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工作室在重庆虎溪公社,四楼上一间靠山的房间A431,窗外一年四季全是绿色,能听见各种生物的声音。唯一不方便的是没有电梯,对于做雕塑的人来说一切行动都回到了肩挑背扛的时期,所以在我的作品里很少有大体量的作品,做出来,也下不来。今年刚搬回成都,一切正在从头开始。
工作室的一块废砖头上,某天突然长出了一支小蘑菇
短暂而娇嫩的一世
恰似,板砖上的温柔
生来,不为占领脚下的寸地
死去,仅为点缀了他人的梦
建筑,是人为了生存划分的空间
却是拒绝自然,发酵贪婪的牢笼
膨胀的心总将饥渴的目光投向远处
笼子再坚固,也锁不住焦躁的脚步
他们寻寻觅觅、形形色色、匆匆忙忙、庸庸碌碌…
虽居高临下,又诚惶诚恐
为的仅是自己的梦
创作时习惯放下窗帘,在一盏灯下开始,我喜欢黑暗,也喜欢黑暗中的那束光。黑,让我平静,能让我自以为此刻整个世界都是属于我,接下来我可以为所欲为;光,让我清醒,能让我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接下来该干什么。当然,跟自己对话的世界多少还是有些寂寞,得有点声音,音乐自然是不可少的陪伴,来点民谣的忧伤,加点摇滚的激情,就像山城啤酒配上麻辣火锅一样让人亢奋。另外,有声读物对我也是不错的选择,边做泥塑边听他人谈古论今,肚子响起,推开门已是日落黄昏。
川美的艺术氛围是很自在的,没有过多的传统压力,跟导师们相处很轻松,一群老顽童。如今离开了,就开始怀念了。我是看着徐光福导师提着电锯切木头,学会了技术;吃着小面摆龙门阵,认识了艺术。我们师徒间几乎没有过正儿八经地探讨过什么是艺术,反正自己想做什么就去做,真诚去做就好。我没有特别明确的艺术家偶像,吸引我的只是每件好作品后面的那段故事,那是激励我继续往前的动力。
我的作品大致还是通过传统的“雕”和“塑”来呈现,雕的有《面.剧》系列,塑的有《另眼相看》系列和《迷.踪》系列,当然也有一些装置类的作品如《BLACK BOX》等。这次展出的《迷.城》,则是雕的“蘑菇”和塑的“预制板”的结合,是我对自己在重庆的生活状态和当下生存环境的所思。
说到读书,仔细看看,才发现书架上买的书绝大部分都是跟文学、书法相关的书籍,从小就喜欢去旧书摊淘字帖,正儿八经跟雕塑相关的书反而没几本。对于我,对书是一种修身,读最适合自己的那部分足矣;创作是一种抒情,雕塑是目前最直接的一种表达方式,两者之间是间接关系,需要自己消化转换。练字容易让人安静,静下来才会思考,这是我的生活态度。今年由于忙毕业创作,最遗憾的就是错过了贾克梅蒂的雕塑展,他是唯一不多的几位能感动我的雕塑家,还记得本科写毕业论文就主要以他为例来谈雕塑的意念空间,结果至今自己都还没机会目睹原作,可笑夸夸其谈。
——曾良超
关键字:让我,作品,都是,让人,曾良超内容标签: 让我 作品 都是 让人 曾良超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新国学理论
新国学2021年元旦新年贺词
明学与明品生活
文化革命、人类物种与理想社会和人生(一)引言
中医之数理科学化改革与基元系统人体数理模型
新国学的目标及启蒙运动
人性之声HK--悲惨世界
人性与是非善恶
关于美与艺术的内在原理之摘抄
理想的社会
宗教裁判法
对义务教育的批判
社会仿生的原理
新国学的精神
史书重修的一个原则
重修虚幻愚民的历史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