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月度策展人影响力榜单”是艺术网从媒体角度对当代艺术领域的策展与展览呈现进行全面搜集、记录与跟踪,从专业角度解读“策展人”每月所策划的展览在学术性、策划执行、公众认知及影响力、国际化推广、盈利能力等方面的能力与创新。
11月2日 策展人:菲利普·拉瑞特-史密斯“永恒的丝线”路易丝·布尔乔亚个展(点击查看艺术看展) 龙美术馆(西岸馆)
11月3日 策展人:孙莉、李振华“罗曼·西格纳:影像 一九七五至一九八九和现在”(点击查看艺术看展) 麓湖·A4美术馆
11月4日 策展人:马埃乐·贝莱克“光明之碑”白明个展(点击查看文章) 法国巴黎F.L艺术空间
11月8日 策展人:卢征远、张未“未知的数——谭勋个展”(点击查看艺术看展)OCAT上海浦江展区
11月9日 策展人: 吕澎“艺术史:40x40”(点击查看艺术看展) 上海宝龙美术馆
11月10日 策展人:Udo Kittelmann “寓言叙事”刘野个展(点击查看艺术看展) Prada荣宅
11月22日 策展人:高鹏“妮基-圣法勒——二十世纪传奇女艺术家及她的花园奇境”(点击查看艺术看展)今日美术馆
11月23日 策展人:孙振华 吕品昌及策展团队 2018中国大同雕塑双年展(点击查看艺术看展) 中国雕塑博物馆
策展人:菲利普·拉瑞特-史密斯“永恒的丝线”路易丝·布尔乔亚个展
A学术性:✭✭✭✭
B策划执行:✭✭✭✭
C现场效果:✭✭✭✭
D公众认知及影响力:✭✭✭✭
E国际化能力:✭✭✭✭✭
策展理念:“永恒的丝线”串联起艺术家一生
开幕式合影
从左至右:路易丝·布尔乔亚伊斯特顿基金会主席杰瑞·格罗威、龙美术馆馆长王薇、策展人菲利普·拉瑞特-史密斯
“从1940年代的人物系列雕塑,到晚期的织物雕塑与绘画,丝线作为布尔乔亚永恒的符号,有时以具体的一面示人,例如布尔乔亚的家庭是以挂毯修复为生的,以及用丝线悬挂起的雕塑作品;有时则以抽象的一面示人,象征着艺术家渴望始终与母亲相连,就像生命之初的那条脐带从未被剪断一样。”策展人菲利普·拉瑞特-史密斯介绍说。
展厅现场
11月2日,布尔乔亚中国首个大型回顾展“永恒的丝线”在上海龙美术馆开幕,展览由菲利普·拉瑞特-史密斯担任策展人。此次展览以“永恒的丝线”为主题,将艺术家的一生串联起来,主题参考了布尔乔亚人生中最后15年来在布料以及缝纫方面的成就。
策展人 “希望通过这条象征艺术家的作品,象征女性与孩子、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连接性的'丝线',观众能了解艺术家的方方面面。”
展览现场:在作品中洞见真情
《情侣》(2007-2009年) 龙美术馆(西岸馆)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展出的作品包括“蜘蛛(母亲)”系列、“细胞”系列装置艺术、“人物”系列雕塑以及她晚年以纺织物为核心的作品。步入展厅,映入眼帘的便是两件巨大的作品《妈妈》(1999年)和《日侵蚀了夜,还是夜侵蚀了日?》(2007年),其中《妈妈》这边作品便是大家所熟知的“大蜘蛛”,虽然蜘蛛看起来有点吓人,但置身蜘蛛巨大的肢节下时,却给人一种安全感,在展览中还可以看到很多其他各种体量和媒材的蜘蛛作品;作品《日侵蚀了夜,还是夜侵蚀了日?》是一件面镜体雕塑,它放置在这儿,照到了蜘蛛本身,如同照到了艺术家自己。艺术家在这件作品中,探讨时间与对立。
《螺旋型女人》( 1984) 龙美术馆(西岸馆)展览现场
伊斯顿基金会收藏
《观察者》(1947-1949年):在《观察者》(左二)中,观察者的心理状态由人物头顶上用于平衡的物件所体现。而《柱子》 (1947-1949年)(左一)清楚地显示出建筑与人物之间的关联。这应该是布尔乔亚第一次将镜子运用在其作品中。(龙美术馆(西岸馆)展览现场 )
此外,展厅中一件吊起来的雕塑也非常的吸引人,这是艺术家《情侣》系列作品,是首次对公众展出,也是布尔乔亚同类主题雕塑中最大的一件。这对情侣的姿态既复杂、又奇妙,他们从头发、到身体都被卷入一个螺旋状的漩涡中,作品悬挂于一个点上,突出了关系的脆弱性。而在作品《细胞X(肖像)》(2000年)里,红色头部伸出舌头,既有渴望又有厌恶的意味。龙美术馆地下一层,展出了艺术家的“人物”系列,这系列作品的人物雕塑,头重脚轻,整个身体逐渐变细,到底部演变成一个点,其不稳定的形式表现出脆弱性和易损性,而其坚硬的材质则传达了力量和耐久性。《巢穴》是对退隐和反省精神状态的外在呈现,就好像艺术家是一只退隐回巢的动物。
通过展览,我们可以感受到,作为雕刻家、画家、雕塑家以及装置艺术家,布尔乔亚终其一生都在不同领域尝试,但同时她的作品始终生根于持续性的情感主题中。
上一页 12345678 下一页关键字: 内容标签:布尔乔亚,影像,策展人,雕塑,,艺术家,菲利普,点击查看布尔乔亚 影像 策展人 雕塑 艺术家 菲利普 点击查看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