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是著名收藏家、翁同龢五世孙翁万戈的百岁诞辰,在其生日庆典上,他做了一个重大决定,将跟随自己近一个世纪的翁同龢旧藏——长达16米的清代王翚的《长江万里图卷》捐赠给了波士顿美术馆。
这幅作品不仅是翁氏家族六代收藏中最珍贵的藏品,也是清初“四王”王翚的大成之作,更是至今诸多传世《长江图》中最具经典的一幅佳制。
7月28日至9月30日,波士顿美术馆向公众展出这幅作品,以表示对翁先生的百岁生日祝福。
与此同时,故宫博物院即将推出清初“四王”的山水画展,这一展览必将引发学界对于“四王”的关注,而王翚的《长江万里图卷》作为中国山水画第一课题的代表,对此热点有着什么样的意义?
2018年7月28日,百岁老人翁万戈(右一)在百岁寿庆仪式上
清代王翚《长江万里图》卷在波士顿美术馆展出现场
受谁的影响?
清代王翚的《长江万里图卷》是如何创作的呢?展开这幅长达16米的山水画卷,王翚写了一则韵味十足的小跋,向我们详述了作品的创作历程。《长江万里图》始作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秋,初稿是王翚从长安南返途中,在收藏家周亮工处偶见北宋画家燕文贵《长江卷》后的即兴之作,成稿是他归家后,参考五代巨然和元代王蒙两家的《长江万里图》,花费七个多月仔细完成的巨幅画作。
清代王翚《长江万里图》局部
画面表现了长江入海口至源头沿途两岸景色,大至可分为十一段。
第一段:长江入海口的城市,应该是今天的苏州府,包括太仓、常熟等地。
第二段:镇江府地区的风景,隐约可见金山寺中的慈寿塔。
第三段:江宁府,今南京市的风景。
第四段:安庆府,即今天的安庆市。自南京至此,画面中有马鞍山、当涂、芜湖、铜陵以及贵池各城。
第五段:长江支流皖河附近的山丘、舟港。
第六段:江西九江和安徽小姑山一带的景色。
第七段:湖北黄冈附近的村舍、城墙。
第八段:湖北武昌蛇山、汉阳龟山、汉口的景色,其中还能看到黄鹤楼和胜象宝塔。
第九段:湖南岳阳洞庭湖附近的岳阳楼和慈氏塔。
第十段:湖北宜昌、长江三峡附近,崇山峻岭开始出现栈道,相当于李白的“蜀道难”,这也是长江的尽头,但不到江源。
第十一段:栈道越来越险,飞瀑悬叠,隐于云雾之中,恰似“长江之水天上来”。
由此可见,长江沿岸的著名景点几乎都在这幅作品中有所展现。那么就有一个问题,王翬一生所到的地方都没有超过离南京不远的芜湖,甚至生平游踪是由长江口至安徽芜湖,与长江无关,从没有游过长江的他又是如何画出《长江万里图》的?
“中国元、明、清山水画中,除有个别性的园林外,基本上并不写实,王翬的《长江万里图》,大部分可以说是‘神游’,主要的地理根据在前人图画、文字叙述及个人部分的想象。” 翁万戈在其最新著作《莱溪居读王翚<长江万里图>》中这样解释到。
根据王翚的创作小跋,他是在燕文贵、巨然、王蒙的长江图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创作的《长江万里图》。据考证,虽然燕文贵的《长江卷》在典籍中并没有记录,但在周亮工的《读画录》中,巨然、王蒙、沈周、文徵明都曾创作过《长江万里图》,而这些作品很有可能被拜访周亮工的王翚看到。
翁万戈经过研究,也向我们证实了这种可能性。他将王蒙的《长江万里图》与王翚的逐段进行比较,发现两人的作品大致相同,这不可能是偶然现象,只能说明王翚曾亲眼见过王蒙的作品。
翁万戈摹(传)元王蒙《长江万里图》局部
明 沈周《长江万里图》局部
清 王翬《长江万里图》局部
最值得注意的是全卷最后一段,大江流过碎石广滩之后,到了北岸有山、有港、有城,南岸有低坡小港的地方,江面架起一座长桥。王翚的画中,他将此桥画成全部木制,有板有敦,且有曲折;而王蒙则将桥画成由约二十个平底船并排组成,上面辅木板,且呈直线。
巧的是,沈周的《长江万里图》也有类似的一座桥,且与王蒙的相似。虽然沈周的作品布局与王翚并不相同,但最后这一部分完全可以证明沈周对王翚的影响。此外,王翚还临摹过巨然的作品,《仿巨然长江万里图卷》的存在说明巨然对其创作也有影响。
而元代以前的画家,对王翚的创作影响较小,“康熙统治中国时,曾有大小文字狱十余次,极忌文人怀念明室,所以王翚一生仿作画,多至元代而止。”
上一页 1234 下一页关键字: 内容标签:王翚,翁万戈,山水画,翁同龢,长江万里图,,作品,波士顿,创作王翚 翁万戈 山水画 翁同龢 长江万里图 作品 波士顿 创作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