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editor

    宗教门户网:谈艺录:用古代城砖建现代大厦——章剑华访薛亮_-艺术-画家-艺术家-传统-我觉得-创新

    分类栏目:人间透视

    条评论

      4月28日下午,应江苏省文联主席章剑华之邀,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薛亮来到江苏省文联办公室。他们以非辩证的思维方式探讨当下的一些艺术问题。  “细笔

      4月28日下午,应江苏省文联主席章剑华之邀,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薛亮来到江苏省文联办公室。他们以非辩证的思维方式探讨当下的一些艺术问题。

      “细笔山水”与“心象山水”

      章剑华:我们常常采用辩证法原理一分为二地谈论问题,但由于对辩证法的理解不深不透,结果往往落入“既是又是”“既要又要”的思维套路。我认为,艺术问题不一定非要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去分析,而可以更加感性、更加主观地去思考与认识。今天我提出一些相互关联和对应的艺术问题,我们换一种方式来探讨一下,一是一,二是二,不需要那么辨证、那么周全。历来画家对中国画的定义不一,也有诸多分类,有人说你的画是“细笔山水”,还有人说是“心象山水”,我觉得“心象山水”更为合适。

      薛亮:其实我不同意“细笔山水”这一称谓,因为中国山水画本身就没有工笔、写意之分。如宋人的山水画虽然工细,每根线条和每个点画的用笔都很讲究,起笔、行笔、落笔都颇具生命力,其实都是写意性的。在作画中,由于创作者提按顿挫的熟练运用,心境不一却往往有神来之笔。此时彼时不同,同一物象在同样的环境中,由于创作者心境的不同,表现的也各有差异。

      章剑华:客观物象经过画家的再加工,根据不同的体验和理解表达出来,更具主观性。我认为,认识问题要客观,谈论艺术要主观,客观事物随主观感受而变化。中国画讲究心象、意会,这种写意性不可复制、描摹,是客观事物在画家心中的表达。西画经历了由写实到抽象化发展过程,抽象、造型是中国画的高深之处,真正懂得中国画的西方画家才能从中国画中吸收营养去表达抽象。

      薛亮:任何画种在比较中才能体现其自身特征。中国画与西画的区别体现在工具上,西画画笔偏扁,呈现块面造型,而中国画以毛笔为工具,行笔中的快慢提按等节奏呈现的水墨效果各异,这一特征让西画望尘莫及。中国画直接表达了作者当时当地瞬间的生理节奏和心理节奏,而节奏取决于画家的人文修养。中国画的笔墨高妙不在技巧,而取决于画家的综合素养,真、善、美通过毛笔表现的淋漓尽致。我认为这也是“书画同源”点之一。其二,汉字有独特的造型美,也就是西画的构成,无论篆、隶、楷、草,都有其独特的构成美。好的书法作品,从整体章法到单个字的布白分割、点画变化、呼应关系等都很有道理,汉字的造型美启发了中国画的构图,从中我也受益匪浅。

      章剑华:有人说,书法不存在现代化问题,因为书法艺术已经是高度抽象的最现代的艺术形式。绘画的构图、造型可从书法中引申而来,书法也可以从中国画中吸取营养。所谓“心象”,象由心生,心随象转,是客观事物由人脑感悟后的形象。“心象山水”是自然事物在画家头脑中浮现的形象,是画家的生理、心理节奏和人文修养在瞬间的表达。

      “古代城砖”与“现代大厦”

      章剑华:传承与创新是每个艺术家都要面对的问题。传承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创新以传承为基础,又是对传统的延伸。有人说你的画是“用古代城砖建现代大厦”,我觉得这句话道出了你对传承和创新的理解。

      薛亮:“城砖”是中国画造型的基本源,有了基本源,才能建起“大厦”。我觉得基本源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中国画的写意性,这一特征亘古未变;二是中国画的笔墨,笔墨即用笔技巧的变化美感和用墨枯湿浓淡的辩证统一;三是中国画的传统图式,即古人对自然万物的图式创造。只有把中国画的原理和传统技巧吃透并领会,画家才能创造出自己的图式,才不会离开中国文脉。中国传统画的原理不变,方法却在变,古代画家有很多创造,我们没有认识的就需要去重新审视并发现传统,有了传统,才有创新。

      章剑华:从中国画传统笔墨、造型、章法、构图和画家对色彩的主观运用的基本源中变化而来,重新打碎、布局,再构造新的对象和内容,也就是构造“现代大厦”,这就是创新的过程。创新源于对传统的继承,传承是创新的关键。然而,每个人对传统的继承程度又各不相同,打个比方来说,在传统中国画的富矿中,有的人挖到了“金子”,有的人什么也没有挖到,有的人不满足于已挖到的“金子”,还要进一步挖掘。挖到“金子”的人,就有创新的可能,没有挖到的人, “创新”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薛亮:当然传统中也有糟粕,与我们的时代精神格格不入者就要摒弃。有的东西对我没用,也可能对别人有用,对我有用的我就要拿来并加以整合,无论是古人的、当代人的,还是朋友的。其实画什么不重要,怎么画才重要。对待平常的事物,如果用新视角、新理解,不同于常人的处理,意境就会大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绘画语言、创作手法,画家的精神内涵决定了作品的内蕴、深度和高度,每一个进步与时代审美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自己的探索如果对后人有一点启发,那就很有意义了。

      章剑华:时代的发展,赋予了艺术家探索的精神,艺术家的主观精神不能停留在古代,心境要不断地发展、创新。中国书画的创新是越走越难了,我觉得书法实在难以超越古人,而中国画仍有发展的空间,前人的绘画作品虽然达到了一定的难度和高度,但各种绘画方法依然可以继续探索。

      “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

      章剑华:艺术作品有“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雅俗之别,中国画亦然。具有学术性和人文性的艺术作品为雅,而过分装饰的艺术作品往往很俗,雅俗共赏是艺术作品的最高境界。我觉得你的作品既有高度和难度,又被人们普遍接受,实为不易。

      薛亮:贴近人性的表达,贴近有一定文化层次的人的审美要求就是雅,停留在自然层面,无精神内涵即俗。真正的雅俗共赏既体现了内在美,又能与外在美和谐统一。有的人花大把的时间玩无任何学术性的新花样,就是徒劳。中国画的学术性往往体现在绘画语言上。同样的物象,用不同的绘画语言去解释,就会出现偏颇。对艺术作品解读的好坏判断,取决于创作者和鉴赏者的审美高度和理解。创作一幅好的中国画作品要有以下四个要素:一是要有气场,作品的气场体现了创作者的人文含量和内在精神;二是要有难度,设置了难度才有高度,复制、摹仿不得;三是创作者要有先天的禀赋,其个性决定了作品的特色;四是要有好的构思,创作前要培养感觉,无论是表现凄凉、豪迈,还是雄浑、淡雅,有了感觉,再选用合适的题材,运用恰当的笔法、构图,自始至终的把这种感觉贯穿其中并表达出来。

      章剑华:有了好的构思,才有好的作品诞生。有的艺术家想象丰富,却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所以,“城砖”要多,不然“大厦”无法落成。艺术想象和艺术语言之间要达到和谐统一,而艺术语言的构成往往要日积月累。

      薛亮:中国画的艺术语言既来源于对传统艺术语言的扬弃,也要有主观的吸收和表现。有的绘画语言、符号也非一成不变,适时一变,就是一个新事物。传统的基本图式是创作的基础,规律不是不可以打破,打破之后要能够重新整合、拼装。只有融合进去,才能与古人不同。

      章剑华:把传统中国画语言拿来后不只是打碎,还要选择、协调,并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我觉得中国画这门艺术,也有技术的成分,我们不应该排斥技术手段的运用,比如用墨和用色的独特技术,这些技术往往是画家多年来创作经验的积累。

      薛亮:只要有传统文脉,适度的技术添加是允许的,但是如果技术成分过高,就成了当下艺术的诟病。比如用墨技巧,有时候偶然的尝试,墨色就会出现很神奇的效果,有的人能够把握住偶然,并加以运用,有的人就会错失偶然。就像科学实验,可能要经过几千次的尝试才能成功,这种成功是偶然,也是必然的。总结每一次偶然,就有了必然。

      

      艺术价值与市场价格

      章剑华:前段时间,我在报纸上看到一个江苏书画家作品成交量排行榜,你的排名很靠前。法国一家评估机构对二战后世界各国艺术家做了一个综合评估,你排在第25位。这说明你的作品在市场上的认可度很高。虽然艺术价值与市场价格之间不是完全重合的,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作品的市场价值。

      薛亮:我觉得市场价格是一时的,而艺术价值是永恒的,市场千变万化,不能为其左右。当然,艺术家也很矛盾,不走市场不行,被市场牵着又有影响。市场是把双刃剑,如果艺术家只能看到眼前利益,就很容易偏离自己本初的艺术追求。所以,艺术家还是要根据自己的感觉和冲动去创作,只有作品表现真善美,发自内心,精神向上,市场自然会认可。艺术家要清楚地认识自己并不停地超越自己,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章剑华:有时市场对艺术家的创作是有积极作用的,但过分看重市场就不行,比如有的艺术家的作品被企业家承包,或者艺术作品“批量生产”,这些现象不利于艺术家的成长。艺术家走市场可以,但不能完全市场化。你的画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有较好的市场,希望你成为江苏书画的又一座高峰。

    关键字:艺术,画家,艺术家,传统,我觉得,创新,
    内容标签: 艺术 画家 艺术家 传统 我觉得 创新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扫码威信公众号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