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现代水墨艺术宣言”于2018年6月30日在北京宋庄贵点艺术空间开幕,展览由贵点艺术空间总监左函出品。展览当天,此次活动的策展人夏可君博士与朱一虹、陈九、南溪、张浩、桑火尧、王非、王爱君、田卫、郝世明共9位艺术家,以“新现代水墨艺术宣言”为主题,就水墨当代化与中国原创贡献的可能性展开了深入的学术探讨。
左函馆长: “贵点艺术空间”过去几年来对于中国当代水墨做过一系列的学术展览与讨论,比如《后移》的主题我们就连续做过很多次,我们也邀请过很多著名的策展人与批评家,比如刘骁纯先生,来这里讨论。本次展览,以“新现代水墨艺术宣言”为主题,体现了策展人与艺术家们的勇气,也让我感到无比激动。我希望,让世界真正看到中国水墨的贡献,贵点艺术空间愿意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夏可君:这个展览是一个宣言,而宣言意味着对一个时刻的宣告,我觉得中国当代艺术到了现在,进入了一个重要的时刻,就是贡献出它从中国文化出发的,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与西方对话又不同于西方,有当代性但不同于已经出现过的当代作品,应该有一个新的开始。
中国过去的艺术团体,实验水墨过于依附于西方,九十年代初的新文人画过于依附于传统,过去一些年所谓的新水墨其图像过于表浅,也有西方的观念水墨,但是它过于简单。我们看不到一个完整的艺术形态,也看不到艺术家作品过去几十年来非常完整的呈现。本次展览是要呈现有了自己独特语言,而且最近作品有所突破的艺术家,让我们看到水墨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通过本次展览,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新时代的来临,以至于我们来探讨一种真正新现代或者重写现代性的可能性。
那么这个重写以什么方式进行呢?首先,它面对了我们当下的情感,当下的社会所谓情感的交流和不安,它找到了一种化解的方式,我们一定要从当代的情感、当代的感受出发,它过于烦躁,过于急躁,但展览的这些作品通过反复持久的工作,以及他们带有宗教的修养,可以让我们来化解当代生活生命的焦虑。第二,它跟中国传统有关,甚至是中国的民间工艺等等相关,试图让中国传统的精髓在当代有一个转化,但不是回到传统也不是直接继承,而是有所抽象的继承。所以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传统的回归,不是一个传统的再现,而是经过了一个抽象化的处理。经过与西方对话之后所形成新艺术。第三,它还有当代的视觉变异,我们看到3D艺术,虚拟化的空间对于水墨的重构。我们可以看到各种不同的当代的视觉语言以及概念加入到本次展览的水墨作品中。所以这是三重时间性的整合,是一种同时代性的生命表达。此外,因为贵点空间如同博物馆一样,非常高大,让本次展览具有了博物馆殿堂一般的宏大开阔,让本次展览艺术家作品的内在能量得以释放出来。
所以我们看得到这是一种真正的三重时间和空间的综合。所以我称之为一种新的同时性,新的当代性。因为在西方,当代性这个词有着不同的时间性——生命的内在沉思——庙堂一般的庄严感,本次展览的艺术家好好地呈现出当代性的三重意义,所以我们用新现代,同时代性,加以重新表达。
杨疏清:空间的布局也与水墨的独特性和中国山水画的自然性有关。水墨的独特性就要涉及到每位艺术家具体的方法。朱一虹老师的绘画中,自然性和书写性交织在一起的,绘画空间是个自然性的空间,这在“妙法莲化”这部作品中体现的很明显。荷花和其枝叶的暗示营造出一个整体性很强的自然空间,但并没有个聚焦的透视点,这是和西方的空间主体透视法是完全不一样,可以称之为散点或多点透视。但是构图又不是传统的山水画,也不是西方的风景画,其整体氛围也不是传统的诗情画意,而是一直抽象的诗意。同时又把传统的书法的笔法带了进去,与自然性有了融合。画中的荷花,这种密集的空间之中同样隐含着时间性,是荷花从盛开到衰败是自然的时间。
郝世明:杨光博士谈到空间意识,我的理解是具有东方性的水墨对于空间是营造有和无,而西方是营造场域,不知道这么理解对不对。至于我自己的作品,我意识到我是在两个方向上拉伸自己的作品纬度,一是对传统文化内核的追索,二是当代表达。但其实二者是一回事,核心还是文化诉求,不管我们对传统这个话题多么厌倦,其生命力还是导引我进入,所以不光研习书法,不可避免的,还是会触碰书法这个主题。逐步的,我体会到了空间,然后是节奏。
张浩:我从事水墨创作已经历了将近四十年。为什么现在还没有离开水墨?这可能是一个情结。因为艺术不止是水墨,还包含了更多的方式和材质。我们在座的艺术家都在做着跟水墨相关的事情,我个人认为这是情感,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情感。但是我们也有一个梦想,我这一代人,我们特别期望通过自己的探索,使古老的中国绘画这种形式走向现代。我经历80年代现代水墨、90年代实验水墨、表现性水墨、综合材料形式水墨,这段历史是受到西方现代艺术影响的历史,它的特点它是拒绝传统,甚至说反传统的。
我的作品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地方,是不能够忽略的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就是使用毛笔。确切地说是用毛笔思维作为语言的起始。在中国古代不管是绘画还是书法,使用毛笔不只是工具,它也是语言。因为古代的文明的建立就跟它有关系。二十世纪以来,使用毛笔作为语言表达在书写文字上已经渐渐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在水墨艺术里也大多已经放弃。而我却以语言这样的思考,用毛笔思维作为水墨语言与形式的开始。
南溪:中国画的笔与墨,今人几乎难以超越。作为中国人,临摩学习古法绘画是重要的,能背诵许多首唐诗宋词是应该的,然而能背诵或能仿写唐诗宋词的人并非诗人,仅学会古法绘画者也并非是艺术家。我借古道今,即借图叙事。中国传统水墨讲究心境、讲究禅意、讲究韵味、讲究笔墨技法……这是水墨艺术的法度,是水墨画成为高段位艺术的基本要素。这些水墨法度与西洋绘画相比较即是艺术本体上的基本区别,也是当代艺术用水墨方式表达而能达到的不可替代性的区别。一幅水墨作品让有辨识度高的人士观读,按照水墨艺术的基本要素检测,十分容易分辩出艺术家的段位、作品的高低。墨色如玉,墨色如泥,墨色如浊,墨色如石……只要你用水墨的基本工具毛笔、生宣纸、中国色与墨去作水墨画,你的笔墨是玉还是石头一清二楚。为什么这样讲,水墨画有它的法度与技术难度。另外是艺术家的耐力、淡定、纯粹、智慧、眼界……也都可以直接地从作品的墨色气韵上展现出来。高贵的艺术是经得起反复辩读、反复检测的,那样的优秀作品才有可能成为经典。
王爱君:我有过法国留学的经历,回来以后我的反思恰恰是,我们中国有特别多的有文化的东西。我那个时候还在作装置影像等作品,感觉自己很当代,也感觉那个时候的自己没有文化。我回来就研究了十几年,当我发现我们可以参加水墨的展览,然后我再发现我身边的这些艺术家都是特别有文化的,我感觉这个时候我也有了一点点文化,这是我特别荣幸的。
今天做个好的优秀的艺术家,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其实一定要有文化。其实西方也是这样,我们一直认为西方艺术家都在去否定前人,去掉自己的历史文化。从一个角度上斩断,但是从另一个角度上一定是延续的。
朱一虹:我来自浙江。我们浙江山青水秀,处处种藕,村村植莲,一种就是一大片。春夏秋冬,青红黄褐,生死轮回,是生命的史诗,佛家的吟唱,给人以视觉的享受和心灵的洗礼。
在当代的语境下,我以抽象思维,自然之理,自我水墨语言,迭代生成一个个莲塘的大脑认知的诗意空间片段。无中生有,在宁静中一笔一笔的书写生成,直至花非花叶非叶书非书的迹象如径文般地布满了整个画面。画画如写经修行。这是"妙法莲华"命名的一个缘由。
每一幅作品既是对莲塘主观认知的片段,也是人生的一个历时片段,呈现的是无中心无边界,无始无终,有无相生,亦虚亦实,混沌有序的碎片状态。是记忆的碎片,时间的碎片,文化的碎片,梦境的碎片。是传统诗学的现代形式表达,在抽象、具象、观念的自我融合共通的变异中显示真理的存在,美的存在,生命的存在,时空和自我的存在。
田卫:我想象不出哪一种材料能够像水墨这样能如此与中国传统文脉相契合。我觉得这个材料是无法替代的,它带给你的感受妙不可言。甚至于作为一个中国人不论你是否会画画,当你焚香研墨之后,拿起毛笔站在宣纸前,那一刹那,不用做任何事情,已经是很中国的体验了。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我的内心深处有一个不可言说的东西,这个东西本身是一个抽象的觉受。找这个东西,既不能技术至上,更不能以机心求之。创作的时候不刻意,不造作,心里空了,这个难以描述的东西反而得以真实的显现出来。我喜欢这个过程,也喜欢这样的方法。
王非:关于水墨的“图像转向”,国内很少有人涉猎。图像学研究及图像叙事是当代艺术创作重要的思想和方法。我在多年的水墨实践中逐渐领悟到图像叙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特别是解构主义理论对创作的影响。解构主义一贯反判“逻各斯中心主义”、反判既定秩序、反叛整体性,这一思想在我作品中体现的比较明显,我运用颠倒、分解、重构图像、材料的语汇关系,从逻辑上否定传统水墨整体性的叙事方式,强调破碎、叠加、重组、无秩序,进而消解整体性的预设:从个体出发,从细微的材料感出发,从偶发的墨韵出发,从随手拈来的纸片出发,从任意性的灵性出发,创作出张牙舞爪、支离破碎的图像。由此,传统封闭的、僵硬的逻辑体系被打破,水墨不可见空间被敞开,呈现一种自由开放的形态。加之,主体性的退场,诡异图像自由蔓延,仿佛一个巨大的魔兽逼仄眼前,给人一种惊悚的颤栗和超现实的幻象——后工业时代人类异化的图景。
何勇淼:九位艺术家都有着与传统有关,但又与传统艺术有别的新精神和新样式,同时又与西方艺术用平视的眼光进行深度对话—异化并生成出一种新现代水墨艺术。这就是这次展览宣告一种新开端的前提。它给沉闷的当代艺术圈一记响亮的夏雷,吹响了新现代主义水墨艺术的号角。
陈九:有人说,艺术就是个游戏。而一旦进入,就要知道它的基本规则。我们所知晓的现代艺术已经沿着反叛的道路走了一个半世纪,面对"何为艺术"的追问,我们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反叛,大胆,追寻。
曾经于一波又一波宣言的潮流中,被邀请前来参加一场又一场的艺术盛宴。艺术家们不断地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媒介书写他们的理念和他们的故事,也许永远不会完成。仿佛又是一个未完成的游戏。
于是让我们重新回到日常,手握一支毛笔遥望潺潺流水,在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的月光下,留住这份流水的风姿绰约,缈缈茫茫,浮光掠影。纯是一片化机。从一笔到千笔万笔,无非相生相让。只期盼在满纸秋水生烟处,故事依旧。
桑火尧:做艺术就如同山间夜行,不知尽头在何,默默然摸索前行,此中苦乐自在心间。现今的水墨艺术创作,我们大家都是在夹缝中寻求属于自己的一寸空间。因为从纵向看,中国艺术千年的历史留给我们能寻找到的缝隙十分有限。而从横向看,当代的艺术家以及艺术作品,犹如集市般拥挤喧嚣,高手如林,各有各道。在这种状况下,于我而言,无论是做人还是做艺术,希望自己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寻到自我的安身立命之所,哪怕只是一方寸也足矣。我的作品仅仅用块面构叠,层层叠叠,光阴交织,混沌朦胧,恍若有象,恍若有光,而又虚无缥逸,顿生无限心境。理性的方块笔墨表达自由的意志。在无尽的方块叠加之中,让内在隐形无限的滲透扩张,使艺术回到元初,具有更大的张力,从而进入境象之域。夏可君:新现代水墨宣言,是从水墨出发,重新理解我们所处的时代及其生命状况。用艺术的方式承接一个新的秩序。同时也能够在艺术语言上能够连接艺术与自然。这个探索是全方位的。它未来的路其实还很长,艺术家的工作还要做。
关键字:水墨,艺术家,艺术,空间,毛笔,宣言,展览,艺术观点争鸣内容标签: 水墨 艺术家 艺术 空间 毛笔 宣言 展览 艺术观点争鸣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新国学理论
新国学2021年元旦新年贺词
明学与明品生活
文化革命、人类物种与理想社会和人生(一)引言
中医之数理科学化改革与基元系统人体数理模型
新国学的目标及启蒙运动
人性之声HK--悲惨世界
人性与是非善恶
关于美与艺术的内在原理之摘抄
理想的社会
宗教裁判法
对义务教育的批判
社会仿生的原理
新国学的精神
史书重修的一个原则
重修虚幻愚民的历史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