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以绘画为实验媒介的观念艺术家,王俊将方法变成游戏的手段,方法本身也成为了作品内容。某种意义上,与其将王俊定义为画家,不如定义为把自己、观众和画布视为对手的绘画行为艺术家,其方法论类似编程后的随机生发:设置一个路径程序,产生不确定的过程,在过程中制造缝隙、断裂和转折,以此设置迷局,而艺术家、观众、作品均构成迷局的基本要素,三者之间相互追逐,互为猎手和猎物,让绘画和观看的过程变得充满悬念。
“在这些保留下来的‘残骸’里,我们可以窥见一些经典绘画的痕迹,这些痕迹并不一定体现在绘画技法上,而是内在精神性的体验。”
此次在千高原艺术空间的个展“闪回”里的作品正是王俊近年来的实验所得:以一张随手拍摄的具象风景照片、一段手札、甚至述职报告里的句子作为元图像素材,在此之上篡改、涂抹,消解意义,放弃一览无遗、明确的方式,最后呈现的是“图像被榨取后的残骸和灰烬”。在这些保留下来的“残骸”里,我们可以窥见一些经典绘画的痕迹,这些痕迹并不一定体现在绘画技法上,而是内在精神性的体验,比如丢勒线条的神秘,伦勃朗光影里的人性,龚贤山水的苍健。有趣的是,王俊从作品生成的起点就将观众视为对手,往往抛出一点线索,又关上一扇门,玩着“猫捉老鼠”的观看游戏,观众是艺术家设定的参与者。
王俊把作品构建过程发生的事件和行为视为作品本身,但画廊沿用传统的呈现方式显然既不能满足观众进入作品背后的需要,也不能很好地回应艺术家通过作品与观众互动的初衷。艺术家的过程作品如何在公共空间展示,让观众参与其中,也许是今天艺术机构需要认真考量的问题。
关键字:观众,艺术家,残骸,内容标签: 观众 艺术家 残骸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新国学理论
新国学2021年元旦新年贺词
明学与明品生活
文化革命、人类物种与理想社会和人生(一)引言
中医之数理科学化改革与基元系统人体数理模型
新国学的目标及启蒙运动
人性之声HK--悲惨世界
人性与是非善恶
关于美与艺术的内在原理之摘抄
理想的社会
宗教裁判法
对义务教育的批判
社会仿生的原理
新国学的精神
史书重修的一个原则
重修虚幻愚民的历史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