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画要看不完”这是艺术家丁乙对画面的要求。
所谓“看不完”,在丁乙这里,是要有无限空间:“不能全部直白,画面里边需要有无限的空间,可以让人细腻地去观看、阅读,但是又不会穷尽,我觉得这是绘画最好的状态。”
艺术家丁乙
从2015年开始,每一年,丁乙都会在一个大型美术馆举办一次大规模个展,每一次都会有当年的新作展出。2015年是上海龙美术馆的“何所示”,2016年是湖北美术馆的“再十示”,2017年是西安美术馆的“‘十示’记”,这一次南下广州的则命名为“十x三十”。
丁乙最新的大型个展于9月30日在广东美术馆开幕,70多幅作品勾勒出他过去三十年持续不断所做工作的演变轨迹。
“x”在这里有两重涵义,它既是丁乙标志性的“十”符号所衍生的变体,也意味着丁乙用“十”工作三十年的累积。
“十×三十——丁乙作品”展海报
是累积,而不是重复,这对一个艺术家来说很重要。
1988年,丁乙第一幅“十示”作品诞生,此后除了恒定的符号“十”,材料、技法、画面形式、观念表达等,却一直都在变化、生长。
丁乙说,我所有创作的来源都是在工作中产生的,画这张的时候可能会想到下一张要画什么,像是一个推理的过程。那么,他近两年的新作是如何“推理“出来的?丁乙的创作关注点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十×三十——丁乙作品”展览现场
从楼梯上到广东美术馆二楼,左手边的5号展厅展出的就是丁乙创作于2017年和2018年的10幅新作,其中两幅是专为广东美术馆“定制”的,这是丁乙的惯例,每年的个展除了展出若干幅过去的代表性作品,还会另外根据美术馆的空间专门创作新的作品。
专为广东美术馆创作的这两幅新作尺幅都高达3.6米,艺术家以雕刻加绘画的方式在椴木板上制造变化。这是一种突破性的技法,为避免木色的单调,丁乙反复试验了许多次,终于找到一种最佳的做底方法:先在椴木板上涂三种不同的彩色颜料,再在最外层以黑色覆盖,四层颜料厚度正合适,既不会过薄缺少变化,也不会过厚影响刻刀的流畅度。
丁乙《十示 2017-6》366x242cm 椴木板上综合材料 2017
开始时,丁乙专门请了一位版画系的老师教他木刻技巧,很快他便找到了自己的语言,这些作品基本都靠“三把刀”完成,先用菱形刀刮出一条锋利的线,再用弧形刀沿线以不同的轻重缓急带出木板下不同色层的颜色,凹形刀则用来刻小块的方形点。
这种新的技法最早是在龙美术馆的个展时采用的,它给丁乙带来了不同的感受,也给观众打开了走进作品的多个通道,拥有相应背景的人可以从中联想到中国传统的碑刻,或者传统漆器的剔红工艺,不经意间艺术家与中国传统文化有了若有若无的联系。
丁乙《十示 2017-6》 局部
上一页 123 下一页关键字: 内容标签:冯博一,十示,广东美术馆,丁乙,抽象艺术,,家丁冯博一 十示 广东美术馆 丁乙 抽象艺术 家丁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