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editor

    宗教门户网:王焜生:策展人是艺术家和观众沟通的桥梁_艺术家-观众-展览-艺术-艺术品-抽象-桥梁

    分类栏目:艺术融合

    条评论

    7月23日,中国殷村青春美术公社大师训练营第二节课邀请了拥有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执行长经历的王焜生。王焜生:知名策展人,拥

    7月23日,中国殷村青春美术公社大师训练营第二节课邀请了拥有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执行长经历的王焜生。

    王焜生:知名策展人,拥有丰富的艺术策划、企划、执行经验,认知视野宽广,对文化艺术、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研究。丰富的人生经历,内化成了他自己的艺术修养,在艺术品欣赏和艺术品推介上眼光独特。

    王焜生向大家分享了自己如何将艺术跟市场完美结合的经验。他深信好的艺术品都应该被知道、被认可。这不仅考验策展人的眼光,更考验策展人的能力。

    【选择好艺术家的标准】

    艺术家一定要有个性和辨识度,因为这是一个艺术家的标签。选择艺术家的基本标准是能否通过作品感知到艺术家的个性,能否呈现个人的真实状态。好的艺术家应该有社会责任感,能够透过艺术表现自我,表现社会现状,通过艺术作品表达其对社会的思考。

    【为什么艺术家要有被看到的渴望】

    艺术家应该勇敢,应该拥有创作热情和渴望被看到的热情。

    艺术创作包括三个层次:自我满足-被看到-被理解。

    一. 透过艺术创作抒发自己的心性,通过艺术让自己的需求有满足;

    二 .作品完成之后希望被看到;

    三 .作品完成之后有人看到并且有人理解,被理解的具体体现既是:收藏,销售。

    【艺术家如何才能被发现】

    艺术家要勤于思考,追溯世界的本源。在思考中质疑自己,挑战艺术极限。还要勇敢,敢于尝试各种可能性。比如不断使用新的材料,尝试各种不同的内容。为什么要用这个材料,是不是可以用其他材料,它的不可替代性就是艺术家和艺术品的独特性。

    【展览的不同形式】

    展览的形式一种是策展人主导,按照他的想法寻找合适的艺术家。展览的主角是策展人,艺术家依附于策展人,配合展览主题,整体展览看不到艺术家个人的本性。另一种是策展人规划一个展览,充分展现艺术家的个性,all for artist(国际展)

    【展览空间设计的重要性】

    首先,作品要有次序性,其次,艺术空间设计也可以类似背景音乐的表现形式体现出氛围;还有就是展览的作品不仅是数量上而且应该符合展览主题。即使是艺术家个展,也可以是有主题性的,展览的当下性、艺术家的个性,以及艺术家与作品都需要有一致性。也就是艺术作品给人的感觉与艺术家的内在心性本身与艺术家外在形象及作品是相符合的,艺术家不是刻意的去扮演不一样的人。艺术本身是一个巨大的能量器,所以要吸收各种专业人才加入,比如展厅的设计,需要引入建筑设计师,让空间更有思考内涵;空间非常重要,空间概念源于欧洲建筑设计概念,亚洲叫空地,欧洲叫空间。

    【策展人的存在感】

    策展人是艺术家和观众沟通的桥梁,策展人应该有职业热情和使命感,通俗讲就是艺术家如何被看到对策展人来讲很重要。因此策展人一定要跟艺术家有长时间的接触讨论,足够熟悉,才能提炼出艺术家的个性。而面向观众时,策展人要想方设法寻找一种观众容易接受的形式解读作品,语言方面不能用太深奥难懂的语言,而要用能够让观众感同身受语言。

    Q:作为策展人您认为什么样的作品可以打动观者?

    A:艺术家在作品中的表达要真诚。艺术家的个性、人品在作品中要真实的体现出来,让观者能透过画面感受到艺术家的生活经历和人生体验。

    Q:什么样的抽象艺术是好的?

    A:首先,观看抽象作品就在于你不要依赖很多已有的经验,抽象绘画更多的是倾向于一种感受,作品通过线条、色彩体现艺术家的情绪和感受,如果观众体会到了这些情绪和感受自然就证明了这是一件好的作品,其次,艺术家与作品是有契合度的,诚实的,充分的表达自己。虽然亚洲传统的艺术教育倾向于看到什么,而不是感受到什么,但是在21世纪的现代我们可以从哲学的角度体会黑格尔曾经讲过的艺术与教育的关系,我们可以理解为美学感受是与生俱来的。



    关键字:艺术家,观众,展览,艺术,艺术品,抽象,桥梁,艺术观点争鸣
    内容标签: 艺术家 观众 展览 艺术 艺术品 抽象 桥梁 艺术观点争鸣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扫码威信公众号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