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时隔十年_长征空间重启“违章建筑”系列_长征空间-违章建筑--计划-改革开放-亚洲

编辑:张桂森 来源:雅昌网
 
  “擅自将临时建筑建设为永久性的建筑”——违章建筑

  “擅自将临时建筑建设为永久性的建筑”——违章建筑定义之一。

  12年前,长征空间推出“违章建筑 I”。卢杰和他的长征计划小组指出“违章建筑”是一个隐喻。对“违章建筑”的阐释显然是从文化意义上的,而非实用主义的。“违章建筑”是在现代化进程中常用于城市整体规划管理中的法则用词,针对的是悖于“统一整体”社会规范的某一个体行为或设计。“现代性”这种从上往下的运动,带来的不仅是对知性认识系统的颠覆,还有自然观与空间观的错位,扭曲的身体经验。

2006年,长征空间“违章建筑I”现场

  长征计划的团队认为“违章”事实的表面是建立在个体生存的“必需伸张”,其暗藏河床下的是对总体美学的具体问询,在今天,从出生就面对着失败、临时性的“违章建筑”,其悖论也表现在超越物质和建筑概念之外的领域。我们都知道,违章建筑无处不在。“违章”在这里已经不存在是非判断基础,它实际是一个自我建构的代词,是无所不在的非中心化的、可视或不可视的、已知和未知的日常经验。

  而有意义的“违章建筑”应该是把内转为外,外转为内的非稳定的主体性的建立,不把现代性本身当作“违章建筑”,而是把现代性经验当作对应于现代性的“违章建筑”。现代性叙述的吊诡就是在将临时性建筑转化为永久性建筑的同时,永久性建筑也成了临时性的违章建筑。

2008年,长征空间“违章建筑Ⅱ”现场

  在“违章建筑I”中,展出了艺术家郭凤怡、胡项城、卢杰、邱志杰、王功新、徐震、杨少斌、展望、赵刚、郑国谷、周啸虎、某匿名艺术家等人的作品。两年后,“违章建筑Ⅱ”推出,参展人数多达30多位, 在布展等呈现方式上有着特征明显的违章:打破现当代美术馆白色空间中的约定俗成的阐释作品的方式,否定作品在空间中视觉的和声音上的区隔。长征空间的团队指出在这么一个主题展中,拥抱物理的关联才能建立视觉与心理的关联,从而达到最大程度的矛盾碰撞。否定常规性对作品之间的线性语义或独立意义的叙述形式,这种混杂的并置以隐晦的暗示和高调的矛盾来消解导引企图,还是无法回避主观的策展意图,从而使“违章”和“建筑”成为一个真实性的主体现场。

  时隔十年,长征空间再次推出“违章建筑”系列三,,提取出“特区”作为系列三的主题性研究,并号称展览是其长征计划的系列重启。项目依然以违章的临时性作为隐喻,发展出各种感知当下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现实的视觉工作方法。“违章建筑”在这里依然不是建筑形式的指称,它泛指各种运用非常规的策略来对应新的社会情况的生命形式。这些自发性的精神建筑也许原本仅仅是应急之用,但在后规划的时代中,非正式和不稳定性反而成为常态。而“违章建筑”系列主张以下具有生产性的观点:应该将违章建筑的非常规状态和永久性建筑的常态关系两者反转看待。

吴山专& 英格- 斯瓦拉·托斯朵蒂尔作品  《从最好的方面展现中国’95》

  这种永久的非正式性其实就镶嵌在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技术和资本的增速当中,特区便是一个典型的非常规试点成为常态的例子。而改革开放的重要性除了引发科学技术、资本与时间观层面的一系列转向以外,一般而言,改革开放开始的1978 年也往往被视为中国当代艺术的起点。尽管如此,当代艺术并不经常提供一种本体论的反观角度来形绘改革开放在认识论层面上所带来的变革。在这个背景下,“长征计划:违章建筑三”是“违章建筑“系列的进一步尝试。一系列对改革开放、当代技术及资本速度的思考以视觉展示、读本、表演现场以及视听采样四个独立又互补的文本呈现。在视觉展示的项目中,艺术家们以取样的方式,分别从历史或者推演性的角度,捕捉这段加速度的历史,并尝试将这股抽象的力量赋予可辨识的形象:

  刘窗以加速主义的思考框架重新诠释既有的改革开放历史;

  约翰• 杰勒德的幽灵镜头将加密货币流以及供应电源的水流重叠起来;

  从抽象到抽象,颜磊以一块名为第五系统的色域,减缓无形资本在地表的流动速度;

  追踪矿物的消费和流通——汪建伟阅读中国当下的产能过剩,而王梓则为地球创伤展开一场仪式;

何锐安,《亚洲不奇迹列表》

纸上数码打印,亚克力灯箱,尺寸可变,2018

  何锐安陈述金融资本的非人类速度,以及它被归为亚洲血统的过程;

  陆平原用故事给机械注入新的幽灵;

  视听采样——SCV以此观察社会主义的文化现实,而山寨歌词则将山寨运动视为一种自动化诗意的生产方式;

  郑源通过调查一个曾经存在过的航空公司,呈现了一段确凿的历史和其背后失速的流动;

  吴山专&英格-斯瓦拉• 托斯朵蒂尔的观念杠杆企图加速社会——美学层面的解放;

  耳石小组的反魔法让触屏系统和资本主义的欲望捕捉术脱钩;

  苏予昕把绘画视为一种逆向工程,并将触屏手机的晶片软硬件层理推向人们的眼帘。

2018年,长征空间“违章建筑III”现场

  对谈长征计划策展团队 沈军

  艺术网:先给我们谈谈为什么要推出“违章建筑”系列的第三季?

  沈军:这次我们的展览名称叫“长征计划:违章建筑三”,然后我们给了一个更具体的标题叫做“特区”。它其实针对于2006年和2008年的两次“违章建筑”的展览系列有一个递进和发展的关系。我们去回看06年和08年的“违章建筑”,其实都是长征计划的一个主要关注点。在当时的全球叙事中,艺术家作为一个参与者,从世界观的方式入手,或从个别具体的日常案例入手,去做艺术的探讨。这次“违章建筑三”作为十年后的一个延续,其实是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这么一个节点去观看,回看这改革开放对于中国,以及对于整个亚洲来说,它带来了一个怎样的技术想象?这个技术想象是我们去关注中国经济发展的这个进程中经常会忽略的问题。我们一直以为改革开放引进了外资,或者是加快了经济发展,但实际上它给大家带来的可能是不一样的亚洲景象的一个幻想,它也是一种未来想象的主题之一。所以你看到这个展览从吴山专和英格的作品开始,是希望提出一个角度,就是艺术家在90年代的时候如何去想象或者去探讨、阐述中国快速崛起的制造业给世界带来的一个整体印象,以及给中国人带来一个整体印象。    

  艺术网:为什么过去了十年才重新推出“违章建筑”这个系列,以及宣称是长征计划的一种延续?

  沈军:我可以试着讲讲我个人的答案,不算是标准答案吧。长征计划的一个形态,算是艺术系统当中希望去做一个非常规的形态。“违章建筑”这个母题其实包含的范围非常广,包含了所有可能性,以及不可能性。然后长征计划来说,其实它并没有停止过,它的研究一直都在继续,但是现在我们如何嫁接一个,就是既可以去连带长征计划以前的实践,以及我们未来的一些想法的时候,我们就选择了“违章建筑”这一个母题,也是因为它跟艺术圈的大家都有着很强的视觉联系,就是有很多人会告诉我们说,我06年或08年来过,很期待2018年是怎么样的。

2018年,长征空间“违章建筑III”现场

  艺术网:还有就是这次为什么要单独提取出一个主题词——“特区”?

  沈军:“特区”和“违章建筑”一样,不是特指某个经济特区,它是中国特有的一个名词,去掉特指的经济特区,可以延展到我们觉得有加速主义倾向的亚洲城市,或者是未来即将崛起的亚洲城市的一些案例,所以这个特区也算是我们举了一个例子。

  艺术网:相比前十年的“违章建筑”,这一次的展览就现场来看,好像在艺术家选择上并没有把很大的着力点放在视觉呈现方面,而是更注重了文本的研究?

  沈军:对,没有那么大的视觉冲击。还是比较“静”,我们希望延长大家去阅读的时间,就好像是让你冷静下来去思考问题,我觉得展览会带来一个不一样的深度。因为展览的这些艺术家也不是说“躁”不起来,而是现在我们再去探讨一个问题,好像是会更注重文本和研究。视觉部分,我们是基于作品去做额外努力的方向,但并不会特地为了视觉效果来改变或调整作品,我们团队还是更珍惜艺术家自己探讨的这个问题和观点。

  然后除了展览本身,8月份会有一个表演讲座。表演讲座就是很像艺术家他们准备一些视觉化的呈现,怎么讲呢?就是演讲方式不太一样,有一点像汪建伟老师之前个展的“排演”。这是一个集体合作,我们会找大概6-8位嘉宾,一共是两场,8月11号一次,8月18号一次,分别在尤伦斯和在长征空间,欢迎所有感兴趣的观众来听。

上一页 12 下一页
关键字: 内容标签:长征计划,长征空间,违章建筑,,计划,改革开放,亚洲长征计划 长征空间 违章建筑 计划 改革开放 亚洲
下一篇:陈轴:我们习以为常的“荒唐”也许是打开新空间的钥匙_蓝洞-影像-陈轴--都是-录像-艺术网||上一篇:齐白石:我画山水,诸多非议,我要绝笔了!_山水画-北京画院--设色-十二条-山水画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