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我从艺的历程,刘昌潮老师对我的教导帮助,永远不会忘怀。刘老师花卉、山水画俱佳,犹以墨竹名世。为怀念恩师,以“竹之风骨”为题,略述我对墨竹艺术的学习体会,和对“昌潮竹”高度艺术造诣的推崇。
每当读刘昌潮老师的水墨写意花卉,总感到勃勃生机扑面而来,酣畅淋漓的笔墨令人顿生心旷神怡之感。几十年来我对刘老师的墨竹、墨荷都是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来研读的,说来,我与刘老师曾有过一段深厚的师生之谊。
1958年“反右”运动,我的启蒙恩师王兰若先生不幸被错划为“右派”,并被遣送到英德去劳动改造。那正是我最痴迷于画事的时侯,顿失良师,一时便迷失了方向。因为当时我已在《红领巾》《少先队员》等杂志发表了作品,并出席了广东省第一次少先队员代表大会,是故汕头市文化局领导对我继续学画很重视。他们找到我的父亲,问我父亲说:“现在汕头市有13个国画家,你家楚雄想跟哪一位学画画呀?”我毫不犹豫地说:“刘昌潮老师!”就这样,我有幸开始跟刘老师学画画,开始了我们的师生之旅。
刘昌潮老师是一位杰出的中国画家。他花卉、山水皆能,尤以兰竹、荷花、紫藤最精。特别是画竹子,可以说在潮汕地区是家喻户晓的。1972年“文化大革命”后期,文艺开始复苏,第一次全国性中国画出国展览,刘昌潮老师的墨竹经层层选拔送到北京,中央领导人对刘老师的墨竹予以高度评价,当时郭沫若这样评价刘老师的墨竹:“清新俊逸,兼而有之,画竹如此,是当代板桥。”1979年,刘昌潮老师的《竹》被选送日本展览,并被编入《近代亚洲美术作品集》;《墨竹》被编入《中国现代绘画展作品集》。
自古以来,中国人喜爱竹子。竹竿中空有节、竹枝坚韧挺拔、竹叶常绿不凋等自然属性,使竹子被赋予了人文精神,竹子常被喻为高风亮节、虚怀若谷的君子。史上画竹名家,并非只是简单地对竹子的自然形态进行忠实地摹写,而是托物言志、借物抒怀,使竹子上升为人文品格和精神的外化。
画竹名家文与可,主张“胸有成竹”,苏轼评价文同画竹的关键是“胸有成竹”才能“身与竹化”。他写道:“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它独不见人,嗒然忘其身,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
元代文人水墨花鸟画兴盛,画竹名家更是辈出,如李衎、柯九思、顾安等。李衎画竹,能对竹子的“形色情状,生聚枯荣”作仔细的研究。穷尽风姿雨态,新篁、老竿、壮枝多种形态。赵孟頫评其画曰:“仲宾为此君写真,冥搜极讨,盖欲尽诛之情形。二百年来以画竹称者,皆未能用意精深如仲宾也。”
代“扬州八怪”多善画竹,尤以郑板桥最擅长。郑板桥提出画竹有“眼中之竹”、“胸中之竹”与“手中之竹”的见解。“眼中之竹”是自然生态,经过画家的选材,构思而成为“胸中之竹”。但落笔时又用笔墨浓淡干湿趁“势”写出,而临时又会产生许多变数,成为“手中之竹”,他提出“化机”是“趣在法外”。
而刘昌潮老师画竹,能集历代名家画竹之所长,又成自家风貌。他既有宋人的“胸有成竹”、“身以竹化”,又有元人观察入微的穷尽风姿雨态,写出新篁、老竿、壮枝、新梢的千姿百态;他既有郑板桥画竹的硬朗结实,又有石涛画竹的潇洒淋漓。
刘昌潮老师人品高尚,和蔼可亲。平时言语不多,却有大智慧。他最重视中国画的“理、气、趣”。
“理”分物理和画理。物理乃大自然之生态、规律,对物理要认识、理解;画理乃绘画的道理,造型、笔墨、设色、构图都有方法、讲规律。
“气”乃神韵、气势、生气,中国画表现自然生态,意在表现其生命、气势。吴昌硕说他自己的画就是“画气不画形”。
“趣”乃情趣、趣味,也包括格调、意境和作者的感情。竹子这个题材,之所以能被中国历代画家不断地刻画表现,常画常新而经久不衰,就在于画家笔下的竹子不是简单的再现其自然生态,而是画家通过竹子这个物象表达自己的情怀、思想和情感,通过画家对竹子的不同理解、感受和认识,创造出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和不同的审美追求,从而升华为具有高度精神内涵的、本民族的艺术形象代表。这才是中国画家反复画竹、历久常新的意义所在。
刘昌潮老师画竹,为我们创造了一种独具一格、淋漓酣畅、大气喷薄的墨竹形象,那就是竹之精神、竹之气节、竹之风骨!名家评价刘昌潮先生的艺术清新隽逸,兼而有之,如此写竹,真是当代郑板桥。——摘自一代文豪郭沫若1971年在广州观看广东省美展时对刘昌潮先生写竹艺术发表的评价。
昌潮老人尊重传统而又不迷信传统,他有强烈的时代意识……他爱生活中的美,他恨生活中的丑。……正是这种时代感,使昌潮老人在早有“食古力深”,“老辣似天池,苍润学李鱓”的功底上,升华出“昌潮风格”来。
刘老先生给自己的画室起名“不烦斋”,刻成印章……他不为生计,不逐名利,不论辈份,只要是爱好艺术的人,求教也好,索画也好,都一概应允……烦不烦?刘老说是不烦!“我愿画在人间”,“只要我还能再画”这就是刘老的精神境界。
我爱昌潮老人的画,尤爱他画的竹。……刘老博取各家之法,揉合自己从生活中所得的体验,汲取西画之法,独创一格。……表达竹的气质。——摘自吴南生(原省政协主席)1985年为《刘昌潮画集》所作“序”。
昌潮八十非垂老,沧浪水深青溟濶。视艺术如生命的刘昌潮学弟,他的一生是勤奋创作的一生,他广阔的胸怀,充满着对祖国的热爱。……——摘自艺术大师刘海粟1987年为刘昌潮从事艺术活动六十周年暨八十大寿的题辞。
昌潮先生工写竹,炉锤功深,历数十载,蟠空缭隙,无不尽态而极妍、海内翕然宗之无间言……——摘自国学大师饶宗颐1989年为《刘昌潮画集》题辞。
关键字:老师,画家,艺术,自己的,刘老师,名家,内容标签: 老师 画家 艺术 自己的 刘老师 名家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新国学理论
新国学2021年元旦新年贺词
明学与明品生活
文化革命、人类物种与理想社会和人生(一)引言
中医之数理科学化改革与基元系统人体数理模型
新国学的目标及启蒙运动
人性之声HK--悲惨世界
人性与是非善恶
关于美与艺术的内在原理之摘抄
理想的社会
宗教裁判法
对义务教育的批判
社会仿生的原理
新国学的精神
史书重修的一个原则
重修虚幻愚民的历史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