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带出敦煌的摹稿,共计276幅,其中62幅,由本人带到了台湾,后来捐赠给台北“故宫博物院”。其余的摹本,都不得不留在四川家中,其中183幅由其大夫人曾正容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捐赠给四川博物馆,现已是镇馆之宝。
曾正容是张大千的原配,她嫁给张大千时,正是张大千的艺术上升期。可以说,张大千能在艺术上心无旁骛地追求,也和曾正容的默默奉献分不开。张大千与曾正容的独女张心庆回忆道:“母亲在把画捐赠后,曾写信给父亲问他的意见,父亲回信称做得很对,父亲还给我写信说这是对的。”
关于张大千的赴台,还有一段小故事。
1949年12月9日,一架小飞机停靠在四川成都新津机场,这是国民党撤离大陆的最后一批飞机之一。
准备登机的乘客有五人,分别是:“行政院”院长阎锡山、副院长朱家骅、政务委员陈立夫、秘书长贾景德,以及刚刚升任“教育部”部长的杭立武。
每个人都带上了自己的全部家当,阎锡山更是带着满满两大箱黄金。飞机严重超载,无法起飞。机上的政府要员们,都正在为阎锡山的黄金犯愁——飞机小,人多,本身就已经超载了,如果阎锡山还要带上他的黄金,大家性命堪忧。
正在一筹莫展之际,一个谁也没想到的人——张大千——突然来了,带来了新麻烦。
张大千乘坐的是西南军政公署长官张群的座车。车子开得极快,风驰电掣般地冲进机场。车未停稳,张大千便跳下车来,径直走到杭立武面前说,他带来了78幅敦煌临摹壁画,要求与这批画同机撤离。
张大千的请求遭到朱家骅等人的拒绝,说飞机已经超载了,你那画又不只是几张轻飘飘的纸,那么重,还要加上一个你,怎么可能?
但杭立武知道,这78幅敦煌临摹壁画虽非古物,但其价值并不低于真正的古物。他想要带走这批画,但眼前这架飞机的确再也载不动一个人和78幅画的重量了。朱家骅和陈立夫对杭立武说:“保护文物是你的责任,你要履责,我们不反对。你去说服阎锡山丢下黄金,把张大千和他的画带走吧。”
民国末期,通货膨胀,纸币如废纸,政府官员的薪水都以黄金代替,阎锡山的金条也部分来源于此,想要让他丢下绝无可能。而且此去台湾,前路茫茫,谁也不知道将来的景况,非要让人丢下活命的保障,也属过分。
张大千 敦煌壁画摹本
然而,杭立武毕竟非一般人可比,他转身从飞机上拿下了自己的三大箱行李,对张大千说:“这里有二十几两黄金,是我的全部积蓄,现在我把它丢下来,运你的画去台湾。但是,我有一个条件,这个画将来不属于你,你要捐给故宫博物院,捐给政府。”
张大千满口答应。
杭立武又说:“口说无凭,你要立个字据。”
张大千从身上摸出一张名片,当场在名片下写下了“今后将画捐给故宫博物院”的保证。
就这样,最后一班飞机载着5名国民党要员、1名大艺术家、2箱黄金和78幅名画,一同飞抵了台北松山机场。
到台北之后,杭立武便将那78幅画交给“国立中央博物图书院馆联合管理处”保管。交接时进行清点,发现那78幅画作中只有62幅是敦煌临摹壁画,其余16幅是张大千私人收藏的古画。
从内心深处来讲,张大千对他那78幅画是万般不舍的,当初之所以答应杭立武的要求,不过是情急之下的权宜之计。但他是个聪明人,知道不能直接向杭立武索取,以免授人以出尔反尔的话柄。抵台几天后,索要壁画的借口就被他找到了,而且还非常之冠冕堂皇——送敦煌壁画去印度展出。
杭立武明白这是个借口,但送国外展览是好事,便没有阻拦,只是一再叮嘱张大千,一定要言而有信。
印度展览结束后,张大千又把这批画带到巴西,那时张大千已经决定南迁阿根廷,但好面子的他不想被人当做“从中国逃出去的难民”,决定为自己在西方艺坛闯出一席之地。他先是大张旗鼓地修建了一座“南美洲的中华文化大本营”——八德园,然后带着50多幅敦煌临摹作品,与日本《朝日新闻》合作,于1956年在东京举办一场“张大千临摹敦煌石窟壁画展”。
正如当年为他赢得了赴台飞机上的席位一样,这些“带有魔力”的摹本,又为他敲开了巴黎博物馆的大门。展览一结束,全部画作立刻运达欧洲。从此,张大千终于以艺术大师的身份进入了西方的艺术殿堂。
直到1969年,张大千才兑现承诺,托人将画送回台湾。这62幅作品,至今珍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隔着七十年的历史尘烟,回望张大千与敦煌的种种牵绊,让人不由感慨系之。张大千两赴敦煌大部分作品,最终还是在两岸的博物馆里找到了归宿,这一点,毕竟还是让人欣慰的。
关键字:壁画,临摹,飞机,台北,摹本,台湾,张大千内容标签: 壁画 临摹 飞机 台北 摹本 台湾 张大千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新国学理论
新国学2021年元旦新年贺词
明学与明品生活
文化革命、人类物种与理想社会和人生(一)引言
中医之数理科学化改革与基元系统人体数理模型
新国学的目标及启蒙运动
人性之声HK--悲惨世界
人性与是非善恶
关于美与艺术的内在原理之摘抄
理想的社会
宗教裁判法
对义务教育的批判
社会仿生的原理
新国学的精神
史书重修的一个原则
重修虚幻愚民的历史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