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松间高士范允临行草五言诗_行草五言诗--行草-明代-书画家

编辑:雷斌 来源:收藏快报 
 
​在明代,范允临的书画成就,决敢说与一流书名的董其昌而“并驾齐驱”。然在外界看来,范允临的书画之名,

4NwkldxgILCrc1sPYH4j9mQKAc3Xc1QgEajfMwj6.jpg

​在明代,范允临的书画成就,决敢说与一流书名的董其昌而“并驾齐驱”。然在外界看来,范允临的书画之名,在明代乃至当今,都并不怎么名声响亮,基本上还不被世人所知晓。一些读史书的人,只知道他是一名朝廷官员。这说来也并不奇怪,因他存世的书画作品,并不如董其昌书法流传广而远。

范允临(1558—1641),明代著名书画家,诗人,字长倩,号长白,苏州人。其家学渊源,为范仲淹第十七世孙,善书画,通诗词,通音律。行草,山水尤精。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官福建布政司参议,人又尊称“范参议”。其年少聪颖,受家学熏陶,酷好读书作画。家有庭院,聚土为丘,筑有亭榭,假山轻叠,花草争艳,树木幽深。内置“墨池”一泓,倘于读书后,常洗砚其中。曾题一联“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可见其自小便才情拔俗。

范允临作为一位典型文人,在书法上,骨子里尊崇的也是大观帖学。这一点并不奇怪,因明代就是继宋之后,迎来帖学的又一高峰。董其昌绝对是明代书法的一座丰碑,而且在帖学领域上,又是位独一无二的一代帖学大家。范氏在继承前人优秀书法的基础上,受董其昌的影响也很大,并无人们所讲的“文人相轻”一说。范允临心中虽叹服董其昌书法的精湛笔墨,但认为自己又不能为其笔墨所囿。他在艺术风格,以及笔墨个性上,更强调“入古而出新”。他由于流传世间的墨迹不多,只有一些博物馆零星的作品收藏,且多以行草为主。苏州博物馆收藏有一幅范允临行草五言诗(见图),纸本,131.1×25.8厘米。诗文曰“本是山中人,爱说山中话。六月卖松风,人间恐无价。”行草写得潇洒俊逸,倜傥风流。笔墨间承晋人风骨,又不失宋元风貌,应该是范允临具有代表性的翰墨传世佳作之一。当然,从这幅行草我们说是范允临传承了晋人、宋元人的书法风格外,实际上董其昌对他书法的影响更是功不可没。其笔墨中,尚存有董的用笔影子,这点,毋庸置疑。但令人欣喜的是,他这幅行草基本已摆脱了董其昌重重包围的痕迹。由于范允临是位地道的文人书画家,他更加追求的是自己逍遥隐逸的田园生活。因而他在书法笔墨的驾驭中,内含亦多吐纳出清风明月,格调儒雅的艺术品位。从这首诗可清晰的看出,书画家不仅内涵具有文人笔墨的潇洒,同时,也更具有诗人狂放不羁的高逸情怀。人们常说,“字如其人”,而范允临不仅“字如其人”,他的诗更“性如其境”。书法讲究的是一种跌宕起伏的亢奋激情,而诗则更讲究的是一种飘飘欲仙的思想境界。我们常说,书家万不能有“俗气和村气,当然,更不能有一丝燥气”;而范允临则具备的是,诗人骨子里的“仙气和灵气”故有股“清澈梵音驱俗声”的感觉。

范允临在晚明朝奄奄一息时,应该算得上是位少有的高寿书画家。归隐后,居古吴太平山麓,修筑园林,亭榭无尘,曲水流觞,乐于声伎,自称“神仙中人”。对于书画,他有一段精辟风趣的跋题:“余胸中有画,腕中有鬼。少时曾留心绘事,以领青衫不可得,退而屈首受书,遂弃之。今老矣,追忆往年笔墨,隐隐在目间,偶一拈弄,霓不类青山面孔。然随意涂抹,亦自有致,绝无画家蹊径。观者聊以当无弦之琴。”从此段跋题中,亦可看出范允临心态“复归平正”的艺术思想。


关键字: 内容标签:行草,明代,书画家,范允临,行草五言诗,行草 明代 书画家 范允临 行草五言诗
下一篇:汉代清白连弧纹铭带镜_-著录-淮南子-汉代||上一篇:高古雄浑的战国玺印_玺印--长垣县-地名-春秋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