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吴晓铃)自贡旭水河下桥遗址附近,一尊常年卧于河道中央的“菩萨石”,以其上面精美的佛像雕刻不断吸引着当地人靠近“探秘”。近日,省考古院组织专家对“菩萨石”进行现场踏勘,发现“菩萨石”上的雕刻竟然大多出自晚唐时期,其造像内容丰富、雕刻也相当精美。专家呼吁,应尽快把“菩萨石”从水中移出,以避免水流长年冲击破坏文物。
省考古院研究人员王婷介绍,“菩萨石”上共有10个多龛雕像,“大部分是晚唐时期作品,也有少部分是宋、明时期雕刻。”让人惊讶的是,这些佛像内容相当丰富,既有毗沙门天王、观音、地藏王等佛教人物,还有天龙八部等佛教题材以及部分具有地域特征的内容。王婷表示,这些题材,都是四川地区晚唐最流行的。“菩萨石”为何会出现在水里?她推测极可能以前的地震或战争破坏,才掉到了河中间。那巨石上的“菩萨”是专门在石头掉于水中以后雕刻的吗?王婷认为不太可能,“因为雕刻佛像的目的往往是方便膜拜,雕在水里,就完全没有意义。而且从佛像在石头上的位置来看,大多随石头倒向而倾斜。结合河道上方现有一处寺庙的情况,也许唐代此处就有寺庙,‘菩萨石’便是雕在寺院里的。”
作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的文物点,王婷认为“菩萨石”应尽快从水中移出,“因为它在水里的部分会遭遇水流冲刷,上面的则受到风化和潮湿环境双重打击,因此急需抢救性保护。”
关键字:菩萨,晚唐,雕刻
内容标签: 菩萨 晚唐 雕刻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新国学理论
新国学2021年元旦新年贺词
明学与明品生活
文化革命、人类物种与理想社会和人生(一)引言
中医之数理科学化改革与基元系统人体数理模型
新国学的目标及启蒙运动
人性之声HK--悲惨世界
人性与是非善恶
关于美与艺术的内在原理之摘抄
理想的社会
宗教裁判法
对义务教育的批判
社会仿生的原理
新国学的精神
史书重修的一个原则
重修虚幻愚民的历史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