,就不是一个人类精神逃遁的出口,从而变成了一个两面吞噬的世界供人们徘徊。现实与虚拟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人类认知方式突变,这使得世界变成了拟真化的状态。追求拟真,抛弃真实,在这样一个矛盾的情境中,虚拟在剽窃着我们真实的世界。

    韩娅娟纸本作品《晨练》

    韩娅娟纸本作品《失眠者之家》

    观众拍摄作品

    在韩娅娟的作品中,她并没有试图去区分现实和虚拟世界,而是在提醒我们现实和虚拟界限逐渐模糊的事实,从而反思“人类认知方式”的改变。随着科技呈现指数级的发展,储存文明的载体从书籍、图书馆等,转变为互联网时代的手机、数据库等,每一张社交媒体上的照片都可能成为未来考古的重要文献,人类的认知方式在不断在改变着。

    韩娅娟将波提切利《维纳斯的诞生》图像改变的纸本作品

    韩娅娟将米开朗基罗《创造亚当》中的图像加入了比特币和二维码

    在互联网时代,一张图像经过无数次改写,信息含量不断增加或减少,原意经过无数次的转化早已不复存在。每改变一次,就成为了改写者认知世界的一部分。这种挪用的经典玩儿法在后现代艺术中早已屡见不鲜,杜尚的《LHOOQ》将文艺复兴大师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加上了两撇小胡子;影像艺术家比尔·维奥拉用真人模仿样式主义艺术家蓬托尔莫的木板油画《访问》(Visitation)创作了影像作品《问候》。从韩娅娟的最新纸本作品中,可以看到她把美术史中的经典图像以自己的认知方式重新改写,加入了我们所处时代的标志,如波提切利《维纳斯的诞生》里提取出来维纳斯曾经站立的贝壳,上面有一个视频或网页加载中的旋转符号;根据米开朗基罗西斯廷天顶画《创造亚当》的图像创作的绘画作品《爱的进化》,在上帝与亚当的手之间出现了比特币,手腕处仔细看还有二维码标示。

    《记忆宫》中出现的“七芒星”

    在作品中反复用到的符号“七芒星”也和人的认知有关。在《记忆宫》影像的最后留给孙女的“password”(密码)是“七芒星”,在《失眠者之家》中VR手柄的光标是两个“七芒星”,在《世界公民》纸本绘画中,七芒星也出现在了身份卡上。韩娅娟提到“这也是我想说的认知方式,我们所有认知都是我们赋予的价值,七芒星被我们赋予的意义是可以让我们通向未知的标志,作为一个符号也是我在作品中对于认知的一种思考。”

    《失眠者之家》中VR手柄的光标为“七芒星”

    《世界公民》纸本绘画中左上角出现“七芒星”

    后人类的未来还远吗?

    走出展厅,在临街的橱窗里放着展览的最后一件装置作品《集体记忆》。书报亭成为了共鸣箱(Empathy Box),整齐得摆放着一本本未来世界的杂志。杂志是社会的风向标,在作品中成为了一种承载集体记忆的方式。Team杂志像是未来版的Times,封面上一群戴着墨镜穿着睡袍围着毛巾的人围坐在圆桌上,趋同的面孔和简化的背景让人无法分辨这是在描绘未来的真实场景还是虚拟世界中的会议。桌上悬浮着一个地球,有Facebook一样的点赞标志,人们在拿着像素点传递。

    装置作品《集体记忆》

    Team杂志封面的图像为韩娅娟的纸本作品《蓝图》

    M.ID杂志封面上是Bitman的Q版形象,未来版的国家地理杂志Virtual Geograpghy封面为无数悬浮在H星荒漠上的超算中心。在后人类的语境中随着科技发展,人类越来越长寿,社会结构可能发生改变,未来杂志封面的转变也在体现着时代的转变。


    三本未来杂志

    未来版的国家地理杂志Virtual Geograpghy封面为无数悬浮在H星荒漠上的超算中心

    风扇3D投影着一只做连贯的动作的手,手指以不可思议的角度摆动扭曲,但相机拍下来的只是片段,影射着碎片化的信息时代伸向未来的那只手。橱窗玻璃将周围的环境映射在《集体记忆》上,21世纪与未来在这一刻重叠。无数的电影、动漫、电视剧、游戏、小说描绘着后人类的未来,当数据和算法变得越来越重要,当人类攻克一个个疾病,当人工智能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技术奇点突破后那一个人类成为0和1数据而永生的未来还远吗?

    或许正如《记忆宫》里所说的那样“我知道就快到来了” 。

    (图文/孟媛 “共鸣箱”韩娅娟个人项目展览于2018年10月20日到11月20日期间在ArtDepot艺术仓库举办。 )

    碎片化的信息时代伸向未来的那只手

    21世纪与未来在这一刻重叠

    行人路过《集体记忆》

    关键字:乌托邦,像素,记忆,虚拟,世界,认知,影像,艺术观点争鸣
    内容标签: 乌托邦 像素 记忆 虚拟 世界 认知 影像 艺术观点争鸣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扫码威信公众号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