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广东美术馆“笔墨纸砚”展开幕_呈现工具蕴含的文化传统_传统文化-广东美术馆-笔墨纸砚--当代-水墨-想象

编辑:陈峰 来源:雅昌网
 
“笔墨纸砚——格式与想象” 展览海报  ()2018年7月1日上午,“笔墨纸砚——格式与想象” 展览在广东美术

 

“笔墨纸砚——格式与想象” 展览海报

  ()2018年7月1日上午,“笔墨纸砚——格式与想象” 展览在广东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由广东美术馆主办,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担任学术主持,孙晓枫任策展人,朱发舟任学术顾问。本次展览通过“笔墨纸砚”回归到对工具和技术的关注中,在探讨“笔墨纸砚”的流变中,重申工匠精神的意义,同时以此重思当代语境下的“文人”身份和传统文化建构问题,展览将持续至2018年7月22日。

“笔墨纸砚——格式与想象” 展览开幕式现场

  在艺术家选择和呈现形式方面,展览打破了单一的方式,邀请艺术家、匠人甚至收藏家共同合作,营造新式文人空间。受邀参加本次展览的不仅有史金淞、郭工、武艺、靳卫红、王犁、秦艾、单鼎凯、秦修平、施立刚、鲁大东等当代水墨、书法的实践者,还有文人工具的制作者,诸如李小平、贡斌、伦少国等工艺家,此外,展览还向刘山、林瑞毅等藏家、机构借展了文人空间的物件及陈设。

广东美术馆馆长、本次展览学术主持王绍强致辞

  众多嘉宾参加了此次展览开幕式,其中,广东美术馆馆长、本次展览的学术主持王绍强,本次展览策展人孙晓枫,艺术家代表王犁先后致辞。王绍强表示,这是一个很特别的展览,通过中国传统艺术的媒材“笔墨纸砚”来探讨艺术家和当代生活之间的关系。这个展览触动了很多人的内心,在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中国文化如何焕发新的生命力,是值得每个人关注的问题。 

本次展览策展人孙晓枫致辞

  孙晓枫强调本次展览不是一个水墨艺术展,而是通过“笔墨纸砚”这种介质探讨工具和观念的辩证关系,以及在当代语境中,这种传统介质背后巨大的传统存在的能量有多大。孙晓枫向诸位参展艺术家致谢,由于多个领域的艺术家和大匠的参与延长了本次展览的经纬。此外他讲到,此次展览对空间的安排别具匠心,空间设计借助中国画里“计白当黑”的理念,意图打造一个不一样的展览形态。

艺术家代表王犁致辞

  王犁在开幕式上说道,“上世纪80年代广东人做生意走在前面,90年代后文化开始走在前面。此次展览让现代人知道,传统文化有很多优秀的东西,像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味道,像一把箭刺中你的内心。未来我们需要这些东西吗?广东美术馆告诉你是需要的!”

嘉宾合影留念

鲁大东现场书法表演

大批围观观众

  展览开幕式后,参展艺术家鲁大东在广东美术馆二楼进行了现场书法表演。鲁大东用两支毛笔题壁书写草书作品,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笔墨纸砚——格式与想象” 展览现场

  本展览不仅展出了当代艺术家的作品,而且呈现了作为“文房”收藏的藏品,并推介当下具有代表性的作坊,契合今天对工匠精神的推许。这种“笔墨纸砚”及文人书房整体场景的呈现方式,作为对近年来考古学界强调考古现场整体保存之重要性的呼应,在博物馆的文博类展览中已不鲜见,而本次展览将这一形式置于美术馆当代水墨的展览空间中,其用意并非像文博类展览那样强调展品悠久的历史性,恰恰相反,展览试图呈现一个鲜活的、行进中的当代文人生活之完整场域。

 

“笔墨纸砚——格式与想象” 展览现场

  策展人孙晓枫表示,展览植入一种反思机制,重新思考在传统的“文人”群体退场的时候,如何重构一个“文人”身份,新型的“文人空间”如何在全球化的语境中确立。再者,分析数码时代成为一个参照系统后对于传统文化的建构力,析分概念本身的历史空间以及多元主义造成的现实、错位以及谬误。

 

树皮布 贡斌 160cmx70cm 2018

“笔墨纸砚——格式与想象” 展览现场

大鱼 秦修平 纸本水墨 240cmx180cm 2018

  广东美术馆试图通过这一展览,揭示“当代水墨”并不仅仅只是一个象牙塔中的书面学术问题,它还真正活在当代文人、艺术家、收藏家运用“笔墨纸砚”进行创作、生活、审美的日常空间之中——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画传统并未“穷途末路”,而依然焕发着生生不息之当代精神。

散松集 史金淞 青铜、漆 180cmx146cmx233cm 2018

“山先生书房”展示空间

  Q&A

  艺术网:“笔墨纸砚”是一个承载了很多文化意义的词,为什么要用这个做主题?

  孙晓枫:这些年我一直在做新水墨的项目,如果梳理一下改革开放之后当代水墨的发展脉络,包括吴冠中提出的“笔墨等于零”,刘国松提出“丢掉笔”,李小山“中国画到了穷途末路”等这些论调,都以一种批判性的思维进入到中国传统笔墨的背景中,准备对传统中国画进行一个根本性的批判或者颠覆。我认为反传统还是必须以传统为背景,反美术史必须以美术史为背景,必须有这个背景存在,在学理上才能够成立。“笔墨纸砚”作为文化传播的工具,背后是一个很大的传统存在,包括传统艺术的思维方式,我们的观看方式,而且往往对工具的批判会进入到观念更新甚至革命的诉求。

“笔墨纸砚——格式与想象” 展览现场

来从昆仑 秦艾 纸本水墨 176cmx66cm 2018

堂庭之山  秦艾  纸本水墨 99x189cm 2017年

  很多人的艺术方向看似不一样,其实有某种内在一致性,我想慢慢打通这些东西,让这些艺术进入到同一个场域里对话和讨论,这样整个展览的外部空间就变得很大,这跟我这几年对展览的生成、形态的思考和研究有深层的关系,所以我想通过这个展览一是探讨一个展览形态的问题,二是探讨一下在某种设定的展览调性里怎样使这个展览显得更加开放,只有展览更开放,里面问题的生长点才多,而且比较密集。

“笔墨纸砚——格式与想象” 展览现场

  艺术网:“笔墨纸砚”跟现代人的日常生活已经没有太大关系了,如何把它跟当下联接起来?

  孙晓枫:它一直是我们内在的东西,通过文化渗透到我们当下的生活中,包括我们的文化素养,人际之间的伦理等等。“笔墨纸砚”并不是跟当代没有关系,只要它存在于当代,它就是在当代,而且它的力量作用于最具普世意义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上,很有张力。

  其实我们整天使用高科技的人需不需要书写,需不需要培养图像上的能力?在这个最便捷的过程中我们有没有思考一下这是不是一种很必要的东西?因为电子技术的消亡可以一下全部毁掉,现在拍卖有信札、书法,以后就没有这些东西可拍了,这些文人最生动的东西、通过人性流淌出来的素养没有了,想一想我觉得也是挺恐怖的。

先贤像传(线装书) 武艺绘,肖飞刻

先贤像传:吴历像  武艺绘,肖飞刻  22cm×34cm   2018年

  艺术网:展览的副标题“格式与想象”是什么意思?

  孙晓枫:“格式”就是“笔墨纸砚”的套路,想象就是固定格式之外还没有出现的可以想象的空间。比如每个人用笔的习惯不一样,线条就不一样,阐述的东西就会不一样,对中国传统的想象和认识有每个人的差异和角度。 “笔墨纸砚”作为一个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的“格式”被异化、被他者化,随着时代的迁易不断被“景观化”,成为某些实验性观念的假想敌并予以冲击、重置与阐述。这种貌似被动的局面,恰恰实证了“笔墨纸砚”内在的文化逻辑,解读的冲动本身就是想象的起点,实验性的观念和行为延长了时空的经纬。

《山水》x2  (从上至下)靳卫红 纸本水墨 34cm×34cmx2 2014

现场展出的笔墨纸砚实物

  艺术网:对传统文化的再认识、再利用,您认为怎样能做得更好?

  孙晓枫:一、必须是以一个开放的态度,批判是很有力度的,并不是当代艺术方法论的唯一途径。二、要有自身的修养,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浸润、了解,提升自己内在的修养。

  无论制作工具的大匠、使用工具的艺术家、收藏工具的收藏家,无论批判还是认同,都是在做文化的传承,这是我们这一代人应该做的事情。


关键字: 内容标签:当代艺术,传统文化,广东美术馆,笔墨纸砚当代艺术 传统文化 广东美术馆 笔墨纸砚
下一篇:毕业展的市场化浪潮去向何方?_艺术市场-美术学院-毕业展--艺术-重庆-艺术家||上一篇:白德松:艺术是苦行,我是走在其中的朝圣者_纤夫的足迹-重庆美术馆--中国-创作-体系
分享到
推荐好文