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editor

    宗教门户网:赵丹:严师高徒今何在_-教学-教育-严师-艺术-高校教师-专业

    分类栏目:人间透视

    条评论

      “教”“学”二字连接着知识传承体系中的两个重要角色——教师和学生,社会各层次教育所奉

      “教”“学”二字连接着知识传承体系中的两个重要角色——教师和学生,社会各层次教育所奉行的“教师传、学生承”的模式共同促进了人类知识的承续与发展。现代社会的学校教育是人们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而大学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高级阶段也被认为是培养高知人才的圣地。然而,近些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高校的扩招,高等人才的产出数量增多,随之而来的社会问题也日益严峻,比如就业问题、高等教育的含金量问题等越来越受到关注甚至质疑。这种现象背后有深刻的社会原因,也有高等教育本身的问题。

      通过笔者在综合类大学艺术学院执教的经历及与同行交流所获得的信息,发现目前高等艺术院校教学现状出现了很多不容回避的问题,比如学生不爱上课、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高、就业情况不好,更有一些学生扬言只是为了拿个文凭,不打算毕业从事所学专业,或者通过考艺术进入大学修第二学位并以第二学位的专业找工作等等。总而言之,目前的艺术院校尤其是综合类大学的艺术学院或美术学院这种情况比较普遍,艺术教师们非常无奈,因此在教学环节中鲜少见严师,更遑论出高徒。造成这种现象虽然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不过本文主要从教育本身,即教与学两方面来谈高等艺术教育的问题。首先,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而当下的高校却更加注重科研产出,这导致了高校教师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还承担着重大的科研压力,甚至科研成果压倒教学成为教师晋升职称的主要评判标准。在晋升职称的压力下,高校教师被迫将大部分精力用在了科研上,这直接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作为教职人员,教学能力的薄弱或者教学质量的下降是对自我要求的不严格,在这样没有底气的情况下,又该如何做到严格规范学生呢?也许高校注意到了教师对教学的不重视,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全国多数高校都建立了教学评估系统,即通过受教者的反馈来评估教师的教学水平,并在职称评定中参考教学评估结果。客观来讲,这不失为一种监督教学质量的好方法,并且由学生直接打分看上去合理公正。但是,谁又能料想人性的险恶呢,有些学生竟能将其作为“报复”严格教师的权利,有很多严师深受其害,网络上不乏相关报道,令人唏嘘。试问,这样带有主观情绪的评估有何可信度?然而,教学评估结果并没有从职称评定标准中取消,为了避免蒙受不白之冤,多数高校教师只好被迫选择做一个“老好人”,师生之间两相不为难成为现在高校教师生存的“潜规则”。在这样的环境下,很多专业能力强的艺术类教师苦于良才难遇、教学抱负难以实施而心灰意冷,潜心于个人创作,很少插手教学。虽然这类教师的境遇令人痛心,但更令人惋惜的是学生缺少了良师的教导。

      另外,学生过早地被功利化的社会风气所熏染,只学有用的。在市场经济的导向下,“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被极端化了,大学文凭和所学科目直接跟真金白银挂钩。很多学习艺术的学生由于缺乏真正的兴趣并不执著于专业能力的提高,但却仍计较分数的高低,因为这和入党、保研、奖学金息息相关。艺术理论的课程在教学环节最不受欢迎,因为在学生眼里这种课程“没有用”,这类课程往往成为学生旷课、睡觉、看手机、做其他作业的时间,考试之前会“划范围”,因此倒也过得高枕无忧。就是这种毫无根据的“有用”和“无用”的观念害的油画本科毕业生在毕业论文中连画家的名字都写错并且一错到底;一个所谓的“好学生”在油画专业推研面试中被要求解释坦培拉绘画时张口结舌,不知所云……技能是否高超我们不得而知,但理论知识的匮乏会成为他们成功道路上永远的短板。作为受教的一方,在登堂入室之前就自主筛选放弃了一部分自己的专业能力,即使有严师又能如何呢?

      一个疲软的课堂势必会影响授课教师的授课状态,而一个没有充分备课的教师也自然不会征服课堂。目前高等艺术教育面临的问题,让我们既要反思高校教师的职业性质,又要审视高校艺术教育的定位,否则“严师高徒”的追求只能离我们越来越远。笔者认为大学教育,还是要以教育为先,再谈科研,再谈服务社会。做教师要对得起学生,不要将“诲人不倦”变成“毁人不倦”;做学生要对得起自己,不要以为此刻自己身在大学校园就是天之骄子,还要想想将来何以立足于社会丛林。

    关键字:教学,教育,严师,艺术,高校教师,专业,美术教育
    内容标签: 教学 教育 严师 艺术 高校教师 专业 美术教育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扫码威信公众号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