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editor

    宗教门户网:创作方法论的转型:从追魂不严谨谈起_-方法论-唱票-创作-艺术-严谨-选举

    分类栏目:宗教融合

    条评论

      最近,拙文《“民主艺术实验”的政治批判——评追魂的行为艺术<民主直选十八大学术委员>》在《艺术国际网》发表后

      最近,拙文《“民主艺术实验”的政治批判——评追魂的行为艺术<民主直选十八大学术委员>》在《艺术国际网》发表后(见吴味博客2012年12月27日文章),许多网友针对追魂创作存在的问题展开了一些批评,主要是针对作品创作的不严谨问题。确实,追魂此作品不严谨问题是有不少,我在写文章时就通过电话和短信给追魂提出过很多,由于拙文主要是分析作品意义,那些不严谨问题并不能完全消解作品意义,所以拙文当时只对那些不严谨问题略有提示,现首先作专门分析。

      1、民主选举要有选举章程,从现有资料我未见投票现场张贴选举章程,也未见章程印在选票的背后。选举章程要对选举的各个环节——诸如选举对象、投票人、选票的发放、填写选票方法、投票方法、票箱检查、投票监督、唱票人、计票人、唱票方法、唱票监督、废票检查、结果公布(时间、地点、方法等)、选举解释权等等——根据作品的观念预设予以明确规定。这是作品的特定语言产生的重要一环。不知道现场是否有宣读,但仅仅有宣读远远不够,因为有后来者;而跟每个投票者解释是不可能的。我估计没有详细选举章程。

      2、正因为没有详细选举章程,所以具体投票过程就很不严谨,开幕现场投票还可以依靠开幕现场的公众监督而有一定的可信性,但追魂说这个作品是一个持续投票的过程,而开幕现场之后的投票是如何进行的?有没有监督?如何监督的?公众一概不知道,这就失去了选举的公信力。即使有朋友艺术家帮助监督,但也要及时公布监督情况,而追魂到现在也没有公布。

      3、唱票到现在也没有进行,我写上篇文章时就向追魂追问选举结果,开始追魂不想公布,说没有唱票,也说现在公布结果怕产生误会。我理解他的担心,但我认为只是阶段性结果,而且阶段性结果也是作品意义产生的重要一环,坚持要追魂提供。结果追魂答应我,找几个人监督唱票,2-3天给我结果。12月23日追魂用电子邮件将结果给我说:“通过活动资料,查出选票的数据如下(票数从多至少):……”我以为这就是公开“点票”(唱票)的结果,因为一般来说,能够排出名字顺序只能是点票。但当看到网友质疑后,12月29日我打电话给追魂询问此事,没想到追魂告诉我那个选举结果是通过每张选票的照片资料查阅的,并未进行有人监督的公开唱票。追魂未清楚说明导致了我文章的误解。但没有公开唱票而将结果通过其它方式统计出来、并予以公布,是不符合一般选举程序要求的,所以我修改博文时特别强调了一句:“希望艺术家尽快在有人监督的情况下唱票予以确认”,这是一种补救办法。

      另外我在郭盖博文《行为艺术不是“洒狗血”》下面看到郭盖留有两帖:“说明:追魂打来电话,说投票统计数字不是打开投票箱计算的,在外面的那些选票是访民送来的,没有放在投票箱里,其它的统计数字是看拍摄的资料统计的。”“我看到外面许多选票,以为追魂打开投票箱在计算投票数,实际上他是用别的手段统计投票情况的,特此说明。”这也反映了追魂作品投票过程的不规范,严格说投票必须在有人监督下投入票箱内的(票箱可以让监督人上锁),而这种监督投票应该是完全可以实现的。还有,投票箱之外的少数访民选票是否纳入了此次统计?严格说投票箱之外的少数访民选票应该作废,或让访民重新确认投入票箱内。

      4、我上篇文章其实是需要开幕当天的投票结果,以及从7月份到现在的动态变化情况,这对作品的意义分析很重要。但由于追魂没有及时唱票而没办法实现了,只能给我提供从开始到2012年12月22日这一段时间的笼统选举结果了。

      5、作品设置持续性“全球公投”,但没有公布“全球公投”的可行性实施办法,尽管作者私下跟我说正在联系新浪网站实施(当然我希望能够实施成功),但事先没有说明清楚就会显得大而不当。当然在选举严格意义上的“全球公投”无论如何也没有办法实现,它只是一种“艺术”的“大话”说法,也未尝不可,但应该对“全球公投”的意涵和实施办法进行事先界定和规定,不然就会成为一个噱头。所以我在文中提醒:“‘全球公投’实际上预设的也是关怀民主、自由、法治、博爱等普世价值的人们的‘全球公投’,这也是作品在具体实施方式上应该注意的,要重在对中国实践普世价值存在问题的揭示。”即不在乎真正的“全球公投”的人数(实际上只能是对中国问题感兴趣、又有条件机会关注到此次事件的人们,这数量是很小的),而在乎中国问题揭示。

      6、追魂说这个作品将在国内外不同地点、不同场合、不同情景持续进行下去,直到中国成为民主政治国家为止,不能说完全不可能,但过了十八大期限后,显然就与选举“十八大”学术委员文不对题了。所以拙文也提醒:“但我以为这个作品只能延续进行到十八大这届委员会的终止期为止,以后就不是选举‘十八大’学术委员了。”

      7、追魂提供给我的作品资料及发表的作品资料没有对作品的整个过程及关键点进行详细描述,让读者不明所以。拙文费很大劲一定程度描述了作品(不可能很准确),但描述作品首先不应该是研究者的任务。

      还有一些具体创作的小问题不再一一分析。

      然而,尽管存在这么多具体创作的问题,但这些问题并不足以全部消解作品的意义。因为这些问题是具体创作局部的问题,它并没有改变作品总的问题针对性方向,作品在具体语境中的能指的所指针对性是明确的,如果不明确,就不会出现那样的选举结果;也不会出现海外媒体的比较一致性的评论;而且在中国当下的语境中搞针对十八大的民主直选本身就是有强烈问题针对性的,它在现实政治语境中的张力是客观存在的;另外,现在大家的热切讨论本身也是作品意义的延伸,这些要针对作品的语言结合中国特定问题语境综合分析就很好理解了。当然现在的投票过程和选举结果统计有不规范之处,但这是另外一回事,而且还有补救的办法。

      我这里还要借此进一步讨论当代艺术创作方法论的转型问题。事实上,追魂作品的不严谨问题是他的陈旧的艺术创作根本方法不得不导致的问题,他采用的是一种“随想随做”式创作方法论来创作当代艺术(观念艺术),即有了大概的作品观念想法后,具体创作就是想到哪做到哪。这种“随想随做”式创作方法论是没有作品整体结构和具体环节的严谨构思、设计和具体创作的严谨质控的,其作品不丢三落四、相互矛盾是不可能的。这种“随想随做”式创作方法论只适合于后现代艺术、历史前卫艺术和现代艺术,这些艺术本来就是解构的、反整体的、反意义的,它完全不适合当代艺术的创作(传统写实艺术也不合适)。当代艺术所要创造的是一种特定问题针对性的观念,这种观念只能通过“专题研究”的方式才能有效创造出来。“专题研究”需要做特定问题的社会科学调查研究(当然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但系统化理性思考是必须的),再针对特定问题,严谨构思、设计作品的整体结构和具体环节,并对作品的具体创作过程进行严谨的质控,根据作品实施过程的具体情况理性地调整作品的设计。作品的智慧(包括灵感)都体现在“专题研究”的整个过程中,尤其是在作品整体结构和具体环节的构思、设计过程中。这种“专题研究”式创作方法论要求当代艺术家一般都应该撰写详细的作品创作方案,针对包括作品创作目的、观念预设、材料、作品特定语言与语境要素的关系、实施人员、时间地点、现场要求、行为动作、实施过程、观众预设、突发事件应对、作品保存方法、作品结果发布方法、研讨会、作品评论、媒体宣传、反馈资料收集、经费预算、合作单位以及质控方法等等,进行严谨的说明会规定,像科研人员撰写专题科学研究方案一样,尤其是大作品的创作更应该如此;很小作品即使不写创作方案,也应该在构思、设计阶段反复推敲(主要针对作品可能存在的问题)。这样的方法论才能极大避免当代艺术观念创作的疏漏乃至失败。这就是我为什么一直说“当代艺术与其说是艺术,还不如说是新的社会科学研究。”的原因。当然,我这句话除了针对具体创作方法论以外,其更高一层的针对是当代艺术的根本思维方式,即当代艺术需要引入科学理性,而不仅仅是艺术感性,当代艺术的根本思维方式是针对特定问题的“感性的理性”或“理性的感性”,它对具体创作方法论的要求就是“专题研究”。

      然而,今天不仅仅是追魂,而是几乎没有几个艺术家认识到了这种当代艺术创作方法论的转型(批评家也一样),艺术家作品的不严谨实际上比比皆是,追魂作品的不严谨遭受质疑只是因为他的作品太大、太敏感,作品更难控制,作品的不严谨容易凸显、容易被人关注而已。他们的区别不过是不同大小作品自然存在不同程度的不严谨而已。由于普遍没有“专题研究”式的作品创作方案,以至于艺术家发表作品时没有几个能够把自己的作品详细描述清楚,而发表的作品图片或视频也抓不住重点,这给作品研究带来很大困难(我常常不得不代替作者去重新描述作品)。早在2005年开始,在艺术家金锋常常与我讨论作品想法的时候,我就提出、并通过文章和网帖较多地讨论过这个问题,并对包括金锋在内的我所关注过的许多艺术家在具体作品问题分析时不同程度地提出过批评,就是最近评论郭盖作品的文章《宪法话语的官方“黑洞”——简评郭盖作品<习/近/平先生是这样说吗?>》中也有批评,并重申了这句话——“当代艺术与其说是艺术,还不如说是新的社会科学研究。”

      所以,当代艺术创作方法论的陈旧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其原因至少有:

      1、深受艺术(尤其是现代艺术、历史前卫艺术和后现代艺术)感性思维方式的本质主义禁锢而不能自拔,以为艺术就是感性,想到哪做到哪,以为散漫的感性还能够产生艺术的丰富性。以至于“随想随做”式方法也成为当代艺术创作的顽固性习惯。

      2、现在从事艺术的人本来就是严重缺少科学思维训练的,这些人在中学开始就是自然科学的差等生,他们学不好科学就去学艺术。这些人如何能建立当代艺术的“专题研究”式创作方法论?

      而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正是我的“问题主义”的两个命题之一——“艺术是一种社会科学”——包含的任务。

      2012年12月31日于深圳

    关键字:方法论,唱票,创作,艺术,严谨,选举,
    内容标签: 方法论 唱票 创作 艺术 严谨 选举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扫码威信公众号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