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著名画家、原上海美术馆馆长方增先先生逝世_享年88岁_方增先--中国画-一文-撰文

编辑:刘倩 来源:雅昌网
 
方增先2019年12月3日晚19:36,著名画家、原上海美术馆馆长、“新浙派人物画”的奠基人方增先先

7BCd3S9qnzv99c5ViH4UkBF9qUJGhoGqqRaIE0DH.jpg

方增先

2019年12月3日晚19:36,著名画家、原上海美术馆馆长、“新浙派人物画”的奠基人方增先先生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88岁。这一消息得到方增先先生家属确认。

      方增先官方网站

      他们笔下记录的方增先

方增先,1931年出生,中国人物画家,中国画坛具有影响力的“新浙派人物画”的奠基人与推动者。浙江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毕业。曾任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学院荣誉教授、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国家画院中国画院院长。2014年,方增先获得了第六届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的殊荣。

方增先的代表作包括五十年代的《粒粒皆辛苦》、六十年代的《说红书》、七十年代的《艳阳天》,他们既是方增先写实人物画的典范之作,也是浙派写实人物画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更是那个特殊的时代的艺术“经典”。

THsAqsEzkOy7X8QSVGFNonFZG5DsUNL5QVjAPkvS.jpg

方增先《粒粒皆辛苦》中国画 1955年

方增先是20世纪中国人物画的重要代表艺术家之一,他的人物画把西方造型系统改造成适应中国画所需要的基础,又吸收古今文人画水墨艺术,使之与传统笔墨相接,成为当之无愧的新浙派人物画领军者和奠基人。

1954年,方增先研究生毕业留校助教。1955年,浙江美术学院恢复中国画系,原本专攻油画的方增先转入国画系。天资聪颖、勤奋钻研的他利用学院的教学资源,博采中外各家所长,创造出一套融合西方素描法、人体结构法和中国水墨画的新颖的中国画人物表现方法。这种方法很好地解决了中国画的人物造型问题,走出了一片全新的天地。

这一年,方增先随浙江美术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师生组织的文物考察队,回杭州创作《粒粒皆辛苦》,画画得很好,苏联专家点名说中国画要在世界上打响,油画可能不行,方增先的这张画能打响。这张画后被美术界公认为是中国人物画早期革新的典范,那年方增先才24岁。

NmqVK6rLTGGjwWcb8HfR7YXg2jx8Lmgsr5nl3SH2.jpeg

方增先《说红书》(国画) 1964年 

VbrDvtP5VO8qOPjUoE6iCZNmHYEoLBdeXdreNWo0.jpeg

方增先《母亲》 中国画 1989年

1964年方增先创作的《说红书》被认为是当时中国新人物画艺术上最成熟的作品。他的作品还被作为中国画报的封面,全国各地的媒体纷纷来采访他。1989年,方增先创作的作品《母亲》获得第七届全国美展银奖和齐白石艺术基金奖。

AEimR8erFTz3nJNGsum6UcmkEFW7ZsxbRlXXw18S.jpeg

方增先《海燕》

9Eb6WNojuIU1hGJnykexO89yAeuyNW7EH2Q5yVkN.jpeg

方增先《和奶奶在一起》

方增先是一位善于思考、勤于深入探究问题的艺术家。他的绘画风格日益沉雄犷放,语言日益浑厚苍润,传达出充足的人文精神和仁爱情怀。与此同时,作为艺术教育家,方增先和他的同道们较早地形成了整套相对系统和行之有效的人物画教学体系,如意笔写生教学、结构素描教学及慢写、速写及默写结合的造型训练教学等方法,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地充实完善,总结提高,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批专业人才。方增先使用的积墨法并不仅仅是一种形式,它所展现的浑厚、苍凉与悲壮,是历代和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经历过的集体体验。

KoPA6mmBMCtT5dQ7S8qI7pvqG7IyBPc7Z1RDQIAN.jpeg

方增先《祭天》

在创作上,以他的积墨法为例。方增先受到中国山水画积墨法的启发,将其引入自己的人物画创作,用以增加所画人物的厚重感和质感。他用积墨法绘制的人物,给人凝重而沉郁的审美感觉,带有岁月的沧桑和苦涩味,与传统中国人物画的笔墨所传达的文人式审美情趣和精神气质有很大不同。从乡村走出来的画家方增先认为,这恰好可以表现自己内心一直关怀和敬重的对象——那些质朴的农民和牧民们所代表的劳作大众。

2Uftm6GmVsDh06fiBH3LfN3Busu70csRhVpEGLmP.jpeg

9kY0wRK3hS8GfQiVK9VyLC72y7yVl5sdJWjYCQOi.jpeg

Mj7wbwyrmXs2fZnzNprEXTctwu36nMrUG33dVLbB.jpeg

方增先作品

方增先年谱:

1931年 生于浙江省浦江县西塘下村,父亲方自成,原为当地小学教师,母周云鹊,家庭妇女;

1934年 去离家二里路的通津桥村外婆家住;读《芥子园画谱》、《点石斋画报》等;

1938年 去父亲教书的横溪中心小学就学;

1942年 浦江地区沦陷,学校关闭;

1943年 就学通津桥私塾,由于私塾陈先生指点有方,接受并喜爱上中国古典文学,能阅读《唐诗》、《古文观止》等;

1946年 就学于浦江中学,后转入金华中学;

1949年 5月,金华地区解放;6月,初中毕业;7月,考入浙江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9月,学校开学,入绘画系;冬,参加杭州土改两个月,画了少量速写;

1950年 春,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改名为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作品在春季全院创作评比中名列前茅;

秋,全院赴安徽皖北,参加两期土改;

1953年  夏,毕业于绘画系,毕业创作画油画《师与徒》; 留校,转入本院创办的研究生班,指导老师为油画家黎冰鸿;

1954年 夏,研究生班毕业,分配入新创设的中国画系;

1955年 春,由指导老师叶浅予、邓白、史岩、金浪带队,随浙江美术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师生组织的文物考察队,赴敦煌千佛洞考察、临摹,为期三个月;7月、8月,在兰州天祝藏区深入生活,画彩墨画《拾蘑菇》;9月,回杭州创作《粒粒皆辛苦》;黄宾虹去世,在吊唁仪式中作水墨画《黄宾虹像》;

1956年 《粒粒皆辛苦》随中国画展去民主德国展出,并发表在该国美术杂志封面上;秋,去上海中国画院进修中国画,从指导老师王个研究吴昌硕派花卉四个月;

1958年 随学生入农村现场教学,画大量速写;开始深入研究人体造型结构,结合教学,以线描作素描,试行中国画专业素描;夏,在浙江海宁海边农村现场教学,画海塘工程《驯服大海》;

1960年 在浙江嵊县现场教学,画大量反映农村生活的速写,回杭州后创作《浙西三秋》;同时为中国历史博物馆作水墨画《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

1963年 写《怎样画水墨人物画》,此书为新水墨人物写生技法提供了可参考的经验,因而大受群众欢迎,1973年又再版,共出版几十万册;

1965年 《美术》第2期发表马贡戈撰写的《〈说红书〉的艺术成就》一文,指出《说红书》一画在艺术上是新人物画中最突出的代表作品;秋,因胃病加剧,去杭州屏风山疗养院治疗;

1974年 为画《艳阳天》插图,赴北京郊区密云县,搜集素材;

1975年 完成《艳阳天》水墨插图三十幅,这些插图后来由北京、上海、河北三地的出版社出版了三个不同版本的单行本;

1978年 被推选为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同年被推选为浙江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在全国人大会议上,提出两项提案:一是建议恢复黄宾虹纪念馆,二是建议建立潘天寿纪念馆;(两项建议均得到有关部门的支持,第二年潘天寿纪念馆筹建。)

1979年 被选为全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 浙江《工农兵画报》出《方增先作品选》专刊; 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丛刊》上发表论文《人物画的造型问题》,针对全国各美术院校的中国画人物专业基础课,首次提出必须改革的专论; 创作《孔乙己》插图三十幅;

1981年 《美术》第9期发表江丰为《方增先画集》序撰写的《要突破中国画的无人之境》一文;

1982年 赴绍兴农村小镇,画《乡镇早市》; 7月,《浙江日报》刊登《方增先在创新的道路上》一文(来永祥撰文); 9月,香港《文汇报》以一整版的篇幅刊登了作品及《方增先人物新作》一文(马克撰文);《迎春花》第1期人物专号刊登《粒粒皆辛苦》、《孔乙己》、《艳阳天》插图、《李时珍》等作品及《为当代人传神写照》一文(马克撰文);10月,《浙江画报》刊登《人物画家方增先》一文(郑朝撰文);

1983年 调工作至上海中国画院;7月,赴青海玉树州藏族草原;9月,又赴青海藏区泽库草原;10月,画《帐棚里的笑声》;《中国文学》第9期刊登《屈原》、《牧牛》、《海燕像》等作品及《人物画家方增先》一文(李瑞林撰文);11月,安徽《画刊》刊登古装人物《深山鸟语》、《咏梅》、《步月》等;

1984年 《帐棚里的笑声》参加全国美展,获上海地区优秀奖;任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随上海文化局文化代表团赴日本参加日本富山北陆书道院活动;台湾《雄狮美术》刊登作品《屈原》、《海燕》;

1985年 7月,赴甘南藏族自治州深玛曲大草原;

1986年 2月,再赴甘南夏河拉不楞寺庙会;8月,山东《艺术天地》刊登《方增先和他的水墨人物画》一文(徐虹撰文);上海《书与画》第3期刊登《方增先近期水墨画》一文(吴亮撰文);

1988年 10月,携上海近现代中国画展赴法在马赛、里昂展出,并参观巴黎主要博物馆;画《母亲》第一稿;

1989年  7月16日,《羊城晚报》发表《母亲》;10月5日,《光明日报》刊登《美术创作的新收获》一文(邵大箴撰文),对《母亲》一画作评论;《母亲》参加七届美展并获银奖和“齐白石奖”;

1990年 香港《收藏天地》一文刊登《方增先简论》一文(徐虹撰文);《美术》第5期刊登《方增先的水墨世界》一文(徐虹撰文);6月,《香港明报》刊登《方增先的水墨人物》(周天黎撰文);以上海文化代表团团长身份携中国画、版画、摄影作品赴日本横滨办展;

1991年 《母亲》获上海文学艺术优秀奖;《美术》第2期刊登《方增先随访录》一文(陈秋田录);5月,携上海中国画展赴澳门办展;6月,赴珠海创作古装巨幅作品《古文士图》,至12月,画成六十幅;11月,辞去上海画院副院长一职;

1996年 举办第一届上海双年展,任艺委会主任;

1998年 举办第二届上海双年展,主题为“融合与拓展”,以水墨为表现形式;

1999年 被选为上海市文联副主席和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主席;

2000年 举办国际性的第三届上海双年展,日本NHK电视台专场播放节目近一小时;进入积墨画的探索,画《大山的回忆》;

2001年 用积墨法画《闲看行路人》、《行行复行行》;

2002年 上海美术家协会举办以“家”为主题的室内家居设计展,全国各艺术院校都参与,任展览总策划人;用积墨法画《家乡板凳龙》;参加在北京政协礼堂举办的当代国画优秀作品系列展——上海作品展;

2003年 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草书兰亭序》;

2004年 获文化部文学艺术成果奖;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草书后赤壁赋》;

2005年 画《穿旧裘皮的人》;作品参加在浙江潘天寿纪念馆举办的浙派人物画文献展;

2007年 举办跋涉者——方增先艺术回顾展;

2009年 举办方增先人物画大展;

2010年 举办“行行复行行”方增先人物画大展;

2013年 参加第四届当代中国画学术展——花鸟精神专题展;

2014年 参加“世纪追梦”百年中国时代图典展;参加嬗变:新海派当代名家精品展;

2015年 参加人民的形象-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系列展;

2016年 参加“媒性的造型”2015-2016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年度展;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中国画,方增先,,中国画,一文,撰文中国画 方增先 中国画 一文 撰文
下一篇:朱浩云:2019年秋拍:珍品抢手_精品抗跌_拍卖-艺术品市场--嘉德-成交-中国||上一篇:2019·西安国际公共艺术工作坊展览开幕式暨研讨会完满举行_公共艺术-国际工作坊--工作坊-国际-创作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