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陈萧伊:摄影对于我来说是“阴差阳错”_摄影--艺术网-艺术-罗马

编辑:谭娟 来源:雅昌网
 
  编者按:2018年9月1日,艺术头条在北京当代·艺术展的公众开放首日发起了首场关于

  编者按:2018年9月1日,艺术头条在北京当代·艺术展的公众开放首日发起了首场关于“90后年轻艺术家的收藏及生存现状”的话题讨论,提出了对90后年轻艺术家群体的关注。艺术网自8月中旬起对出生于1985年至1995年的年轻艺术家,用专访的形式发起【艺术“90后”】的栏目报道,走近他们的艺术世界。与前辈大不相同的时代背景成长起来的他们,正在发现、思考什么?正在尝试哪些艺术实践?如何打开自己的艺术市场,甚至创造自己的艺术影响力?

艺术家 陈萧伊

艺术家 陈萧伊

  1992年出生于成都的陈萧伊,23岁的她凭借作品《KOAN》获三影堂摄影奖大奖、入围巴塞罗那摄影节,25岁时作为摄影艺术家入选 “ 2017福布斯30位30岁以下亚洲精英榜”(其中有大家熟知的“大表姐”刘雯)引起广泛关注,并与罗马的画廊、国内的千高原画廊签约,其作品在国内外重要的博物馆(雅典Benaki 博物馆、德国Folkwang 博物馆)、艺术博览会(Photo Shanghai 艺博会、巴黎亚洲艺博会,伦敦艺博会)一直保持着较高频率的展出。“年轻人的机会还是挺多的,现在不是一个怀才不遇的时代。”陈萧伊在聊起年轻艺术家话题时如是说。

  她的作品以摄影为主并结合版画、手工书、影像等形式,着眼于自然作为中间介质,探讨面对精神性的直观体验。关注陈萧伊作品的观众说“每次在展厅看到她的新作品,总能带来与之前不同的感受和惊喜”。正如数位业内专家评价她的作品言:“她拥有超过年龄所具有的思考深度,并具有将其呈现的能力。”在面对自己的参展经历时,陈萧伊对笔者说“每个节点的展览对我来说都挺重要的。”展览最大的意义予她而言是不同阶段的反思与呈现。

  如果说2016年前陈潇伊的作品是图像二维上的创作,2016年她有意识将图像在展览空间上为观者带来更多的体验与感受,并从最初的抽象到具象开始逐渐转变。面对创作上的转向变化,“不是说突然我变得不怎么样了,其实我的工作与生活联系蛮紧密的。”

  90年代作为家里的独生女,母亲便培养她自小习“琴棋书画”,可想在绘画上栽了个跟头,绘画老师称她“画什么不像什么,没有艺术天赋。” 自此,她便打消了成为一位“灵魂画师”的念头。陈萧伊与笔者笑谈到:“想来我的作品是抽象的,多少跟此也有一定关系。”

 Matèria 画廊,罗马,意大利

艺术家 陈萧伊2013年创作《KOAN》

  生长于一个安静的家庭的她,坦言爱喝酒,本质上是一个悲观的人。因爷爷母亲的耳濡目染自小便喜爱阅读,四岁时的晚安曲便是听席慕蓉之类作家词句,文章确是一把好手,在英国读大学时选择新闻专业,却不曾想转到了“摄影”专业,在此期间经历爷爷的去世,由此诞生她的成名作《KOAN》。在“阴差阳错”间,陈萧伊开启了属于她的艺术之门。

  “我像是开始拍了一个很大的题,中间逐渐将这些分支抽出来,一点点细化地去做。最早抽象的东西更宽泛一点,越到现在方式上会更具一点。”2017年的两场艺术个展《Never!》、《One Giant Leap》集中性的呈现她对多媒介方式的探索。 2017年于她而言“是一种更为立体的,感受型的观看方式的探索。”陈潇伊一直怀抱着对艺术最本真的追求。“我觉得我所有的作品其实都跟光有关系的,其实人眼也是通过光线的明暗观察到的世界的。”2018年的她,转而将大半年的时间投入到瑞士的艺术驻地项目中。

陈萧伊瑞士驻留项目的作品展

陈萧伊瑞士驻留项目的作品展

  “冬天在瑞士的山里住了三个月,特别美又安静,适合我。五分钟走完的一个小镇,刚到的时候漫山遍野被雪覆盖着。到了春天,雪花减退,树叶全部长起来,绿色各有层次。机缘巧合在山上闲逛,走到森林看到跟房子一样大的石头,引起了我的注意。后来了解这个东西叫“冰川漂砾”,一种特别巨大的巨石,因为冰川的退化,会很突兀的出现在一个环境当中,特别奇怪。”——陈萧伊

  艺术网:首先祝贺你的驻留项目的作品《The stranger:…and while I blossomed all alone, the world slumbered》在瑞士成功举行展览,你怎么想到要开始尝试在地的艺术项目呢?

  陈萧伊:作品算是一个命题之下的,有关于关注瑞士山地地区的可持续性,艺术家的创作跟这一片山地是有关系的,如水资源、气候、食品安全、一些移民问题等。我本身比较偏向于做一些跟自然相关的东西,这是我一直以来都感兴趣的地方。

  所以今年从2月份到5月份在瑞士驻留了三个月,9月份主要是在瑞士布展。我之后有时间肯定挺想多做驻地项目的,因为挺好玩的,可以到不同的地方,比较能长时间带来这个地方做一些东西,会跟呆在成都不太一样。

陈萧伊瑞士驻留项目的作品

陈萧伊瑞士驻留项目的作品

  艺术网:这次作品的主体是关于石头的?

  陈萧伊:是关于漂砾,一些巨大的石头。因着冰川的融化,而被携带到千里之外,完全不属于他们的地方。在瑞士山地周边有很多这样的石头,很有意思。因为这些石头反而促成了瑞士的冰川学,它们所到的这个地方是证明冰川曾经被覆盖过的地方,所以通过瑞士境内各种各样的漂砾,曾经整个瑞士都是被冰川所覆盖的,只是现在瑞士冰川退到只有一点点了,是一件挺让人难过的事情。

  这些破碎的巨石块,在不稳定的平衡里栖息,在河谷,森林,或者城市边缘的光里隐秘显现。跟我之前的创作也有比较多的关联。我选择在天没有亮之前,还有夜晚降临的时候去拍和录像。因为光线的原因,我们突然看到了这些东西,特别怪诞的这种状态,所以基本上我是在拍摄了很多这种黑暗中的巨石。

陈萧伊瑞士驻留项目的作品

陈萧伊瑞士驻留项目的作品

  《The stranger:…and while I blossomed all alone, the world slumbered》   作品名字我引用了一句荷尔德林的诗句 :当我孤独盛开时,世界还在沉睡。 中文名字可能会译成“他乡异客”。在瑞士这段时间我对自然的体验与荷尔德林诗当中的大地、光明,天空那种神性的东西特别接近。瑞士因为特别接近大地,给我很多更明亮的体验。这些破碎的巨石块,在不稳定的平衡里栖息,在河谷,森林,或者城市边缘的光里隐秘显现。

  艺术网:无论此次驻地项目作品还是之前的作品,观看方式一直是你的关注点?

  陈萧伊:是,我觉得我所有的作品其实都跟光,包括人,包括眼睛去通过光线的明暗去观察到的世界是有关系的。16年“隐逸的灵境”展览的作品,我通过图像尺寸去模糊人对于微观与宏观的一种体验。然后到了17年做的《Never!》、《One Giant Leap》个展会体现的更明显一些,《Never!》千高原展览的作品是几个面向的尝试,因为用的材料各种都不太一样,就对其他媒介上有更多的尝试,变成了一种更为立体的,更有感受型的一种观看方式。我觉得一步一步,其实所有作品内在的是有关系的。

2017陈萧伊个展

陈萧伊个展“One Giant Leap”Matèria 画廊,罗马,意大利2017

  艺术网: 16年之后作品在媒介上的尝试有难点吗?

  陈萧伊:不能称之为难点。媒介本身就是一个工具,不管是使用图像的各种的打印方式或者是在什么材料上做这些图像或者是换成影像动态,其实它只是看说我所想要去转化的那个内容本身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输出方式会有更好的效果,能够把我所想要说的一些东西或者是想要表达的更好,最终在一个展览上将它呈现出来。

  艺术网:“光”在这两个展览也承担了重要的角色?

  陈萧伊:因为做这两个展览都是在一个很暗的空间里面做的,千高原的展览当时的一些作品基本上都是有一点像发光体的状态,都是像在夜晚去看东西的一个状态。到了罗马的那个展览,整体我用了更多的反光材料,包括图像是印在一个锌版上,然后把锌版做成了一个曲面,完全是反光的,包括地面的一些镜子还有我做的银箔的一些东西,所以整个展场的光源其实来源于视频里面的那颗月亮。只有当这个月亮升起来,越来越完整的时候,整个展览空间的那个光才会越来越亮,下一步空间越来越趋于黑暗,整个光又让所有在场设置的一反光的图像,包括地面上的地上的东西都会发光,所以其实都是挺有关系的。这是我从之前的千高原的那个展览上梳理出来的一个关键词,就是共时性,所以那个展览其实主要是对共时性的思考,通过用光给整个展厅带来一直变化的现场。

 “One Giant Leap”

陈萧伊个展“One Giant Leap”Matèria 画廊,罗马,意大利2017

  艺术网:你是怎么想到运用光融入到你的系列作品中来呢?

  陈萧伊:光其实是我越来越具的一个东西,因为它能拿出来做和延续做有很多特别有意思的地方。我觉得这个应该是我一直特别感兴趣,我自己有很多日常体验的东西,我做作品其实一般来说没有特别有使地要去找一个具体的主题,因为我的工作方式从一开始可能会从我的文本阅读当中会感受到一些很有共鸣的地方,最后这些连起来会指向某些东西。最早包括摄影我们眼睛能看到所有的东西都是因为光线,所以其实是蛮本质的一个问题。

  艺术网:在现实生活中,我发现你是很感性的。你在创作中如何把握理性与感性之间的关系?

  陈萧伊:去年我在酝酿的关于月亮的作品时就挺感性的,我的工作方式却是很理性的。我希望通过这种特别有条理的、有逻辑的,有理论的方式生产出比较感性的东西,因为我的作品好像一直通过某种体验或者是展示与观众之间有一种互动。

  艺术网:艺术对于你来说是阴差阳错?

  陈萧伊:我从来没有想过做艺术,结果就莫名其妙要做这件事情,因为我觉得“艺术家”这个词是挺宽泛的,它形容的是人的一种状态。其实我觉得艺术本身也是一种并不虚的实实在在的物质性的东西,比如说是艺术并不是直接是艺术品,我觉得艺术就是一个人对于一些事物的转化能力,不管是音乐、文学、戏剧,或者是有一些科学家,就是一种转换,这种转换我们可以称之为艺术吧。

  艺术网:我专门去看了你的微博。

  陈萧伊:我的微博没有那么隐蔽,我微博跟我朋友圈完全不是一个状态。朋友圈太像是一个圈子里面的各种事情了,微博是我的一个树洞,我微博上的文字更多一点,很细致的一些文字。我本质上应该是一个挺悲观的人,我平时是挺丧的一个人。

 Matèria 画廊,罗马,意大利

陈萧伊在冰岛

  艺术网:为什么这么说?是思考问题太深入了吗?

  陈萧伊:没有,做艺术家是一件特别幸福的事情,因为是为自己工作,所有的时间都是自己的。在工作状态当中,我会找到一个特别坚实的力量,但可能在日常的生活当中我很难去获取到,所以我觉得不停地创作去推进我的创作,对我来说就是陷入到某一种带有幻觉性的沉迷性的状态当中。我是很沉迷的一个人,我很享受沉迷于在某种思考过或者是创作过程,它会让我觉得特别踏实。

  艺术网:看你的艺术简历,大学的时候还修了“金钻鉴定师”,有想过成为一个作家、诗人或者是翻译等等?

  陈萧伊:我的好多朋友都说干嘛要在简历里放“金钻鉴定师”,你不觉得很好玩吗?我觉得钻石,石头这种东西还是蛮有意思的。文学对我的影响还蛮大的,很多时候我反而看艺术类的书很少,别的东西还看的挺多的。如果我可以活的久一点,还挺想写一些东西出来或是怎么样。现在很多人写东西都挺好的,自己有时候想的很多东西,都会直接找一个本子全部写出来,其实也是在做一个梳理吧。

 “One Giant Leap”

艺术家 陈萧伊

  艺术网:你周围有摄影圈的朋友吗?

  陈萧伊:有,跟大家关系都挺好的,大家的状态都挺好的,大家都是在做东西,都是在有学习做更多尝试的一种状态。不管是在国内做摄影出版还是各种机构做的都挺好的,它们都在做很多关于这些体系、机制的建立,怎么说呢?对年轻人来说会有更多机会。骆丹老师那个时候更简单一些,他们那个时候会有一种更为纯粹的冲动去做这件事情,热爱特别巨大,这种东西让我特别敬佩。

  艺术网:你在成都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的,你在成都的时间多吗?

  陈萧伊:断断续续吧,还是有挺多的。很宅,基本就是家和工作室。在成都我是一个睡的特别晚的人,白天要见人或者是要处理一些琐碎的事情。经常工作到深夜,有时候忙的时候就四五点,更忙的时候真是吃完早饭再回去睡觉。好在工作室离我家很近,走五分钟就走到。

陈萧伊的工作室

陈萧伊的工作室

  艺术网:你的第一个藏家?作品第一次收藏在什么时候?

  陈萧伊:一个法国人,是在英国,是做对冲基金的,他很爱去收藏。我最早作品是在英国的时候,毕业展上有人来看到之后就有时候被收藏的。相比起来的话价格也不算是便宜,可能比现在是要便宜一些,也是一个正常价格。藏家本人收藏了很多摄影照片,他觉得我用的东西蛮有意思的。当时我送作品去他们家的时候,地下加起来有4层,所有的墙面基本上已经被各种各样的作品包完了,地下室里也隐藏了各种各样的作品,基本上是照片,绘画有一小部分。

  艺术网:你的作品已经采用了更多媒介,不是单纯的影像,有藏家考虑这一块吗?

  陈萧伊:我其实觉得这一块现在很多人都会关注。可能我考虑的问题不是说想要这个东西能不能被收藏,有一些媒介并不适合于收藏,它保存的年限不是特别够,有很多技术型的问题,可能在想说最后输出的方式上,这个作品做出来的上面应该用一个怎样的形式,因为这种事情会比单纯做图片摄影更麻烦一些。

  艺术网:这类作品有被藏家关注吗?

  陈萧伊:都有的。

陈萧伊的工作室

陈萧伊的工作室

  艺术网:主要是来千高原和罗马的Matèria 画廊?

  陈萧伊:两个画廊的合作时间差不多,跟千高原第一次合作是在15年Photo上海。跟罗马画廊合作最早是在15年初,他们是一个年轻画廊,他们现在做的真的特别好,画廊的老板是一个年轻人,是当代特别有名的影像女艺术家。罗马会有像高古轩的大画廊,但是她会觉得没有比较新鲜的,比较年轻的力量,当时跟她合作,我刚刚开始,他们也是刚刚开始,他们给予我特别多的信任和支持。

  艺术网:我看你之前有跟平台合作创作手工书?

  陈萧伊:挺多的,是跟假杂志有合作,我自己最早做了一版,后来跟假杂志合作了第二版有售卖的,去年12月份发布的。其实跟假杂志做书更多的像是一种创作。他们是会支付予术家一部费用,因为摄影书并不是说能赚到多少钱,主要还是以做书为主。艺术这件事情,当然可能是需要吃饭了,但并不是直接去赚钱的一个事,因为创作本身要考虑的东西已经太多了。

  艺术网:效果如何?

  陈萧伊:挺好的。因为摄影书这一块之前自己是做了一本很像画册的一本摄影书,这一本有所延续、有所增加,在阅读上的方式上因为是折页,所以会跟之前没有那么正儿八经的一本书的状态,做的也是会好玩的一点,现在这本书在参与了一个叫美国的一个关于摄影书的10×10,他叫10×10,然后是一个女性艺术家摄影书的一个活动,接下来会在美国的好几个图书馆,包括《Paris photo》上面都会有,都会有展出。

  艺术网:你的收入主要是来自于艺术这一块吗?

  陈萧伊:艺术可以养活我自己的现状。

  艺术网:谢谢你!


关键字: 内容标签:陈潇伊,摄影,,艺术网,艺术,罗马陈潇伊 摄影 艺术网 艺术 罗马
下一篇:邱志杰:作为画家的许江和作为思想者的许江_葵颂-许江-邱志杰--绘画-代人-艺术||上一篇:蔡国强现场引爆“阶梯书架"_致意25周年_书籍阶梯装置-雅昌25周年-雅昌艺术中心--艺术-致辞-周年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