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玉璜弯曲如拱形,也像彩虹,这种形状的玉璜,在组佩中可承受较大的重力。在两端穿孔,或在上端中央穿孔保持组佩整体的均衡与对称,并使之平衡稳定。因此,玉璜的作用是成为组佩的‘骨架’,令数十件甚至上百件玉饰组成的整体,在佩者行走时保持平稳。”田双印先生解释道。
西周大型组佩,戴起来并不轻松,但贵族们趋之若鹜,为啥呢?因佩戴组佩后,看上去华美无比,而且走起路来,玉佩轻轻撞击发出玉振之声,很好听。另外,佩者步伐与组佩摆动也要和谐,以表现佩者仪态与风度之美。
西周大型组佩,是贵族表示身份地位及权势的饰品。一般而言,西周墓墓主人身份地位越高,所佩组佩结构越复杂、长度越长。这是西周用玉归于礼制化的表现。
西周大型组佩多样统一、形式有序,实质也是“礼”,是一种秩序观念,如统治者用玉,根据其地位、官级、身份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尊卑有度,规范森严。另外,西周时“礼”之本义还在于“和”,如《逸周书·度训解》讲:“众非和不聚,和非中不立,中非礼不慎,礼非乐不履。”组佩中众多饰件之间的有机结合,也是这种“和”、“中和”思想的体现。而组佩的内在美,是通过其结构中对立统一的复杂性来体现的。
整个虢国墓地共出土玉石器3500多件组,集两周玉器之大观,是继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玉器之后,最为引人注目的一批商周玉器。从玉材上看,它们绝大部分为优质和田玉。从制作水平上看,它们形神兼备,多为精绝之作,其中绝大多数出自虢国国君治下的玉工之手,还有部分来自周王室的制玉作坊。从时代上看,有属于距今四五千年的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的圆雕猪龙,有商王武丁、帝乙、帝辛时期的玉器,也有西周早、中、晚期及春秋早期的玉器。“总之,发掘出土的这批玉器是虢国墓地出土文物中的精华,是虢国物质文明的象征。为两周史、玉器史的研究提供了难得而庞大的标准器群。”姜涛先生说。
关键字:西周,玉器,出土
内容标签: 西周 玉器 出土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新国学理论
新国学2021年元旦新年贺词
明学与明品生活
文化革命、人类物种与理想社会和人生(一)引言
中医之数理科学化改革与基元系统人体数理模型
新国学的目标及启蒙运动
人性之声HK--悲惨世界
人性与是非善恶
关于美与艺术的内在原理之摘抄
理想的社会
宗教裁判法
对义务教育的批判
社会仿生的原理
新国学的精神
史书重修的一个原则
重修虚幻愚民的历史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