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马文甲:叙事与温度,具象雕塑的新可能在哪里?_大同-具象雕塑-马文甲--艺术-创作

编辑:陈耀杰 来源:雅昌网
 
大同雕塑双年展具象板块策展人马文甲​2018年11月23日,“不同·2018中国大同雕塑双年展”在大

KR60ocZbl1jX1Y4dtziZaRQ7oM7PMpdKUXl1rQAx.png

大同雕塑双年展具象板块策展人马文甲

​2018年11月23日,“不同·2018中国大同雕塑双年展”在大同中国雕塑博物馆开幕,本届双年展主题为“不同”,由深圳雕塑院院长孙振华博士、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吕品昌担任总策展人,是继2011年的“开悟”,到2013年“延伸”,再到2015年的“新态”之后,对中国当代雕塑最新面貌和创作状态的细分和深究。

展览分为“器物”、“具象”、“材料”、“户外”、“科技”5个板块,展出作品共250件,均为2015年以来的新作,其中具象板块由策展人马文甲策划。

“当下研究具象雕塑首先所面临的环境已经是一个避讳谈及技术区隔的时代。如何去将一种传统的造型手段继续挖掘与重构新的叙事方式是本次大同雕塑双年展具象单元的策展初衷。”马文甲讲到。

他表示,本次展览单元参展的艺术家们,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继续以塑造和形象叙事来呈现一种凝聚人文关怀与富于 “温度”的表达。这种历经痴沉使成极富形态触觉的表达语言和那些形像都提示了一种有关艺术与世界本真的追问。

艺术网:您对于本届双年展主题“不同”是如何看待的?

马文甲:双年展的主题从开悟到延伸再到新态,是一个不断递进的语境,本届双年展选择“不同”作为主题,是对艺术发展的方式、手段、材料呈现出来的价值的全面展示。

艺术网:您策划的是“具象”单元,能否谈谈您的策展理念及策划思路?

马文甲:这是一个更契合雕塑本体的单元,呈现了传统雕塑表达方式在当下的新表现,在作品以及艺术家的选择上,我给自己定了一个基调,就是叙事与温度,叙事性是用形象塑造具象语言的基础,温度的表达与工艺和制作相关。工艺制作加上表现的特殊性,形成了具象雕塑在当代存在价值。艺术传播、解读以及美育功能,都是在叙事层面,形象层面上来实现,所以说具象是回避不了的问题。

在选择艺术家的时候,我关注了几个方面:首先是作品是否在国际上具有重大的影响力,比如像吴为山的作品《马克思》,在马克思的故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次是著名艺术家的当代艺术实践,比如李象群、铁黎、杨建平等艺术家,虽然他们用的是具象的手段,但在实践和探索上面走的是最前沿的;第三个方面是具象手段的多元性以及可能性,比如夏航、蔡磊等的作品,他们用新的语言来重组形象和叙事,到底是我们在用形象组织叙事,还是形象可以超越叙事,来传达更深的一个观念?

第四个方面是,作品是否提供了一种新时代的视觉品味,比如王瑞林、李伟、李万秋的作品,在视觉语言的表现上和颜色、形块的利用上,呈现了当代年轻人的视觉品味和时代的格调。

最后我还关注学院新人,比如展朝举、陈浩伟等,他们都刚从学院毕业,我们知道具象雕塑在当下的环境里面,弱化了很多,还有年轻人愿意坚守这种创作方式,应该给他们一个展示的机会,让大家看到更完整的生态。

具象为什么在现在成为一个话题,不管是研讨会还是在交流中,都会谈到具象,因为在最原初时候,基本上所有大型艺术都是具象的,随着艺术形态不断变化,雕塑的语言形式和理念阐释多元了,所以感觉传统的艺术和表达方式成为一个问题,那么我们的艺术发展是应该呈现一种血洗式的,用一种风气推掉另外一种风气,还是多元并存,挖掘传统雕塑的艺术语言,在科技发展的今天,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非常冷漠,艺术是否要去承担唤起情感和温度的感知的责任,具象雕塑主要是在呈现这种功能。

具象篇的策划,就是让具象雕塑更像雕塑,同时唤起人们更多的记忆,这种叙事性、表达性,仍然有它存在的价值,同时这种价值并不是一成不变,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视觉品味,我们需要重新去考虑历史,观察艺术表现与自身联系的独特性在哪里。

艺术网:您刚才讲到情感的温度,感觉非常的重要,很多时候在新技术和新材料大量出现普及的情况下,情感以及社会性话题很容易被忽略掉,比如很多时候,感觉年轻艺术家们过于热衷材料探索和新技术实践。

马文甲:技术和材料都不是当代艺术的核心问题,当下的材料本身就具有当代性,关键是在使用的时候,是否进入到一种创作思想的改变和思想层级的提高,思考非常重要,新的东西对于年轻人永远有诱惑力,而反过来讲,

对于艺术,有些问题的探讨是永恒的,比如对世界的发现,自我的表现,秩序的表达,生命的追求,事物本源的追寻,这些是破除生活现象,应该去探讨的更高级的理念,创作最关键的是艺术家关注问题的深度,以及理解问题的独特角度,这是核心的问题。

艺术网: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学院的教育,尤其是具象雕塑,将近一百年的时间,基本没有变化,这是否也是造成当下具象雕塑困境的原因?

马文甲:这个问题特别重要,从展览中可以看到,当下雕塑的创作已经非常的多元,而学院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与社会目前的创作状态是有时间差的,也正是这个原因我们重新关注具象问题,首先具象写实的造型训练肯定是必须的,对学生建立三维空间思维,立体材料的感知非常重的,以前做头像、人体是直接作为创作的题材或者实现社会价值的手段,但是当下环境已经发生变化,作为一种训练手眼脑心的方式,它还有存在的价值,但是否要变革也是需要我们思考的。

艺术网:关于具象雕塑未来的可能性,您是如何看待的?

马文甲:具象雕塑在表意里边有独特的感染力和价值,我觉得具象篇给了一个基础,每个时代的品味不同,如何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骨血和基因去创造一个属于中国当代艺术的视觉面貌是现在急需的,我们可以把历史上优秀的语言传统抽离出来,用到当下的具象训练里,创作过程一定要有大量的绝活或者说技术难度藏在里面,看似简单,实际上里面的这种修为,创作的过程是想象不到的,西方和传统这两条路,都是具象的出发点,同时还要更细致地观察生活,留意和别人的情感交流,通过具象雕塑的创作使我们每个做具象雕塑的艺术家更富有情感、更富有人味、更有趣味,这是我所期待的一个艺术家的基本形象。


关键字: 内容标签:雕塑,大同,具象雕塑,马文甲,,艺术,创作雕塑 大同 具象雕塑 马文甲 艺术 创作
下一篇:周褐褐:在“因彼而行”中呈现对生命力的思考_周褐褐-因彼而行--着色-冰川-艺术网||上一篇:VIP首日“红点夺目”:价格亲民,大艺博不惧“七年之痒”_青年艺术家-大学生艺术博览会--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学院-艺术家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