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由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美术家协会、鲁迅美术学院共同主办的“如境:李象群当代艺术展”在深圳蛇口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展出。展览共展出李象群在各个创作阶段的十七件代表性作品。其中,既有传统的雕塑艺术形式,也有大型装置作品,以及跨媒介综合艺术形式。此次展览,不仅是对雕塑家李象群创作历程的精彩回顾,亦是他的作品第一次大规模亮相华南,可以说意义非凡。
“如境:李象群当代艺术展”
展厅人流如织
当天下午三点,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何毅亭,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全国政协委员、鲁迅美术学院院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长聘教授李象群,广东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杨汉卿,深圳市委常委秘书长高自民,中央党校 行政财务部主任张素峰,深圳市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郑秀玉,深圳市南山区委书记王强,鲁迅美术学院副院长及云辉,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范勃,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副主任梅启林,艺术国际主编、北京宋庄当代艺术文献馆执行馆长、本次展览策展人吴鸿等出席了开幕式。
著名艺术家李象群在开幕式上致感谢辞
李象群的雕塑创作在中国当代雕塑史中是独树一帜的。他的艺术风格是以严谨的当代具象雕塑造型体系为基础,但是又通过他的独特的雕塑语言和造型手法,将这种西方古典雕塑造型的严谨性融入到东方的象征性和抒情性的美学意境中,从而形成了他既是最古典的又是最东方的,并将二者有机融会在一起的艺术风格。
行者头像
同时,在李象群的作品中所表达出来的精神内涵又是一种具有人文关怀和人性观照的思想境界。同时,在李象群的雕塑艺术创作中所体现出来的东方审美意境和美学特征,并不是简单地通过那些传统图式和纹饰的表面性的嫁接和拼凑,而是将传统美学融入在自己的雕塑语言之中,进而和人物造型和作品的精神内涵水乳交融。
印象China
在展览现场,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李象群艺术创作的几条并行不悖的线索,而这些线索都是基于他对人性观照的主题发展而来。一个线索是由近现代及古代的历史文化名人的肖像组成。在这个系列中,李象群在面对这些“文化名人”的时候,并没有采取那些符号化或神圣化名人的俗套,而是从普遍人性观照的角度出发,将之还原为一个在社会历史的瞬间面临着巨大的内心抉择和磨难的普通人。
红星照耀中国
另一个线索则是由“新人文精神系列”作品构成。在这一线索中,李象群要呈现的是作为主体的雕塑家如何去观看、分析、判断客观对象的一个过程。也就是说,在这个系列中,李象群要表现并不仅仅是对象本身的客观性,而是借助对象作为载体,表达的是自己对于中国传统的历史政治、文化的一种主观态度和判断。
元四家之黄公望
我们在现场可以看到,创作于2012的《大紫禁城》是艺术家对中国历史文化高度符号化的物理建筑“紫禁城”所做的一个文化空间造像,由白铜铸造,占地有200多平米,虽然整件作品是一个整体,但它又被分割成25个相对独立的单元,唯独太和殿没有从中间剖开,是一个完整的,在它的前面有一个人在奔跑。
展览现场的《大紫禁城》极为震撼
在《元四家》系列作品中,李象群则是综合了当代审美重新去理解、分析传统美学意趣下的文化整体性。而以《彼岸》系列为代表的作品,则是将古代圣贤在人生的某个节点中所发出的对于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的追问,通过时间隧道,延展到当代社会中。时间过去了上千年,我们如何去面对古人的追问?古人又如何面对今天的社会人生?这个系列是李象群的创作中最具当代性意识和当代语境的作品。
“元四家”系列展览现场
彼岸系列展览现场
人民领袖系列的肖像系列,是李象群的雕塑创作中另一个广为人知的亮点。与过往的那些脸谱化、程式化的领袖肖像创作不同的是,李象群在面对这些政治伟人的肖像创作的时候,仍然是从人性的深处去发掘并强化人物的性格闪光点。之前的很多伟人肖像更多的是强调他们作为政治符号性的一个方面,而在李象群的作品中,他往往会将人物放置在一个平民化和普通性的一个状态下,细心去揣摩他们在作为一个真实的人的状态下的情感、思绪和体态。从而使人物性格更为丰富和真实。这种对于政治伟人肖像的艺术处理方式,在面对价值观多元的年轻一代观众的时候,或许他们会更为认同和接受。
现场展出的“布衣邓小平”
关键字: 内容标签:李象群,当代艺术展,雕塑,,作品,展览李象群 当代艺术展 雕塑 作品 展览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