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建民近期水墨作品)
“我喜欢石头,尤其是太湖石,
它如同一个个凝固的生命体。”
身着一袭白色对襟衫的师建民娓娓道来:
“比如我画了一块顽石,
这块石头就有了人的灵魂,
但是它一定要有气节和气格,
有灵魂的美感,不是烂俗,
我觉得这就是一种艺术观。”
盛夏午后,蝉鸣阵阵,
穿过绿意盎然的爬山虎和鸟语声声的院落,
由师建民亲自操刀设计的工作室便浮现眼前。
风雅的太湖石和行云流水的不锈钢作品;
购自90年代西安的汉裸俑与
闲来收藏的各色顽石、器物相映成趣。
没有不协调的装饰和过度设计,
师建民说:“有些人天生不喜欢老东西,
我天生就喜欢!”
工作室的台面上摆放着很多创作小稿,
都是师建民画大稿前的尝试和试验,
他说:“我现在画水墨,
水墨其实也是一种材质,
其实最后能达到何种艺术高度?
就取决于对材质的理解有多透彻。
“水墨一定要干透——
要干透到胶凝固于绢或纸的状态,
一天一刷的干透和
一周一刷的干透完全不同,
甚至还要把它压扁,
这都是一种方法,
一种对材料理解的把控。”
三联画《女神》
“其实它也是一种中国人的审美情趣,
是水墨不同于油画的审美。
过去中国人画画讲“理明气顺”——
“理”就是思考要深,意贵乎深,不曲不深也。
师建民说:“《女神》讲的人人都有佛性,
那就得看艺术家的作品
是否能把观者的佛性调动起来? ”
“古人对生活的理解层面
远非我们现在所能想象。
现在的我们接受了太多享受的东西,
脑容量却有限,
这和高速公路只有一辆车
一定开得最快的道理是一样的。”
平时他会尽量
摒除脑海里不必要的东西,
尽可能地简化生活,
师建民说:“在绘画中也尽可能
地剔除掉任何多余的东西,
只开一辆车,保持一种自我。”
摩羯座的他谦逊博学又深藏不露,
喜欢结交有礼有节、有血性的朋友。
“搞艺术的一定要刻薄!师建民坦言:
“一定要对自己的作品尖酸刻薄,就像倪瓒;
还得有坚强的意志,
这意志背后是你发自内心地喜欢这个行业,
而且对这个行业有很深入的思考,
还得看文章,古今中外都得看
这是一位充满中国传统审美情结的文人,
喜欢米芾“古雅脱俗”、
“天真自然”的审美哲学,
提及正在看的《画学集成》,
师建民说:“这些艺术家都很伟大,
不仅说艺术,连人的秉性都说,
越看越觉得自己卑微。”
“西方艺术史以前也读了不少,读完就忘;
可这些东西我基本过目不忘,
会反复看,并且做笔记,
这就是它真正打动你的地方!”
“人之无学者,谓之无格”,
‘无格’是你不学。”
说起多年前购自旧书摊的
宋人的《论古今学者》,
师建民依然兴奋不已:
“无格者,谓之无前人之格法也——
没有前人的“格法”,怎么能超越古今?
宋朝的“天人合一”是山水画的大概念,
也是代表宇宙观的大观念——最高级的观念;
现代人只是拿自己的认知、痛苦和悲哀,
或者是某种现象去玩“搜妙创奇”,
其实只是一个点子,根本不是观念。
“绘画讲究的不是把工笔画得精致和精细,
讲究的却是那种不可言状的变化,
是精微,不是精细。
谈及工作室墙上悬挂的心水画
——北宋郭熙的《早春图》,
师建民眉飞色舞:
“精微的美感和艺术感,这幅画里都有。
可以想象画面是那种青灰的、绢色的调子,
清凉透彻的青灰墨色——烟岚之气。”
“冬天和夏天的云雾,
还有晨雾、暮雾、雪雾和雨雾,
不是同一种雾气,更不是现在的雾霾;
不同季节的山,也有不同的表情和气质。”
师建民忘情述说:
“郭熙画山水,不仅让人‘可行可望’,
更让人‘可居可游’,烦恼皆忘”
工作室摆放着几把师建民早期“椅子”作品,
他将不锈钢材料与传统书法融合创作,
飘逸跌宕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与设计趣味。
他说:“这把椅子是从草书中“爱”变异的。
当时身边在宣扬一些社会性、批判性的东西,
我就反其道行之,
弄了个毫无批判性、俗一点的东西。
其实是对文化高度的自觉审视。”
“艺术就是生活,设计也一样。
崇尚好的设计,生活品格一定高,
否则就不会去用好的设计。
师建民说:“我认为最好的设计,
一定具备艺术感和时代感,
所有一切人的文化感都在里面。”
| 师 建 民 |
1962年生于西安
1986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文章转载至德美艺嘉公众号)
关键字:东西,水墨,设计,内容标签: 东西 水墨 设计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新国学理论
新国学2021年元旦新年贺词
明学与明品生活
文化革命、人类物种与理想社会和人生(一)引言
中医之数理科学化改革与基元系统人体数理模型
新国学的目标及启蒙运动
人性之声HK--悲惨世界
人性与是非善恶
关于美与艺术的内在原理之摘抄
理想的社会
宗教裁判法
对义务教育的批判
社会仿生的原理
新国学的精神
史书重修的一个原则
重修虚幻愚民的历史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