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图像在今天已经很难仅仅被视为一个对象物,似乎更应该被看作是一扇窗口;同样,人的身体在当前也很难只被看作是一个肉身的存在,它完全有理由被视为一种媒介。通过身体,如何去审视虚拟时代与传统社会生活的撕裂,抑或某种形式的延续?通过图像,又如何使这种复杂性得以浮现?
LEAP摄影别册pop eyes第三刊中,我们邀请多位活跃于国内外艺术界的艺评者撰文,并呈现即将于本周登陆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PHOTOFAIRS Shanghai)的LEAP Pavilion“不如跳舞:影像浪潮中的身体”参展艺术家的作品。面对这些被呈现的摄影作品,我们希望读者不是把这些图像当作一种审美趣味来阅读,而是能在前后翻阅之时,感受到从作品中折射出来的、当代亚洲社会纷繁复杂的身体意识。
撞击!从电影以及VR中“出戏”
莎拉·罗森伯格,《记忆/地方:我的家》,2014-2015年,虚拟现实环境、头盔、转椅、电视、地毯,尺寸可变
独立策展人、艺评人张涵露在《撞击!从电影中以及从VR中“出戏”》中提出,打造浸入式视觉体验的全新感知技术,有可能成为勾画未来社会背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就意味着,将来在展开任何针对身体感知的描述时,可能都要以浸入式的视觉体验作为前提。而在当前,我们已经可以看到,一些录像、电影的创作者,在虚拟或者扩充现实的浸入场景中,选择将“出戏”(回到现实)作为图像处理的重要元素——“有时候很难出戏,有时候不小心出戏”。
公路时刻
侯孝贤,《南国再见,南国》,1996年,电影,126分钟
在江萌的文章《公路时刻》中,我们可以从中国大陆和台湾艺术电影中的类“公路片”时刻,看到源自美国的类型片在转植到亚洲之后产生的变化:“上路”,是对原有身份的反抗,或者是对反抗的想象,但这种情结在两岸艺术电影里的“图像-叙事”关系,成为了对游击、回家、离家这些亚洲社会已有的政治、伦理叙述的干扰,甚至变异。
关键字:身体,浸入,亚洲,图像,视觉,时刻,内容标签: 身体 浸入 亚洲 图像 视觉 时刻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新国学理论
新国学2021年元旦新年贺词
明学与明品生活
文化革命、人类物种与理想社会和人生(一)引言
中医之数理科学化改革与基元系统人体数理模型
新国学的目标及启蒙运动
人性之声HK--悲惨世界
人性与是非善恶
关于美与艺术的内在原理之摘抄
理想的社会
宗教裁判法
对义务教育的批判
社会仿生的原理
新国学的精神
史书重修的一个原则
重修虚幻愚民的历史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