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语冰,曾就读于华东政法大学、浙江大学,学习法律、哲学和文学,获法学学士、法学硕士、文艺学博士学位。现为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西方现代美学、现当代艺术史和批评史的教学与研究。
M21:沈老师好,我们就从艺术批评在国内外的现状聊起吧。
沈语冰: 詹姆斯•艾金斯(James Elkins)写过一篇文章,叫《艺术批评到底还有什么用》。意思是当代艺术基本上是受到一些体制力量的控制,很多展览背后都有资本运作,批评家或者批评文章还能够起到什么作用?所以,对批评的质疑和悲观的声音不仅在中国有,国际上也是不绝于耳。相比而言,中国艺术批评的现状更加不理想。因为欧洲和美国有比较好的艺术批评传统。比如法国从沙龙展开始就一直有艺术批评,可以追溯到狄德罗,一直到十九世纪的波德莱尔和现代的一些批评家对艺术批评都非常重视,艺术批评基本上能够在艺术家和公众之间起到一个桥梁的作用。
二十世纪下半叶艺术史和艺术批评有一个重心的转移,从欧洲尤其是巴黎转移到了纽约,二十世纪英语语言霸权越来越大,英美艺术史和艺术批评的传统在国际上的声音也越来越大。英国的比如罗杰·弗莱(Roger Fry)、克莱夫·贝尔(Clive Bell)和后来的赫伯特·李德(Herbert Read),这些人都是赫赫有名的批评家。美国艺术的崛起是和美国批评家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比如格林伯格、罗森伯格、斯坦伯格对美国艺术的推动以及对美国艺术最终为公众所接受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弗莱艺术批评文选》,罗杰·弗莱著,沈语冰译,江苏美术出版社。除了研究工作外,沈语冰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艺术批评理论书籍的译介与编选工作。
客观来讲,推动艺术史发展的除了艺术家的创造性之外还有资本的介入,拍卖、美术体制、美术馆、博物馆,还包括大学的艺术史系、艺术杂志、艺术出版物,是有一个完整的体系。除了艺术家的创造主体之外,背后有着资本的力量、政府的力量或者政治的因素,然后就是学术的力量。学术包括独立的艺术批评、艺术史的研究,还有展览、策展这些体制的运作。某个时候可能是资本的力量占优势,有的时候政府比较强势,但是始终有一个学术的力量可以相对地平衡其它两种力量。在欧美从理论上来说,这三股力量能够相对平衡地推动艺术史的发展,但是在中国我们最缺的就是学术的力量,包括艺术批评的声音。二十世纪中叶一直到改革开放时期基本上是由政治控制的,九十年代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崛起,当代艺术很大一部分是被资本控制的。黄金时期是艺术家相对能够独立自主创作的八十年代。半个多世纪以来的艺术史要么被政治控制、要么被资本控制,很少有学术的力量去平衡它和制衡它。
M21:您说的学术力量具体指什么呢?
沈语冰:艺术史的研究,独立艺术批评的展开。独立的艺术批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术力量,只有真正自由、独立、高质量的艺术批评能够得到很好的开展,整个艺术生态才能够比较良好地向前发展,也会比较健康,否则的话这个状况就不容乐观。
M21:您组织了“艺术理论与批评译丛”的翻译工作,是不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
沈语冰:对。其实我是在九十年代初到中叶那几年介入了中国当代艺术的批评,参与了九十年代中期一场最大的关于当代艺术意义的论战。论战之后我发现我们的学术资源太稀缺了,我们在论战当中采用的术语和理论框架基本上来自于哲学或者文学批评理论,很少有艺术批评方法或者直接来自于艺术批评理论的。我们这一块的研究完全匮乏,我想了解西方的批评史是怎么一回事,文杜里曾写过一部《西方艺术批评史》,但是写到二十世纪初就结束了,二十世纪以后恰好是我想知道的这部分完全没有。
上一页 12 下一页关键字:力量,艺术史,学术,批评家,二十世纪,美国,艺术批评内容标签: 力量 艺术史 学术 批评家 二十世纪 美国 艺术批评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新国学理论
新国学2021年元旦新年贺词
明学与明品生活
文化革命、人类物种与理想社会和人生(一)引言
中医之数理科学化改革与基元系统人体数理模型
新国学的目标及启蒙运动
人性之声HK--悲惨世界
人性与是非善恶
关于美与艺术的内在原理之摘抄
理想的社会
宗教裁判法
对义务教育的批判
社会仿生的原理
新国学的精神
史书重修的一个原则
重修虚幻愚民的历史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