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editor

    宗教门户网:北齐王太妃傅华墓"失而复得" 彩绘石俑受关注(2)_宜阳-北齐-墓葬-济南-母亲-墓志铭

    分类栏目:文明演化

    条评论

    赵公墓志盖拓片(钱欢青摄)共患难母子情深墓主人傅华的墓志铭大约有78厘米见方、29行志文,文章用典很多,字体优美,蚕

    赵公墓志盖拓片(钱欢青 摄)

    共患难 母子情深

    墓主人傅华的墓志铭大约有78厘米见方、29行志文,文章用典很多,字体优美,蚕头燕尾,共几千字。通过墓志铭发现,这座位于济南西郊的豪华大墓是北齐宜阳国太妃傅华夫妇的合葬墓。

    谁是傅华?为什么叫宜阳国太妃?这不得不提到她的儿子赵彦深。赵彦深在北齐被封为“安乐公”,他的先人曾是北魏的贵族,后来他做了北齐的宰相,几年后增封宜阳王,功勋卓著。在鲜卑族统治的北齐,汉族妇女少有封号。傅华本是汉族人,母凭子贵,她被封为宜阳国太妃,死后又追封“贞穆”,是当时相当珍贵的荣宠。

    赵彦深三岁丧父,在历史上以孝道著称。据《北史·赵彦深传》记载,赵彦深的父亲过世后,家人让赵彦深的母亲傅华改嫁,但母亲不愿意改嫁,“自誓以死”。史料原文载:“彦深五岁,傅谓之曰:‘家贫儿小,何以能济?’彦深泣而言曰:‘苍天哀矜,儿大当仰报。’傅感其意,对之流涕。”

    共患难,母子情深。赵彦深官至太常卿时,回到家里不脱朝服,先拜见母亲傅华,跪在地上说:“幼小孤露,蒙训得至于此。”母子相泣久之。正是因为赵彦深从小孤苦,母亲品德又高,所以对母亲特别孝顺。经过奋斗当了宰相,也一如既往地孝敬母亲。

    墓志铭上,对傅华本人的生平也有记载。傅华是清河贝丘(今山东临清境内)人,祖敬,河间内史;父天民,济南太守。北齐后主天统年间(公元565-569年),进号平原郡长君,武平初年(公元570年),封宜阳国太妃,卒赠女侍中。女侍中本为宫中嫔妃之职,视二品,而此以赠宰相之母,十分罕见。

    傅华以94岁高龄去世。赵彦深在完成父母合葬的礼仪后不久,自己也已经年逾古稀,不久后去世。

    太妃墓失而复得

    今年春天,为配合腊山河分洪工程,对位于河道的太妃墓进行抢救式发掘保护。时隔30多年,今天再去挖掘古墓的时候,遇到的困难更大了:墓地靠近腊山分洪河,地下有一层砂土层,到离地面6米多的时候,地下水就都渗出来了。考古工作进行过程中,墓葬面临坍塌的危险。

    考古人员通过不懈的努力进入了墓穴。墓道两边非常规整,抹了白灰,遗憾的是没有发现壁画。墓葬的前室已被破坏,东面的侧墙歪倒。就在清理到距离地面7米多的地方时,考古工作人员发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东西……

    在泥泞的地上,堆着一些陶碗和锈蚀很厉害的铁器文物。除此之外,隐约显现的一个石俑头像令人激动。石俑头部出现以后,考古人员觉得这极有可能是珍贵的历史文物,于是赶紧弄走旁边的淤泥。由于墓葬发掘条件和环境非常差,他们也害怕塌方毁坏了文物。于是工作人员全部下到墓葬里去,用最快速度把淤泥清干净,终于挖掘出三个石俑。

    三个石俑一出土便抓住了人们的眼球:三个高一米左右的石俑,其中有两个是武士俑。武士石俑的头面都是面向墓门,一个石俑披铠甲,戴头盔,手持兵器;另一个没有披铠甲,但是胸前有一把剑,造型非常生动。这几个石俑造的异常精致,栩栩如生,通过这几个石俑我们可以想见当时石刻艺术的水平。以石俑陪葬,在当时非常罕见,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济南市考古研究所所长李铭介绍,目前太妃墓的发掘工作已告一段落。据墓葬规模和出土文物判断,该墓无疑是济南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南北朝时期墓葬。南北朝是个比较短的朝代,墓又是北朝晚期,处于社会动荡期。现在我们关于这个时期的史料太少,实物也太少。这个墓葬发掘对研究济南地区南北朝,特别是北齐的历史、社会文化和葬俗都非常有研究价值。


    关键字:宜阳,北齐,墓葬
    内容标签: 宜阳 北齐 墓葬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扫码威信公众号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