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张晓刚&周褐褐:两代人双展共同践行艺术史的过去_现在_未来_合美术馆-张晓刚--美术馆-展览-展厅

编辑:裴刚 来源:雅昌网
 
开幕现场  2018年12月15日上午,“多重‘叙事’:张晓刚艺术档案1975-2018”暨“因彼而

5RlzF7ysUeLqK0xkwGqlwdJWdG374x37npZHY0wb.JPG

开幕现场

  2018年12月15日上午,“多重‘叙事’:张晓刚艺术档案1975-2018”暨“因彼而行:周褐褐个展”在武汉合美术馆启幕。100余名国内外知名批评家、理论家、艺术家、媒体机构代表等出席了开幕式。

MuKDhtq9aJmvRyDwKS8uPYVeAe4rqyvdxJ1IElmJ.jpg

合美术馆策划研究部主任姜宇微担任主持人

LgmokW0CYVzSFn62VDQ4pTXieP2D57Qgl3RXdggn.jpg

中电光谷董事长、合美术馆馆长黄立平致辞

  中电光谷董事长、合美术馆馆长黄立平在致辞中表示,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很多艺术家艺术史的推动者和造就者是,通过一系列的展览,使当代艺术展能够走向社会,走向大众,带动整个城市,乃至整个国家的进步。从文献展可以看到历史更多的侧面和不同的深度,也是合美术馆对40周年的文化态度。艺术史的研究是靠艺术机构、评论家、理论家共同的推动,也是在共同造就艺术史,多重叙事本身就是艺术史的概念。发展中的艺术史,有年轻人来开拓和延续,所以把周褐褐的个展与张晓刚的文献展同时开幕,也意味着艺术史的传承和发展。

xMI9FZzrs0Unacg2ZBpRtP20MimW1wBkMhUkVlzX.jpg

合美术馆执行馆长、策展人鲁虹致辞

  合美术馆执行馆长、策展人鲁虹介绍到,合美术馆自成立以来,一方面侧重于著名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个案研究,先后分别作做了傅中望、张大力、方力钧、王广义、庞茂琨、徐冰、毛旭辉等人的研究展;另一方面也致力于推介优秀青年艺术家,此次合美术馆推出了“大师推荐展”系列,首期是由艺术家张晓刚推介的青年艺术家周褐褐的个展“因彼而行”。

CnxmFnZSV8rD0LXbkstTKZ0uSrqixvb5x5J6dEKA.jpg

艺术家张晓刚致辞

ToIxQEEz94mXdcpTunN9SJjIcvJ4NAvswCOqD0AY.jpg

艺术家张晓刚和策展工作团队

  艺术家张晓刚在致辞中,向参加此次展览的工作团队,来到现场的嘉宾及媒体,以及在场的所有观众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WnrdFJeoEeITzutvYNjvD4DGRv66i8N8bXTXYsKw.jpg

艺术家周褐褐致辞

  艺术家周褐褐在致辞中表示,作品的意义在于时时刻刻保持它的完整性。包括作品经历的过程的状态,每个时间点的种种回忆。

ChIcbHoU1m2PR3lyc02WHebNAxbXgjbTpLSFPzQP.jpg

文化集团董事长万捷致辞

pZEhMFjSBzqYQmFm3b29tUDSMrF4GM66bJBuk1uG.jpg

文化集团董事长万捷向合美术馆捐赠了《张晓刚:作品、文献与研究 1981-2014》文献集

6FWSHEbyWwpCLc0JEiHQaEG1wdtS2EqbTvHLeEQ4.jpg

tlAtlIYpQQi6IW8FYwr7i7fBauv0gmEbXtwDpxhJ.jpg

捐赠证书

  开幕式现场,文化集团董事长万捷向合美术馆捐赠了《张晓刚:作品、文献与研究 1981-2014》文献集。此文献集由黄专先生主编,文化集团和张晓刚工作室联合出品,集研究、文献、图录为一体,以三十余年的时间跨度对艺术家个案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张晓刚:作品、文献与研究 1981-2014》是对这一艺术史个案进行的全面文献整理和学术研究,也是向世界展示中国学术界、出版界独立研究和自我解释能力的一次学术实践。书中精选了张晓刚老师33年来创作的400余副作品,30个经典作品导读,18篇深度研究文献,以及历年来张老师的展览解读。本书从2013年初选题策划开始,历经两年多的时间,参与这套书的策划人员、主编、编辑设计团队,加上张晓刚团队的文献整理人员,共有12人之众。这样费时耗力对一位艺术家进行全面的文献整理和学术研究,在出版界大概鲜有实例。

esyGP7EBiTsVWPg06m0xf9vzCb2ivKtWsQCbcRFz.JPG

嘉宾合影

  策展人鲁虹在介绍展览的公共教育功能时表示:这次展览还有另一个特点,象一号展厅油画制作过程的录像,是对学生的现场讲课是很有帮助的。80年代大学时还是受乡土绘画的影像,之后90年代发生的很大的变化。

FsBLlpavyy8O5yXTSpR8i5GQJc8upAqxCVPDhg4A.JPG

vqA42r7RPp9qhQ8wg4qhAMbxJjY5fQsx6QLBRtq7.JPG

uozcd8SzATZnTkTEdCcuRwAKUfVow2vM6yjjUZvs.JPG

vCIaimZMBWYyU40pjktkGr61RTbT7y2nmp9CBkIS.JPG

Qo5kbIgBzy7mX57vtgjRjAH2MGQpCytRqcTSP6iz.jpg

MWw7mGiRSvKdxUalJ8Dzw5GnDZTKVmKoqiHysXiK.jpg

4LZWcKsQaWQ5HGdkA5vakddkxYmrW2okMkknhvms.jpg

vZkprYChbZXze0ZM0PSizBqYUKzsHmlK4sSVZFpL.jpg

Oxa7PbxYEv0HFZOOaKHgs4khdvobz896WqFV8Bj3.jpg

gl0UhRKrODuws8DJHS9SXGaMlrvqFch7ko2QEa16.jpg

yVqKU41GyPoHg5jfVnYhqEceOn9vd0x9N21bQrHd.jpg

6MfdEOhFMoiwg7CkrzDmjeEIWvl91ckx7pvH4kev.jpg

YoZFZHY0K83lF64mkGp63AvHBX5lHn2RevYAghoI.jpg

oKPu92Ybgn9YlnSPhO1bqBXMhv9GbPHy1zJroyui.jpg

dqBuFP2j3xjnLVEmi62qwqycw9tFWwzRtiODOP4E.jpg

4J5umPHJAMXAVuy4TQpotVCp0680zkJIo8LJXk8A.jpg

2DMHaS9G5c3RcD03KsRJYgHEThwtEsaaBmRnQZk7.jpg

f3ayypiPw9OZs3CY4rcxC8lIA3zxsuBC8PgI8Xrk.jpg

VNKQAQ0Ri5u4vCbrHIlbmI00z7ly3NnY0LTnrPQ8.jpg

hOltporjZ3bVoTYd5MukJ3sP2dhZue5isZYgxeil.jpg

8U8cEK3LCPQMFgpZxI8lc3337JX8Oz4WbNr6cAhz.jpg

gGlkGf6U8S9Ce8RLel6QG6vVLk1IPG3eAbuKMPIH.jpg

WHxgNGID0H5Ma02DwtYw6Fepf4ZeQdDXdOYRLZyM.jpg

展览现场

  “文献展的基本思路,首先是把作品跟作品之间的关系要交代清楚;第二,是把个人和历史背景的关系交代清楚;也就是把个人历史与作品的发展线索呈现出来。”张晓刚希望文献展的每个展厅都能够让观众很清晰的看到自己40年的艺术历程。也就是三个展厅,每个展厅都是“浓缩的时间轴”,都能感受到这几十年个艺术家发展的脉络。但用三种不同的形式去呈现。

  “多重‘叙事’:张晓刚艺术档案1975-2018”分别以“图像修正”(一号厅)、“时间的抽屉”(二号厅)、“灵魂上的影子”(三号厅)三种不同的叙述角度切入张晓刚四十多年来的从艺经历,并试图利用图像文献与文本文献相结合的方式,梳理张晓刚艺术的创作分期和情境还原等问题。主要展出张晓刚从创作初始至今的八十余幅草图及一件影像作品。

bd8yMI0DzWVe41EqXJCuh6vKykO1T51xMnyllJ8n.jpg

wlplyP54UcaOlcMRvMAAJhs6Nistdt22A8J6xRaY.JPG

《大浴缸》 布面油画 260*600cm 2017年

OydZLqj98uk73e7qfjOk8vFwweEwzps6wyMFmsOQ.JPG

CvecPQ4LeTVXQc9z06lpDCWyJlQ6NRVE28VrH6TI.jpg

MHIqk7c9sKA13Vu1xfQW8Q3Z7atKjm02ZcDMuNhN.jpg

DXbZa1ET77YTJezG8fkUrrNvPeiFazLwp6RTNjqQ.jpg

jTo0lQJxRKRxHIfSc6c7Qbkmw3qL1932bHJ1XsVe.jpg

RCAzUGScO1ED4W1CcEVaz0sJOFjOsbQtn2aAClh9.JPG

uyJIk8M400wyZMnG4AoUEgRaG7pnWhukb6vqzf8d.JPG

一号展厅的“图像修正”单元 展览现场

CCqLiTy9OPlD9RvxY3MzUI4eMfvNt3SwtCbIA7D0.JPG

《大浴缸》 手稿(草图)

DSpEXpNVIfQRmqmAigGxAnDHoAEDLVq3NNdKrnqL.JPG

夜2号 布面油画、拼贴 100x85cm  重庆 1990年

XMgaJGrktDk1Dm6Q12SRWK1Y4kvEjppFG43iKfoP.JPG

重复的空间12号 布面油画、拼贴 81.5x54cm 1990年7月

  一号展厅的“图像修正”单元,呈现出张晓刚从大学毕业作品到最新作品的文献。张晓刚表示:“‘图像修正’以几个时间点的每一个代表性作品是如何产生的为线索,都交代的很清楚,也把我40年的艺术履历看完了。”

  以创作风格演变为核心的“图像修正”单元,围绕张晓刚创作各个时期的代表作相关创作素材,以展现艺术家独立创作至今,在艺术语言上的探索、形成和发展,以此梳理出张晓刚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的创作线索。

4TrPewK4CJNCNsoILAMJfwGMhkJFxmUgJuZO6gUH.jpg

VMtVzFNVii2P9Orsf4IwDsN9rvIxe7iEeMrQWPdS.JPG

自画像 1985年

glMcTlAuPcHrr8cXgUoKRxXMxygvc46sH3X0ZOQF.JPG

neyBORELXHhdsGtZys9wjvFM3ZPY2oUyxKKGhkv6.JPG

二号展厅是“时间的抽屉”单元

Os7tSoy7Fg5uMquNtgr275Rs58rJfRDzSEkaq9u6.JPG

Aqaept96mPnybYsZYS4Uo9MFE00XEywfmZujnpHR.JPG

HQ61ySwckywYl40SC2JCnqr8FwcCxHxf6Yzv2Efq.JPG

DK8jkMJNPvGEutHCW8fUgVES14HeAmCU5Mp582vC.JPG

Qi9DGUvBZQ9fhnQklUu1HFYrGf7K5kIzzLQk5KnA.JPG

N02EbsEvaiuT0WKzxpuOzvKHzV5nWnOnnjrNeW71.JPG

BfJkHd6WVyt6tbNGnGKZVHvHctNzShmmCncd10z0.JPG

7WXmP8H5KOIKoYbFW7CezWmKHIwcRGqzmShTQlLN.JPG

GfZQSuGbAnUezGaZCS25nDdUahZjIM0Rg3NTZCbr.JPG

tZch6Scuga1uUQAWOiXyDGTxOjV8Qfere5tFUZNE.JPG

二号展厅是“时间的抽屉”单元

  二号展厅是“时间的抽屉”单元,张晓刚介绍说:“‘时间的抽屉’主要是人生的履历。我的家庭出身,受教育背景,怎么开始步入艺术界,参加过什么展览,认识过什么人?等等这些,哪个阶段在哪工作;比如,昆明、重庆、成都到北京的工作室变化,这几条线,走进那个房间就把我的40年都看完了。”采用了将视觉性与叙事性相结合的展出方式,即不仅以“装置”手段还原了他当年创作的情境,另外还将一些文献资料,其中包括他曾经看过的书、写过的信、记过的笔记、画的草图,同时包括一些相关人士的采访作为故事元素来加以视觉化呈现。以时间为轴线,将张晓刚的人生经历归纳为存在与虚无(1982-1985)、彼岸徘徊(1986-1989)、重复的空间——一种手记(1989-1992)、身份的觉醒(1992-1999)、失忆与记忆(2000-2018)五个阶段。试图通过一系列历史素材还原各年代的时代氛围,呈现一些历史的细节,以帮助观者进入特定的场景中,去深刻体会和消化艺术家及其作品的思想内涵及精神力量。

TGxEEmKtloT3KtHdqlcCyVhjV4SUEJviGNNZK3K2.jpg

jScMLoT5t33KKyvR9SGmMum4LIeTloxQlNaa1Pz5.JPG

N9lYT7LMkCEuetgT5ElRmSRwBeaMS9HNzZlwAHxO.JPG

QKyKyTkt6iXCRS8e3BfMHYa0UiuLIY66YwI2Zc20.JPG

2g716nn9bWLv5xtum0WK6u7b6PrBYhXuo55g7rsn.JPG

9bQtznnXq18Z0txUyjxRx7G0xqu0rhIiU3qQ0vST.JPG

W6QJ7ZZzU55NuVlMECx0TAseO0VUV4rY6T7vlpiT.JPG

jDqKds2rTIYh9GTSPpKSvYXK1sK6SzKZKCiJrW3O.JPG

zQfF5g8AVoICtrMPXYRqdonJMcIyXGVsFIQVnmfI.JPG

yqWglCNfczznQbCvfOInHnZGta0FsylyRMuZVtXB.JPG

fbKiAPX1gKy1hwf9tWYblZfWCfJwjpgwtfTKswS6.JPG

三号展厅“灵魂上的影子”单元

  三号展厅“灵魂上的影子”单元,张晓刚谈到:“‘灵魂上的影子’是以草图为线索的厅。从我大学4年级的速写到最新作品的草图,以时间的顺序,包括我自己手机小电影。也就是从一件作品最初蒙胧的状态开始的,也可以全部都看完的。”

  三号厅集中展出了张晓刚由1981年至2018年的82幅创作手稿。该部分通过视觉图像的提炼及其演变过程,展现了艺术家在创作上思维轨迹的变化。此外,还特别呈现了艺术家用手机独立拍摄和剪辑的影像作品《玻璃球》,在这部18分钟的作品中,张晓刚以独特的影像语言探讨了“在保持审视自己、理解他人的同时,尽可能地向自己的边缘发展”的问题。

  “展览的方式有点倒叙的意思,草图是手工的最初的形态,而且是思维的出发点。”在张晓刚看来草图与文献展有着最直接的关系。

  三个展厅所呈现的效果,如同张晓刚所说:“无论进到哪厅都能感受到相对完整的近四十年的变化。”

O5h2yr6wTpG5hM1FAeDx9RmKCbdfUsXDDunhboFt.jpg

艺术家周褐褐与11岁天才吉他手YOYO

mS3Q0ZKbY1qP1cqSqwrheqLRGEr96DcFTR9hRa7Y.jpg

11岁天才吉他手YOYO表演现场

  开幕式后,艺术家周褐褐与11岁天才吉他手YOYO的跨界合作作品《母体》,在“因彼而行:周褐褐个展”的4号展厅展出,此次作品共14件,由金属雕塑、软雕塑、影像、照片、文字五个部分组成。其中影像、照片是去年的作品。新作耗时一年。

bvpWLzeQ4Okr8CohQPHMlS9hRXUEnzadrQLud3Uz.jpg

KTES5LANHqaCOcOpBUKHFS2UAlMJVuB0OTfr4qnY.jpg

4PvVUOGb7gva04QIOVPmVjRkuaY3W8E7CUXULtg4.jpg

KvpEcKXalizW9vxQEdv8M2VvgdnsHKgSI3JlTYuV.jpg

tWSPP56NqyTyiZHyzy9BM2XeLRnElP6ZNsZ0nNt5.jpg

AKwxbtcOy7j62XhVER7pD4qoMNun3hTxNilMQurX.jpg

vMx3qwrpywVrdbrLyJE9yzisguz64CTJerDfQuPd.jpg

YBA4wY03M9RpsyuVdvYaooHBLIc9WnYPXfdRwYiQ.jpg

5yX1RzoAZEpJ83rDOBtOX9wh7V49Iyvhg5HeBWFC.jpg

“因彼而行——周褐褐个展”展览现场

  艺术家周褐褐表示,每次展览都是她创作生涯里的一个重要节点,音乐的元素会一直贯穿其间,从视觉场景的角度(包括服装、灯光、背景等)可视为一次前瞻性的抽象尝试。但更为重要的是单纯想要大家于此感受来自现场音乐的力量。音乐是一股原始动力直接紧贴到我内心深处,“激发出我常年燃烧在心底无法释怀的对音乐的情。对我而言的意义好比一颗火种,就像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火炬那样,愿它永不熄灭,一直贯穿于我的整个人生。今年的展览在湖北武汉,而YOYO是我之前就一直关注的天才吉他少女,正好也是湖北人,这次展览是以孩童为主题的展览,想来想去非她莫属,都是缘份。”

  据悉,“多重‘叙事’:张晓刚艺术档案”展览将持续至2019年5月15日。“因彼而行——周褐褐个展”将持续至2019年3月15日。(艺术网 裴刚)


关键字: 内容标签:周褐褐,合美术馆,张晓刚,,美术馆,展览,展厅周褐褐 合美术馆 张晓刚 美术馆 展览 展厅
下一篇:月度(2018年11月)策展人影响力榜单_影像-策展人-雕塑--艺术家-菲利普-点击查看||上一篇:首届“策展在中国”论坛举办:范迪安呼吁建立中国策展学_范迪安-陶溪川美术馆-首届“策展在中国”论坛-2018中-艺术-美术馆-城市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