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艺术传播的原型:神使(Hermes)传播的两个方向
包括艺术传播在内的传播活动是人类代表性的行为之一。现代传播学将传播定义为人类运用符号交流信息的活动,这已经是符号人类学对人类的总体定义。(1)
人类最古老的符号传播活动是巫术。巫术传播的信息具有两个方向:首先是向神传送信息—歌颂以表顺服,祈求以盼解困;此后才是向人类传播的信息—颁示神的意旨与回应神意的行为动员。操作巫术的巫师从而具有双重身份:在面向神时成为人类最高代表(因而巫师也成为人类最早统治者),在面向人类时则代表神的传言者而被称为“神使”(Hermes)。与神的关系比与人的关系重要:古代传播机制的支配力及其策源基点是神性,人类领悟与关注的眼光面向神。
巫术知意情一体化的想象互渗律(Participation),(2)强有力地规范模塑了人类情感表达形式的格式(格式塔Gestalt),即使在后巫术文明中已失去巫术内容理解,这形式格式依然以其无法理喻的深邃意味与丰富快感召唤人类重演,艺术活动由此获得了最初的独立内涵。此即艺术发生原理的巫术起源说。(3)
古代艺术保持着原始巫术敬神的特性。庙堂祭祀之《颂》,与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中挣扎流血的野牛壁画一样,都是向神传送的信息,其传播行为笼罩在神秘与虔敬氛围中。由于文本是面向神的言说表达,后世的观众与读者实质是这类艺术传播的“第二读者”,亦即旁观旁听者(4)。这类艺术传播的场所是人迹罕至的洞穴或禁止群众进入的庙堂,其操作者就是巫师或继承巫术传统的儒士类人物,因而古代艺术是少数人甚至是个别人与神独在的活动。这一虔敬交流呈现为永恒的深度时间状态。
贯穿古代文化传播的一个特性是,文化符号的神圣化及其稀缺性导致文化符号传播的垄断管理。传说中的颛顼时代制止“民神同位”,实行“绝地天通”,即是中国古代文化传播垄断管理的历史性事件:“古者民神不杂……及少嗥之衰也,九黎乱德,民神杂糅,不可方物,夫人作享,家为巫史……蒸享无度,民神同位,民渎其盟,无有严威……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使复旧常,无相侵渎,是谓绝地天通”。(5)此乃古代通则,巫祝贞人与西方的教士,均是专职的神圣符号管理者。
艺术传播与宗教传播重合而导致深刻冲突的代表性事件是基督宗教史上的“禁偶像”运动。(6)这一维护神之无限性的护教运动,既否定了艺术品以有限可感形态表现“不可见”之神的可能,又同时表明,艺术品正是由于具有“理念的感性显现”(7)特殊性质,其不同的“感性显现”传播才可能导致不同的神性观念而发生正统异端之争。这样,前述古代符号传播的两个不同向度便存在着紧张:对神的祈告与对人的传达呈现为精英信仰与大众感性的分野。感性显现理念的艺术特别集中体现着这一紧张对立。对艺术感知方式及其传播的控制很早就成为弥漫着火药味的领域。中国最早的“诗”辑成为《诗经》并有雅郑、正邪之分,从《毛诗大序》开端的定型化教化艺术评判,始终把握着自上而下的教化原则。柏拉图以哲学沉思这一最高人性形态蔑视剧场呼喊的群众,并第一次提出“剧场政体”(Theatrocracy)与“贵族政体”(Aristocracy)这一艺术政治学的对立范畴。(8)他进而贬斥煽动民众感性情欲的艺术,而要将诗人从哲学统治的理想国赶出去。但是,柏拉图同样又高度评价那种从神界回忆(Recollection)中获得灵感而迷狂(Mania)的诗人。(9)在柏拉图这种貌似对立的艺术观中包含着可以进一步推导诠释的思想:后一意义的亦即引导人接近神性理念界的艺术,(10)是类似于近代称作“天才”的少数人与神冥合的活动,而希腊剧场开端的那种群众规模的公共艺术却与此不相宜;进而言之,大规模的艺术传播是危险的。贵族精英对艺术传播的限定,让人联想到巫术秘密传授与史官父子单传的古代传播特征。这不能仅仅视为现代或后现代思想家所讲的知识话语权力垄断。聆听人数是否在本质上制约包括艺术在内的真理传播,这是一个思想史忽略了的问题。
上一页 123456 下一页关键字:巫术,人类,艺术传播内容标签: 巫术 人类 艺术传播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新国学理论
新国学2021年元旦新年贺词
明学与明品生活
文化革命、人类物种与理想社会和人生(一)引言
中医之数理科学化改革与基元系统人体数理模型
新国学的目标及启蒙运动
人性之声HK--悲惨世界
人性与是非善恶
关于美与艺术的内在原理之摘抄
理想的社会
宗教裁判法
对义务教育的批判
社会仿生的原理
新国学的精神
史书重修的一个原则
重修虚幻愚民的历史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