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黄陵县史家河战国墓地出土了一批战国时期遗存,专家认为这丰富了陕北地区考古学文化谱系,也为辨识该区域同类遗存的年代及性质提供了重要标尺。
史家河墓地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共发现东周时期墓葬37座,墓葬分为竖穴土坑墓和洞室墓两类,竖穴土坑墓葬式多为仰身直肢葬,有棺椁等朽木灰痕,葬具有单棺、一棺一椁或一椁二棺等。洞室墓葬具为单棺或不见葬具,个别墓室内铺有石板。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孙周勇认为,墓地墓葬布局规整,局部成排或成列分布,竖穴土坑墓多位于墓地中部,洞室墓多分布在墓地边缘地带,暗示着墓地可能是经过统一布局规划,并且可能存在着时代上的差异。
根据竖穴土坑墓出土器物罐式鬲、铜戈、扣饰及镂空铜铃等推断,竖穴土坑墓年代集中在战国早中期,其中几座具有较明显的北方系青铜文化墓葬特征。洞室墓的形制、葬俗以及器物特征,与关中地区战国晚期的秦墓一致。
专家分析,史家河墓地文化因素复杂,出土器物包括了陇山两侧的西戎文化因素、中原地区的三晋文化因素、北方地区的青铜文化因素以及关中地区的秦文化因素。
孙周勇说,这处墓地从战国早中期延用至秦统一,经历了两个阶段。战国早中期该地区归魏国管辖,是一处与魏国关系密切的戎人墓地。战国晚期至秦统一该地区为秦人管辖,为埋葬秦国平民或庶人的墓地。
他表示,史家河墓地各种文化因素并存,不同族群在此共处、延续,国属经历了由魏到秦的过程,反映了秦魏两国在该地的争夺及历史关系演变,同时也为探讨东周大国背景下民族迁徙、融合与互动提供了新的考古材料。(完)
关键字:墓地,墓葬,战国
内容标签: 墓地 墓葬 战国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新国学理论
新国学2021年元旦新年贺词
明学与明品生活
文化革命、人类物种与理想社会和人生(一)引言
中医之数理科学化改革与基元系统人体数理模型
新国学的目标及启蒙运动
人性之声HK--悲惨世界
人性与是非善恶
关于美与艺术的内在原理之摘抄
理想的社会
宗教裁判法
对义务教育的批判
社会仿生的原理
新国学的精神
史书重修的一个原则
重修虚幻愚民的历史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