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收藏故事_|_李阳泉:脆弱又倔强的残叶_告诉世界它还活着_古籍残叶-收藏家-李阳泉-藏家--收藏-自己的-考证

编辑:刘倩 来源:雅昌网
 
一片古籍里的残叶,不知何年何月脱落了,散落在时光里,经历过风云的变幻、时代变迁,脆弱却倔强的穿过时空

一片古籍里的残叶,不知何年何月脱落了,散落在时光里,经历过风云的变幻、时代变迁,脆弱却倔强的穿过时空,泛黄,斑驳,来到今天,直到遇到有缘人。

“千百年来,很多古建筑都倒下了,很多冷兵器都生锈了,可是这些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古籍残叶却倔强的活到了今天,跟这个世界对话,告诉这个世界它还活着。”李阳泉就是这样的有缘人,对于古籍残叶,他一直保有这样的感动。

NuuYolIoTS6y6KV9X2fBv69FLxZ7yfHgfPgLi3Wj.JPG

故纸心声——李阳泉藏古籍残叶暨手书题跋展展览现场

2019年8月19日,“故纸心声——李阳泉藏古籍残叶暨手书题跋展”在首都图书馆开幕,展出了李阳泉近些年来收藏的唐代至民国间古籍残叶,以及其个人的手书题跋作品共百余件。

在“故纸·心声”展览现场,置身于百余件穿越时空而来的古籍残叶,回味着自己和古老文明的对话,李阳泉坚信每一片残叶能和自己相遇,是一种缘分。

爱上古籍残叶 和工作有关

“爱上古籍残叶,跟我的工作有关系。”近些年来,出版是李阳泉的主业,他定位自己是一个“文化商人”,出版的书籍都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佛教文献、茶文化、香道、文房四宝、古琴文献……在这个过程中,李阳泉需要阅读大量古籍。

xh3JmqJ0BtTp85a1nTpSssFC9w4dWjoOvjGRl6jx.jpg

李阳泉

10年来,他看着书房里书架上的书,从现代书籍变成一排排线装书,随着一部一部的古籍被请进书房,他又看着书架上古代线装书逐渐开始侵蚀现代线装书,“看的书越来越接近故人”,李阳泉喜欢这个过程。

在购买大量古籍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古书中脱落下来的残页。比如潘家园的书店老板会说:“李先生你买了我这部书,这儿还有两个残叶也搭给你吧。”李阳泉已经不记得自己第一次拥有一片残叶是什么时候,只不过他找了个盒子把它们收纳起来,就这样一来二去,有了几十片残叶。

每每看到这些残叶,李阳泉总能想到千百年来那些消逝的历史,朝代不断更迭,雷峰塔倒了,无数部历史著作已经遗失。而这一片看似一阵风吹来就没有了的叶子,它或许是某一部消逝在历史古籍中仅剩的一页,留到了今天,看看千百年后的世界。

古人也有留存残叶的习惯,把古籍中残损脱落的叶子装帧成册页,叫《留真谱》。李阳泉曾经见过一本20多叶都是宋版的《留真谱》,每一页都有书名,却是我们今天从未听闻过的书名,而这,似乎就代表了曾经存在又消逝在中国历史中的20部古书,每部书只留了一片叶子在这个世上。

SYTFK4s1iNKLjfWp1vJQOp872lKIqKGjbVBAI6Jq.JPG

“可能这一片叶子就是这个世界上的孤本,经过日月雕琢,只剩了它来跟这个世界对话,又通过我,告诉这个世界它还活着。”李阳泉说。

感动于一页纸的倔强,李阳泉开始注意这些被留存在盒子里的残叶,并开始深入关注,并收藏。虽然集中收藏残叶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但李阳泉已经拥有从唐代到民国残叶超过5000片,它们有的被保存的非常整洁,有的残损成无数碎片。

收藏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从无到有,从有到精,李阳泉对残叶的收藏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小体系:“一类是看名人名家名作。比如我偶然收藏到了一片叶子,最后考证出来是罗振玉有关古代墓志鉴定集录的学术书籍,这部书则是由武汉著名刻书家陶子麟所刻,两个名家共同把心血倾注在这一片叶子上,可见它的珍贵之程度。一类是版画类,很多读者喜欢看画,所以同一个时代的残叶,一页版画比一页文字贵两三倍很正常;另一类则是看年代,如果哪一张明版的残叶到了他的手里,就不会再有流出去的机会了。当然,我们也会发现康熙年间有很多好书,漂亮的无以复加,其珍贵程度甚至超过明朝的私人刻本。”谈起自己关于残叶的收藏,李阳泉有说不完的经验。

AEQfbU8gbZa3KgX0Epx3vUl2zafjKsPEVCkmOuoe.JPG

清末《芒洛冢墓遗文》

如今,李阳泉每到晚上8点左右都会去旧书拍卖网上看一眼,搜几个和残叶有关的关键词。“别让我碰见,只要让我碰见我就会放一个非常高的代理价,一定要拿下来。”在目前的收藏领域里,古籍残叶的收藏依然是个小圈子,用李阳泉的话说是掰着手指头都能数出来的人数,虽然人少,但是也会相互易手、相互交流。

李阳泉还喜欢去拍场上捡漏。当然,随着著名的“过云楼藏书”的拍卖传奇之后,以往被认为是小众板块的古籍善本,以其特有的学术性和稳定性,成为市场深度调整期逆势上扬的收藏类别,甚至已经成为亿元俱乐部里的重要一员。残叶的热度也随着古籍善本的走势一路上扬,如今,元代的残叶随便一片都不会低于五千块,明代的叶子也最少要上千元,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买上一片残叶,回家配上名贵的画框装裱起来,挂在书房里,显得自己是个文化人。

但是李阳泉不是去挑大部头贵的拍,而是专门去找那些古籍善本无底价的残叶,花2000块钱买回来一堆别人不要的残叶,在一堆叶子中寻找那一两片能带给自己惊喜的收获。

当然,很多时候也会买回来一堆真正的破烂,没有价值的东西,但李阳泉却并不会扔掉它们,因为很多看似并不值钱的残叶里也有很多故事和值得琢磨的内容。

rsO1OjsU2O3C6dIBDfGZhgIJB9iRkxztSZtJz3Kw.JPG

rKaJouhMKzJ8FdeNtDFGMgu21vjqyzrtjDWDZ5Zj.JPG

残叶里的故事  笑到流眼泪

收藏逐渐丰富起来,李阳泉就开始逐一考证每一片残叶,阅读它的内容,考证它的来源,修复它的残损。

就有这么一片叶子,裹在一堆叶子里,残损到完全无法用手拿起的碎片。李阳泉小心翼翼地跟拼图一样把它们拼在一起,原来是三尊佛像组成的一页纸。看着拼起来的一片残叶,李阳泉突然意识到:“我好像什么时候见过这幅图。”

循着自己的记忆和纸上的笔法,以及残叶的开本大小,李阳泉大致揣测这可能是来自明代万历年间某一部佛教故事集里的第一页。最后,他很幸运地找到了这部书的影印版,是明代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一部民间宗教传播的用书。恰好第一页就是残叶的三尊佛像,中间是释伽牟尼,左右分别是阿南和迦叶。

e52cvabtWg1c2d0NGYtrrXGD2LdM75tKIZm84fl5.jpg

明万历《三教源流搜神大全》

“这片叶子非常棒,我就把这片叶子进行认真的考证,把渊源讲清楚,并进行了认真的修复。”李阳泉用拷贝台,将影印版的图像与旧叶子进行对比,通过拷贝台进行修复,修复的过程中,他开始关注每一片叶子书写与绘画的内容,不仅仅是关注这片叶子出自哪个朝代与哪本书,还关注它写了什么故事。

但是做学问很苦,尤其是做一片孤独的古籍残叶的学问,更是不轻松。

“有时候看着一片叶子真的很难受”,李阳泉也经常会遇到难以考证残叶。例如一片来自《红楼梦》的残叶,可能就很难追寻它的来源和出处,数百年来《红楼梦》刻印过无数版本,一片内容是红楼梦的残叶该如何考证?这就需要李阳泉下功夫去了解关于《红楼梦》不同版本研究的著作和论文,找到其中与这片叶子有相似点的著录,缩小范围逐渐锁定它的信息。即使拥有多年阅读古籍的经验,李阳泉依然可能要花费几天时间才能判定一个结论。

S90Exatl8Iu5PCdo9K3XkLpRm2ZeBb3owk4opFoo.JPG

清嘉庆《红楼梦》  东观阁本

当然并不是所有残叶都能够考证到准确的结论,在李阳泉的收藏中,有一片明版《论语注》的残叶,因为是明版,刻字又非常美,所以是值得好好收藏的一片残叶,但是因为历史上与《论语》有关的古书有无数个版本,李阳泉无论下了多大功夫都无法考证其出处、作者与年代。

直到有一日,古籍收藏专家韦力来到了李阳泉的同愿书局,李阳泉向韦先生请教,韦先生最后说只能大致断定是明代嘉靖年间,福建建阳刻版的古籍,但是这本书应该是一个并不出名的人刻的,所以作者无法考证。

于是李阳泉就在这片叶子旁边题跋了一句诗:“丹心一片知谁似,半页残书无姓名”。借此比喻这片叶子的同时,也感慨这个世界有很多人,经过了一生的努力,可能连个名字都没有留下来。

IH12UpQAgE0AO8LBBvZNHt3PzxMGl2wZgs7ijvyk.jpg

明嘉靖·《论语注》

从一片烂叶子,到一片平整的叶子。对于李阳泉来说,曾经也是很痛苦的,他曾经认为这里隔着他翻不过去的山。

最初,遇到了拿到手里就掉渣的叶子,李阳泉只能打电话给认识的几位修复界的朋友帮忙,只不过每次遇到残损严重的叶子,来回传递本身就是对残叶的再次伤害。

“于是我就斗胆向古籍修复专家董书承先生提出,您能不能把这门手艺传给我,我想修叶子。”李阳泉没想到董先生看到一个年轻人对于古籍修复如此上心,于是春节期间,李阳泉每天都去先生的家里,学着打糨子和修复,自己也配备了刀叉、镊子、喷壶、绷板、修复板等各种工具,在这个过程当中颤颤微微的修好了自己的一片叶子。

随着对残叶修复、考证过程的熟悉,李阳泉开始享受沉浸在叶子里的时光。他曾经修复了一片来自《笑林广记》的残叶,里面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乡下的亲家来城里看城里的亲家,来了之后城里的亲家拿出好茶款待。乡下的亲家说真是好茶,城里的亲家以为乡下的亲家很懂茶,就让他说说这个茶好在哪里。乡下的亲家说:这个茶是热的呀!

7swkqWEsIYl6mekpNkWFNTUHwY3PkkP6XLzS2pTV.JPG

清·《笑林广记》

一片三百年前的叶子,讲述的喝茶的故事,能够让三百年后边喝茶边看故事的李阳泉笑到流眼泪,它却很机灵的活到了三百年后的今天。到底是谁在笑谁呢?

在收藏和研究的过程中,李阳泉希望更多的故事能够走进自己的生活,他把这叫作与古人的神会,他也会更加珍惜每一片和自己相遇的叶子,和收藏无关,是他对未来生活的期待。

就这样,在每一片叶子中都能学到一点知识。在收藏、考证和修复的过程中,李阳泉的收获并不仅仅在于拥有了它们。“这个世界会告诉我们,完全可以用更包容的心给这个世界留下一个又一个嫣然一笑。”它们甚至带给李阳泉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变化。

故纸·心声

关注传统文化并不是偶然的原因,数十年来,李阳泉还有一个一直在坚持的爱好,是书法。

从八岁开始写字,李阳泉已经写了三十多年字,他是北京书法家协会的会员,但是他不想成为纯粹的书法家,他将自己的书法判定为文人字,他觉得这就像古代很多大儒,并不以书法见长,但自己的书法足以表达自己的内心。

用自己的书法,来题跋自己考证过的残叶,并将残叶与题跋装裱在一起,李阳泉想到了用这种方式来完成他对残叶的情感倾注。题跋装裱之后,残叶变得更加具有欣赏意义。

李阳泉将装裱好的残叶挂在墙上,得到了一位收藏界朋友的重视,认为它们具备进入殿堂的价值。李阳泉又用同样的方式题跋、装裱,并以合适的价位易手给这位朋友。这是李阳泉通过这一方式得到了第一笔回报,他意识到他可以以此来不断的丰富自己的残叶收藏。

后来,每一片李阳泉考证过的残叶后面,都会附上一幅书法小品,规矩的书法写作将这片残叶的朝代、年代、刻本、类别、材料等基本属性解读清晰,还会有一首诗或是一句话,这就是他和这片叶子的心灵沟通。不过当他开始正式题跋之后,他觉得每一件残叶和题跋的结合,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于是决定一件都不卖了。

“当它触动我,我可能会写一首诗,也可能会写一句佛号。但是如果它没有触动我,我都不会打扰它,会让它安安静静地继续呆在那里,因为它还没有和我产生火花。”李阳泉说。

在他的收藏里,有一片民国时期的旧鞋样,鞋样是用1937年抗战爆发前一天的《山西铁路工人报》剪的。“报纸上有商业广告,有当天的新闻,就是一个日常的日子,一片平静,不知道明天就要爆发战争了。最后我写了一首诗:谦谦拾履人,不意标青史”。一张有意思的报纸,也是一句有意思的题跋。

deIdhrhUCHqvY5DaaNFkKavOLBQCLCOvA6vLx5s1.JPG

jH3srAPG5hQwGblTyp1MOFZIuMwewQBzBWRTTds3.JPG

民国旧鞋样

“突然有一天,我想如果我能够把古人的残叶作为展览的主体,而我用我的不算是难看的书法进行一个解读。我想通过这片残叶写一个故事,写出一段心声。”于是,就有了这次以“故纸心声”为主题的展览。

从纯粹的残叶收藏,到内容的考证,再到修复与题跋,李阳泉在这个过程中也经历了心态的变化:“我会珍惜每一片和我相遇的叶子,这和收藏是无关的,这是一种对残叶的爱。”

或许,一片古籍残叶在不少人看来只是一片烂纸,但是李阳泉说,就如三百年前的叶子能把他逗笑,一百年前的鞋样能让他想起波澜壮阔的历史,让烂纸变成芷兰,它就会发出芬芳,一种跨越时空的芬芳。


关键字: 内容标签:收藏,自己的,考证,古籍善本,古籍残叶,收藏家,李阳泉,藏家,收藏 自己的 考证 古籍善本 古籍残叶 收藏家 李阳泉 藏家
下一篇:三分艺术|已故画家的画都涨价吗?_梵高-艺术市场-齐白石--走了-市场-价格||上一篇:荣宝斋(南京)拍卖_|​_2019春季文物艺术品拍卖会_荣宝斋-荣宝斋(南京)拍卖--齐白石-徐悲鸿-平尺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