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浙江省自然博物馆获悉,2013年3月12日至4月14日,在浙江自然博物馆副馆长金幸生博士主持下,浙江自然博物馆和缙云博物馆相关专业人员,在缙云县壶镇镇胡宅口乌鲤塘、西山沿下买塘等地段进行恐龙化石调查评估。
金幸生介绍,在调查中发现了三个化石点,根据化石保存情况和工地施工实际,对新发现的三个化石点进行了抢救性采集。三个化石点(1.N28°48′20.05″E120°13′03.19″、2.N28°48′26.54″E120°13′06.68″、3.N28°48′19.06″E120°13′04.62″)化石保存范围为100平方米左右,化石数量较多,是浙江迄今为止出土恐龙化石数量最多的化石点之一。
“但是由于岩层水份过多,植被茂盛,化石风化严重。”金幸生表示,本次采集的主要为甲龙骨骼化石,具体部位有头骨、背椎、荐椎、尾锤、骨化腱、甲板、肋骨、肱骨、肠骨、坐骨、股骨、胫腓骨、趾骨等。这些化石分属至少四个甲龙个体,其中有一个是幼体。
“本次发现甲龙尾巴化石,且保存了完整的尾锤,这是尾锤化石在浙江的首次发现,为确认浙江不仅有以浙江龙为代表的结节龙类,还为带尾锤的甲龙类存在提供了重要的证据。”金幸生称,这次还发现了头骨化石,这是浙江首次发现恐龙头骨化石,为今后的鉴定提供了重要材料。
据金幸生推测,这次发现的化石是恐龙的新种类。“今后我们将对这批化石进行修理、鉴定和研究,并对本次发掘和研究的化石进行科学复原和装架。”
作为恐龙化石发现地的缙云,始建于唐万岁登封元年,具有1300多年建县历史,是浙江省级教育强县、旅游经济强县和省级生态县。
中共缙云县委常委、缙云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严正满告诉记者,此次恐龙化石的发现,说明在历史上,缙云就是恐龙的乐园。“恐龙的生存,没有好的环境是不可能的。这次发现恐龙化石,一方面说明远古时期,缙云有良好的生态,也说明当今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如果历朝历代都能把生态工作做好,或许我们今天还能在缙云大地上,找到在其他地方已经灭绝的珍稀动植物。”(完)
关键字:化石,浙江,缙云
内容标签: 化石 浙江 缙云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新国学理论
新国学2021年元旦新年贺词
明学与明品生活
文化革命、人类物种与理想社会和人生(一)引言
中医之数理科学化改革与基元系统人体数理模型
新国学的目标及启蒙运动
人性之声HK--悲惨世界
人性与是非善恶
关于美与艺术的内在原理之摘抄
理想的社会
宗教裁判法
对义务教育的批判
社会仿生的原理
新国学的精神
史书重修的一个原则
重修虚幻愚民的历史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